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淑艳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子宫
  • 4篇子宫腺
  • 4篇子宫腺肌
  • 4篇子宫腺肌病
  • 4篇腺肌病
  • 4篇肌病
  • 3篇内膜
  • 2篇异位症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痛经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异位
  • 2篇子宫内膜异位...
  • 2篇围绝经
  • 2篇围绝经期
  • 2篇内膜异位症
  • 2篇经期
  • 2篇绝经
  • 2篇绝经期

机构

  • 8篇石家庄市第二...

作者

  • 8篇周淑艳
  • 5篇刘素巧
  • 4篇申艳梅
  • 3篇谷惠芳
  • 3篇刘志敏
  • 2篇刘志敏
  • 2篇高伟聪
  • 2篇李丽
  • 1篇杨超
  • 1篇柴雪娇
  • 1篇谷慧芳
  • 1篇胡丽丽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河北医药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MMP-3在子宫腺肌病内膜-肌层界面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的关系
2013年
目的:探讨MMP-3在子宫腺肌病-肌层界面(EMI)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实验组)和4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的EMI及远肌层进行MMP-3组织标记及分析。结果:腺肌病组EMI处MMP-3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肌病组EMI处MMP-3的表达显著高于远肌层(P<0.05);痛经组MMP-3表达显著高于无痛经组(P<0.05)。结论:MMP-3在EMI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子宫腺肌病及其痛经的发生。
刘志敏申艳梅周淑艳谷惠芳刘素巧
关键词:腺肌病MMP-3痛经
子宫腺肌病内膜-肌层界面MMP-7的表达及其与痛经、贫血的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肌层界面(EMI)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痛经、贫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子宫腺肌病(实验组)和60例对照组患者的EMI及深肌层分别进行MMP-7组织标记,并对其与患者痛经、贫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EMI处MMP-7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98、8.518,均P<0.05);实验组MMP-7的表达强度在增殖期和分泌期均高于深肌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410、9.552,均P<0.05)。在子宫腺肌病患者EM I处M M P-7的高表达与患者痛经及贫血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319、0.271,均P<0.05)。结论 M M P-7在子宫内膜-肌层界面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与痛经的发生、贫血密切相关。
刘志敏刘素巧周淑艳申艳梅谷惠芳
关键词:腺肌病基质金属蛋白酶-7痛经贫血
快速流程模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快速流程模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至12月在石家庄市第二医院85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将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45例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数学标记,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2)。观察组采用快速流程医疗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模式。统计2组患者手术中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监测2组患者手术后肩关节、上腹部、耻骨上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呕吐情况、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现疼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疼痛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发生呕吐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盆腔和切口感染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快速流程模式与腹腔镜手术的两相结合,尤其显示了其在妇科手术中的优势,特别是在我国当前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环境下,快速流程模式的重要性更加显著。
周淑艳姚漫漫胡丽丽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妇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肌层界面的表达被引量:7
2013年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痛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良性病变,但同时又具有侵袭、增殖等恶性肿瘤的特征,确切病因不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与血管生长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胞因子。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其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一肌层界面(EMI)的表达以探讨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
刘志敏申艳梅刘素巧周淑艳谷惠芳柴雪娇
关键词: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子宫腺肌病相关因子在子宫内膜-肌层界面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
刘志敏刘素巧周淑艳谷慧芳申艳梅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子酶-7(MMP-7)在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MI)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腺肌病痛经发生的相关性;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
关键词: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
绝经期激素治疗在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绝经激素治疗在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预防2型糖尿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例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干预,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替勃龙进行治疗,治疗24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性激素[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及稳态胰岛素评估指数(HOMA-IR)水平,并采用EZSCAN-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不同部位的汗腺功能[电导率(ECC)测定]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E2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明显下降,治疗后治疗组PG、2 h PG、Hb A1c、空腹胰岛素、HOMA-IR明显下降,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后2组比较(P<0.05),经过24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手和脚的ESC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P<0.01),治疗组左手、右手、左脚、右脚ESC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而EZSCAN刻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围绝经期绝经激素治疗在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中进行应用,有可能会降低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李丽高伟聪周淑艳杨超剧蕴慧刘改欣
关键词: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饮酒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饮酒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石家庄市2004年1月-2013年12月年龄30-49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绝经前育龄妇女的一般情况、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家族史、婚姻状况、月经生育史、避孕方法,发育史和身体测量等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饮酒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结果:与从未饮酒者相比,饮酒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增高(OR=2.01,95%CI:1.12-4.51,P〈0.01);与从未饮酒者为参比组,开始饮酒年龄≥30岁及〈30岁组的OR分别为1.33(95%CI:0.92-2.39)和2.05(95%CI:1.38-3.96),提示饮酒年龄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关(P=0.008);将被调查对象按照饮酒年限中位数分组,与从未饮酒者相比,饮酒年限≤13和〉13年者的OR值分别为1.65(95%CI:1.21-2.29)和2.67(95%CI:1.29-3.12);将被调查对象按照每周饮酒次数中位数分组,与从未饮酒者相比,每周饮酒次数≤3和〉3的OR值分别为0.89(95%CI:0.29-1.00)和5.79(95%CI:3.21-6.85);而非大量饮酒、每周饮酒次数≤3的被调查对象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与从未饮酒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饮酒(〉113.1 g/次)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因素。
周淑艳陈逴闫敬坤刘素巧刘志敏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饮酒发病率病例对照研究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2型糖尿病围绝经期妇女血糖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分析激素替代治疗对2型糖尿病围绝经期妇女血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围绝经期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两组均给予降血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替勃龙治疗,对照组给予复合维生素B进行安慰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为80.4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6,P=0.013);治疗前E2,FPG,2h PG,HbAlc,HOMA-IR,resistin,TNF-α和CRP等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 PG,HbAlc,HOMA-IR,resistin,TNF-α和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有所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与观察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勃龙治疗2型糖尿病围绝经期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治疗效果良好。
高伟聪李丽刘改欣周淑艳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2型糖尿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