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玲

作品数:16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土壤
  • 6篇小麦
  • 5篇桃儿七
  • 5篇污染
  • 3篇籽粒
  • 3篇镉污染
  • 3篇小麦籽粒
  • 2篇调控剂
  • 2篇冬小麦
  • 2篇钝化
  • 2篇生态风险
  • 2篇土壤吸附
  • 2篇内生真菌
  • 2篇农田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拮抗
  • 2篇镉(CD)
  • 2篇镉积累
  • 2篇木脂素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生...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6篇李艳玲
  • 9篇陈卫平
  • 7篇王美娥
  • 7篇杨阳
  • 5篇徐文华
  • 4篇周国英
  • 3篇宁祎
  • 2篇王晓凌
  • 2篇亓琳
  • 2篇焦文涛
  • 2篇赵威
  • 2篇杨路存
  • 1篇刘何春
  • 1篇陈晨
  • 1篇李媛
  • 1篇宋文珠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药材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碱性土壤锌镉比对小麦籽粒镉积累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我国北方地区小麦镉(Cd)污染形势严峻.土壤锌(Zn)与Cd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两者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区域调查及大田实验,探究了北方碱性小麦土壤锌镉比(Zn/Cd)与小麦籽粒Cd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Zn/Cd与小麦籽粒Cd含量显著负相关.施加硫酸锌(增Zn)及深翻耕措施(降Zn)均能显著提高土壤Zn/Cd,并降低小麦籽粒Cd含量.其中,增施100 mg·kg^(-1)的Zn^(2+),可将土壤Zn/Cd增加61.2%,并使小麦籽粒Cd含量降低9.28%;将土壤0~30 cm及30~60 cm土层互换的深翻耕措施,可将土壤Zn/Cd增加45.8%,并使小麦籽粒Cd含量降低13.5%.综合区域调查及大田实验数据,发现当土壤Zn/Cd小于50时,小麦籽粒Cd含量全部超标且有98.4%的样品超标1倍以上;而当土壤Zn/Cd大于100时,小麦籽粒Cd含量超标风险显著降低至11.9%.该阈值的确定对于小麦Cd污染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王天齐李艳玲杨阳杨阳王美娥王美娥
关键词:小麦镉污染碱性土壤阈值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小麦籽粒镉铅超标风险预测被引量:3
2022年
对农作物污染风险进行预测具有重大意义.基于贝叶斯定理及数据分布特征,建立了贝叶斯风险预测模型,并使用区域大田调查土壤-小麦重金属含量数据,预测小麦籽粒Cd和Pb超标风险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小麦籽粒Cd超标风险时相对偏差较小,以小麦籽粒Cd含量为变量的预测相对偏差仅为(2.66±1.87)%,以土壤DTPA-Cd含量和土壤Cd全量为变量时预测相对偏差则分别为(5.11±3.77)%和(5.88±3.87)%, 3个变量均能使预测结果与真实超标概率的平均相对偏差小于10%.预测小麦籽粒Pb超标风险时,仅小麦籽粒Pb含量的预测相对偏差小于10%.数据来源、数据分布特征和变量的选择是影响贝叶斯风险预测模型预测相对偏差的重要因素.该模型基于大田数据的先验分布,能够有效反映大田生产条件下小麦籽粒重金属与土壤因子间的相互关系,预测较准确,具有应用潜力.
王天齐李艳玲杨阳杨阳王美娥王美娥
关键词:贝叶斯理论小麦镉(CD)
工业城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时空变异及来源解析被引量:25
2020年
环境政策调控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富集趋势影响显著.本研究以典型工业城区周边农田为例,采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方法分析土壤Cd、Pb、Cu和Zn含量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PCA/APCS模型对土壤Cd、Pb、Cu和Zn污染来源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2011年相比,2017年研究区土壤Cd、Pb、Cu和Zn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Cd和Pb含量在2个时期均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Cu和Zn含量在2011年表现为从北向南逐渐降低,2017年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与2011年相比,2017年工业污染源对Cd、Cu和Zn贡献率分别增加5.58%、10.4%和20.4%,对Pb贡献率降低19.7%;其它源对Cd和Pb贡献率分别增加3.76%和24.8%,对Cu和Zn贡献率分别降低9.27%和4.31%.相关举措降低了工业污染源带来的区域土壤Pb累积,但对Cd、Cu和Zn污染防控并不明显,新的Cd和Pb污染源需引起重视.
