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丽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联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联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PRP注射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PRP注射疗法,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骨关节炎指数)对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及3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VAS、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2项评分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更低(均P<0.01)。结论:自体PRP注射联合电针治疗KOA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 李弯月钱宝延钱宝延蔡西国庄卫生蔡西国马玉娟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电针膝骨关节炎
- CEACAM1、IGF-1水平变化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关联性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分析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粘附分子1(CEA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变化与绝经后骨质疏松(POP)患者骨密度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86例PO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血清CEACAM1、IGF-1水平、骨密度指标[骨矿物质密度(BMD),BMD与同族、同性别年轻人峰值骨量比(T-score),BMD与同族、同龄人峰值骨量比(Z-score)],分析血清CEACAM1、IGF-1水平与BMD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EACAM1、IGF-1水平为(5.75±1.88)pg/ml、(161.15±55.36)μg/L,低于对照组的(9.81±2.06)pg/ml、(181.25±52.3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腰椎、股骨颈BMD、T-score、Z-score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CEACAM1、IGF-1水平与腰椎BMD呈正相关(r=0.682、0.708,P<0.05);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r=0.723、0.669、P<0.05)。结论 POP患者血清CEACAM1、IGF-1水平下降且下降程度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诊断、评估POP程度提供重要依据。
- 邹丽丽钱宝延曹留拴庄卫生马玉娟蔡西国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绝经后骨质疏松
- 加压冷疗在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 邹丽丽钱宝延曹留拴马玉娟蔡西国
-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可明显缓解疼痛感觉,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严重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方法,但单纯的手术并不是促进功能恢复的唯一因素,多项证据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康复功能训练影响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TKA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作用就是以最短的时间重建病人的膝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患者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本文将综合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的研究文献,对围手术期的疼痛干预、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本体感觉与平衡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
- 秦佳王昌邹丽丽高家欢孙振双蔡西国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外科
- 基于镜像神经元的动作观察疗法在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3年
- 镜像神经元是二十世纪末期神经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在神经康复中已经被用于认知障碍、言语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尤其在运动功能康复中,近年来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产生许多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如动作观察疗法、运动想象疗法、镜像疗法、脑机接口技术等,尤其是动作观察疗法在运动功能康复中具有重要的潜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依据文献做简要论述.
- 庄卫生钱宝延曹留拴邹丽丽
- 关键词:镜像神经元
-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河南大学人民医院病房接诊脊髓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间歇导尿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清洁间歇导尿治疗,对比两组残余尿量、导尿次数、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观察组残余尿量(153.44±50.60)mL,对照组(191.60±57.15)mL,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导尿次数(2.40±0.71)次,对照组(3.04±0.89)次,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3.00±0.82)分,对照组(3.60±0.91)分,观察组比对照组评分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4.0%,比对照组52.0%高(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时患者残余尿量、导尿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前降低,同时患者满意度也较前升高,但两组均无不良反应。
- 张卫卫杨阳邹丽丽孙振双郝媛媛李瀛蔡西国
- 关键词:运动想象疗法间歇导尿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 早期电针联合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联合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思者在体表神经电刺激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2组患者膀胱排尿情况,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最大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等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个月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最大膀胱容量[(369.2±76.5)ml]、最大尿道闭合压[(75.4±10.5)cmH2O]和最大尿流率[(12.3±3.3)m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而充盈期逼尿肌压力[(21.8±5.7)cmH2O]、残余尿量[(85.4±41.8)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体表神经电刺激早期治疗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蔡西国钱宝延曹留拴杨阳庄卫生马玉娟邹丽丽
- 关键词:电针尿流动力学神经源性膀胱
- 早期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 分析早期脊髓损伤(SC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发病1周内即入院的脊髓损伤患者49例,根据下肢静脉彩超的表现,将其分为伴DVT组(9例)和不伴DVT组(40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是否合并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等)、有无肿瘤病史、既往有无吸烟史、是否合并下肢骨折、有无气压治疗、是否早期康复干预、是否预防性抗凝治疗、有无静脉置管史、有无手术、有无输血史、下肢肌力、发病至转入康复科时间等临床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脊髓损伤并发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6.87;95% CI 1.09 ~43.22)和未进行气压治疗(OR 12.47;95% CI 1.09~142.36)与早期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DVT有关(P<0.05).结论 女性和未进行气压治疗是早期SC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 马玉娟曹留拴蔡西国庄卫生杨阳邹丽丽钱宝延
- 关键词:脊髓损伤深静脉血栓下肢
- 贴扎疗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贴扎疗法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2组治疗均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4周后,采用Villalta量表、VAS评分及下肢周径差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及4周后,2组Villalta评分、VAS评分及下肢周径差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趋势(均P<0.01),且观察组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肌内效帖布贴扎疗法可以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近期临床症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
- 庄卫生吕万娟蔡西国曹留拴邹丽丽马玉娟钱宝延
- 关键词: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Wnt/β-catenin通路在脉冲强磁场促神经干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初探
- 2018年
- 目的:摸索抑制神经干细胞(NSCs)中β-catenin表达的合适条件,为获得抑制β-catenin表达的NSCs做准备。利用抑制β-catenin表达的NSCs,探索wnt/β-catenin通路在脉冲强磁场促NS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取新生的SD大鼠双侧侧脑室下的NSCs,然后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4d。利用RNAi原理构建β-catenin shRNA慢病毒载体及阴性慢病毒载体,并转染NSCs,确定合适的感染复数(MOI)值。将NSCs分为阴性组(阴性病毒转染组)和实验组(β-catenin shRNA病毒转染组),并用4T、0.1Hz、8次的脉冲强磁场干预。在用脉冲强磁场干预后的1d、7d,采用CCK8法检测阴性组和实验组的NSCs增殖情况。结果:β-catenin shRNA序列在MOI=10时,对NSCs中β-catenin的抑制效果最好。阴性病毒组在脉冲强磁场干预后1d、7d时NSCs增殖最明显(P<0.05),而实验组在干预前后NSCs增殖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wnt/β-catenin通路在脉冲强磁场促NSCs增殖中起作用。
- 龙兴蓝许涛邹丽丽蒋婷彭涛孙衢骎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脉冲强磁场增殖RNAIWNT/Β-CATENIN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