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智

作品数:15 被引量:394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5篇历史地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乡村
  • 5篇县域
  • 4篇生态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乡村发展
  • 2篇生态用地
  • 2篇乡村空间
  • 2篇协调度
  • 2篇江苏省县域
  • 2篇村域
  • 1篇地理学
  • 1篇地理学研究
  • 1篇动机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国地理
  • 1篇中国地理学
  • 1篇中国乡村
  • 1篇三维模型

机构

  • 15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张小林
  • 15篇李智
  • 11篇李红波
  • 2篇袁源
  • 1篇陈媛
  • 1篇李智

传媒

  • 2篇2015’全...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 1篇乡村规划建设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市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协调度研究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选取1996—2012时间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生态—社会经济系统进行协调度研究。本文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李智张小林李红波
关键词:生态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文献传递
江苏典型县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的演化路径及驱动机制被引量:37
2018年
新时代背景下,深入开展县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研究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苏南、苏中、苏北选择张家港市、泰兴市、涟水县3个典型县市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1995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了县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的评价方法,对县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不同类型县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的演化路径既有明显差异,也存在一般性路径,而且演化路径具有显著的城镇主导效应和集群分布效应。在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城镇化、交通网络、制度与管理4种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县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演化的"四轮"驱动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城乡聚落有机整体的系统观,为推动城乡聚落优化重构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支撑。
李智张小林李红波袁源
关键词:县域
乡村空间辨析被引量:141
2018年
伴随着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等多种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国的乡村正经历着社会经济形态重组、地域功能提升等一系列转型与重构的过程,乡村地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也给乡村发展及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全面系统地认识乡村空间系统,准确把握乡村空间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前提。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对乡村空间的认知与发展基础上,指出国内乡村地理学在乡村社会—文化空间研究上的不足。本文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理论基础,尝试建构了由"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组成的乡村空间系统,以期为全面认识日益复杂的乡村地域提供理论指导。
李红波胡晓亮张小林张小林袁源
关键词:人地关系
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性评价及乡村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被引量:60
2017年
在梳理乡村性研究成果基础上,探索微观尺度乡村性评价方法,并对江苏省金坛市分村域土地利用指数、人口聚落指数、产业结构指数、城乡联系指数以及乡村性综合指数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金坛市乡村地域的土地利用、人口聚落、产业结构以及城乡联系特征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彼此差异明显;乡村性综合发展水平则呈现出显著的西部山丘地区高、东部城市周边地区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乡村性与乡村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提炼出乡村发展的3种模式:资源置换型、特色发展型、城乡融合型。
李智张小林李红波范琳芸
关键词:村域乡村性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视角下县域尺度城乡融合发展评价研究被引量:26
2018年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背景下,探索如何构建良好健康的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地理学的一个关键命题。本文对城乡融合发展概念进行了辨析与界定,在充分把握城乡融合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并考虑了县域单元的基本特征后,构建了以城乡空间、经济、社会及城乡主体功能四个基本要素为准则层的县域尺度城乡融合发展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有效评估我国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现状、科学指导城乡发展实践、大力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曾雯张小林李智
关键词:县域
江苏省县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7年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选取生态环境指标与生态服务指标来评价县域生态系统,选取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来评价县域经济系统,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揭示了江苏省县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值区集聚分布在江苏省中部地区以及苏南山丘和环太湖地区,低值区集聚分布在苏北东北部地区和沿江地区;(2)经济系统仍旧延续着传统的南北梯度分布格局,但呈现出一种以环太湖地区为经济中心的同心环空间分布特征;(3)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高值区主要位于苏北北部、东部沿海以及苏南山丘等地,低值区集聚分布在环太湖地区以及沿江地带;(4)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土地开发强度、区位优势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强度和影响方向上显著不同。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主体功能布局、完善空间管制政策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李智张小林
关键词: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中国地理学对乡村发展的多元视角研究及思考被引量:26
2017年
乡村发展是一个综合性和复杂性的问题,具有多元化的观察视角。本研究从地理学出发,选取空间、转型、功能、制度四个视角,对当代中国乡村发展研究的现状进行系统化梳理,并分别对四个视角下的研究内容进行评述,发现我国地理学研究呈现多元视角融合的趋势,且存在缺少多元理论指导、对城乡关系关注不足的共性问题。基于此,结合国内外乡村发展研究最近成果及我国实情,尝试提出中国地理学对乡村未来发展研究的导向: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导向的乡村空间重构研究、加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发展网络研究、加强城乡统筹理念下的乡村多元发展路径研究、推进城乡等值化理论指导下的乡村规划和管理研究。
李智张小林
关键词:乡村发展地理学研究
基于PES模型的区域生态补偿额度的测算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以县域作为研究单元,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生态经济一体化的生态补偿(PES)模型,并对江苏省2010~2012年区域生态补偿额度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生态、经济差异比较明显,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依次降低,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依次升高;生态补偿额度的区域差异也比较明显,需支付生态补偿的主要位于苏南、苏中地区,其中南京市区生态补偿额度为-416亿元,常州市区、无锡市区、江阴市等五个区域生态补偿额度为-252^-101亿元,扬州市区、徐州市区等16个区域生态补偿额度为-101^-5亿元;而盐城市区、仪征市等20个区域的生态补偿额度为2~44亿元,苏北大部分地区生态补偿额度为48~91亿元。
李智张小林李红波
关键词:区域生态补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江苏省县域非农化与乡村发展的耦合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从"要素—结构—功能"的视角构建多要素非农化指数和乡村多功能发展指数,分析2000—2015年江苏省县域非农化与乡村发展的时空格局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非农化和乡村发展指数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非农化指数高值区为环太湖地区,乡村发展指数高值区为苏南沿江地区,而低值区均为苏北北部地区。2000—2015年全省县域非农化指数和乡村发展指数均普遍提高,但其年均变化率呈明显的南北区域差异,其中,苏北非农化进程最快,而乡村发展水平提高最快的为苏中地区。通过耦合分析发现,县域非农化与乡村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不断增强,但存在比较明显的拐点。当非农化指数小于0.79时,两者之间呈现比较明显的正向耦合关系;当非农化指数大于0.79时,两者之间呈现负向耦合关系,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减弱。
李智张小林李红波
关键词:非农化乡村发展
江南乡村空间的转型与驱动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江南文化源远流长,杏花春雨、小桥流水的江南人居意象,蕴藉着人们对美好家园的无穷想象,是无数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精神故乡。文章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现状调查,系统总结江南乡村空间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时期江南传统乡村空间的形成、演化与转型过程,揭示江南经济社会变迁与乡村空间演变的关系,探讨当代传统乡村空间的转型与驱动机制,为当前乡村规划、建设与整治提供策略和政策建议。
张小林李红波李智
关键词:乡村空间文化变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