李艳玲卢一富陈卫平陈卫平蔡斌
关键词:农田土壤重金属源识别
不同铁氧化物对小麦幼苗镉积累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小麦富镉(Cd)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铁氧化物具备降镉潜力.通过盆栽小麦幼苗实验,分析了三氧化二铁(Fe_(2)O_(3))、氢氧化铁[Fe(OH)_(3)]及拜耳法赤泥(B-RM)3种铁氧化物的降镉能力.结果显示3种铁氧化物中,Fe(OH)_(3)可显著降低小麦幼苗茎叶Cd含量,与对照相比降幅为16.3%~27.7%,投加量为0.5%时降Cd效果最优.Fe(OH)_(3)能够显著降低小麦幼苗根部向茎叶的Cd转运,投加量为10%时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最低.小麦幼苗根际土壤Fe/Cd、Cu/Cd及Zn/Cd是影响小麦幼苗茎叶Cd积累的关键因子,当Fe/Cd>25000、Cu/Cd>50或Zn/Cd>100时,根际土壤元素比与茎叶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该比值的确定对于大田应用中钝化剂材料投加量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王天齐李艳玲杨阳杨阳王美娥王美娥
关键词:小麦幼苗铁氧化物镉积累
锶污染下燕麦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评价燕麦对金属锶(Sr)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土培盆栽试验,在土壤中添加Sr,共设置6个处理:25 mg/kg Sr(CK)、100 mg/kg Sr(L)、250 mg/kg Sr(H)、25 mg/kg Sr+燕麦(CK+燕麦)、100 mg/kg Sr+燕麦(L+燕麦)和250 mg/kg Sr+燕麦(H+燕麦)。从土壤酶(转化酶、磷酸酶、蛋白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来评价燕麦在锶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燕麦显著提高了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燕麦显著提高了锶污染土壤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平均利用率(AWCD),并提高了锶污染土壤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Shannon均匀度指数(E)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降低了Shannon优势度指数(D)。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植燕麦显著增加了锶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与未种植处理(L和H)相比,L+燕麦处理中羧酸类碳源和聚合物类碳源的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9%和31%,H+燕麦处理中羧酸类碳源和聚合物类碳源的利用率分别增加了24%和41%。因此,在锶污染土壤中,燕麦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改善了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亓琳李艳玲李艳玲赵威
关键词:燕麦土壤酶微生物群落
用于降低冬小麦镉污染的钝化拮抗调控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降低冬小麦镉污染的钝化拮抗调控剂,由以下原料组成:<Image file="DDA0001390875540000011.GIF" he="441" imgContent="drawing" imgF...
陈卫平李艳玲焦文涛王美娥
文献传递
桃儿七茎叶组织内生真菌多样性被引量:8
2017年
通过用两种传统培养基(PDA、SDA)分离方法对5个自然野生分布的桃儿七群落(分布于青海省、甘肃省和四川省)茎叶组织内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并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菌株。实验结果显示,720个茎叶组织块中共分离到141株内生真菌。依据真菌在培养基上的形态初步划分为52个分类单元,经鉴定归属于19属,其中茎组织中16属>叶组织中6属,桃儿七茎叶组织中的真菌优势属为拟青霉属,相对分离频率为26.34%。5个采样点间内生真菌的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为0.71—1.41,Sorenson相似性系数为0.13—0.50,定殖率为14.58%—28.47%。通过对PDA、SDA两种培养基以及茎、叶组织的定殖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PDA(17.50%)叶(9.44%)。研究结果表明,桃儿七茎叶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较低,不同采样点间宿主植物内内生真菌群落的相似性较低,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研究为进一步扩大从桃儿七中筛选产鬼臼毒素等活性物质内生真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宁祎李艳玲李媛周国英杨路存徐文华
关键词:桃儿七内生真菌多样性
耕层重构对小麦籽粒镉累积的影响和应用风险
2023年
小麦富镉(Cd)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耕层重构技术具备降Cd潜力。通过大田实验,探究耕层重构和深翻耕技术对土壤-小麦系统Cd污染的控制效果及其风险。结果表明:土壤耕作层(0~20 cm)中的Cd总量是影响小麦籽粒Cd含量的关键因子。耕层重构技术通过互换深层土壤(30~60 cm)和表层土壤(0~30 cm),能够显著降低耕作层(0~20 cm)土壤Cd总量和Cd有效态含量,并使小麦籽粒Cd含量降低17.3%~24.6%。深翻耕技术通过混匀0~30 cm土壤,能够降低耕作层土壤Cd总量,但会导致土壤Cd有效态含量升高,进而促进小麦籽粒Cd富集。耕层重构和深翻耕对小麦营养元素吸收影响均较小。耕层重构技术的处理深度较大而深翻耕处理深度不足,因此耕层重构技术的土壤降Cd能力、小麦降Cd能力和不确定性均优于深翻耕处理,适用于中轻度Cd污染[ρ(Cd)>1.2 mg/kg]农田修复。耕层重构技术与补施Ca、Mg肥等农艺措施的组合应用可有效提高降Cd效率。
王天齐李艳玲杨阳杨阳王美娥王美娥
关键词:镉(CD)小麦土壤剖面
青海上北山林场野生桃儿七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该研究通过应用第二代测序技术(NGS),即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序青海野生桃儿七根内真菌宏基因组ITS 1区,并依据RDP中设置的分类阈值对处理后的序列进行物种分类,鉴定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研究结果显示,测序结果经过质量控制共获得有效条带22 565条,依据97%的序列相似性做聚类相似性分析,获得全部样品的可分类操作单元(OTUs)共517个,RDP分类依据0.8的分类阈值鉴定出的全部真菌可归类为13纲、35目、44科、55属。3个样品LD1,LD2,LD3中共同的优势属真菌为Tetracladium属(所占比例分别为35.49%,68.55%,12.96%),样品的香浓多样性指数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分别在1.75~2.92,0.11~0.32。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上北山林场野生桃儿七根内内生真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较复杂的群落组成,蕴含着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且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于研究植物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具有显著的优势。
宁祎李艳玲周国英杨路存徐文华
关键词:桃儿七内生真菌高通量测序群落组成
高粱和地球囊霉联合修复锶污染土壤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本研究选用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为修复植物用于治理土壤锶污染,接种地球囊霉(Glomus geosporum),比较不同锶浓度(0、75、725、975 mg/kg)处理下,地球囊霉对高粱修复锶污染土壤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所有锶处理下,接种地球囊霉的侵染率都高于50%。与无菌根处理相比,在75、725 mg/kg锶处理,接种地球囊霉的高粱的生物量、株高和根长都显著增加(P<0.05)。接种地球囊霉的高粱表现出显著的菌根依赖性(P<0.05)。其中最显著的是75 mg/kg处理,菌根依赖性为136.92%,并且在0—975 mg/kg锶处理中菌根依赖性都大于100%。地球囊霉侵染的高粱,叶片和根中的锶含量与无菌根处理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接种菌根组的转运系数都高于与无菌根组。接种地球囊霉,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全磷减少了6.52%—18.77%,速效磷减少了12.38%—27.43%。接种AMF显著增加了土壤磷酸酶活性(P<0.05),与无菌根组相比,增加了19.67%—32.56%。综上所述,地球囊霉能够促进高粱对锶的富集能力和耐受性,在锶污染(75—725 mg/kg)时接种地球囊霉的效果最好。
亓琳李艳玲李艳玲赵威赵威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高粱植物修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