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雄林

作品数:17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恶性疟
  • 11篇原虫
  • 11篇疟原虫
  • 10篇恶性疟原虫
  • 8篇抗原
  • 8篇基因
  • 6篇原基因
  • 6篇抗原基因
  • 4篇沙门氏菌
  • 4篇伤寒沙门氏菌
  • 4篇鼠伤寒
  • 4篇鼠伤寒沙门氏...
  • 4篇免疫应答
  • 4篇病毒
  • 3篇乙肝
  • 3篇疟疾
  • 3篇免疫
  • 3篇菌苗
  • 3篇活菌
  • 3篇活菌苗

机构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17篇钟雄林
  • 14篇王昌才
  • 8篇陈仕荣
  • 6篇王启松
  • 6篇任大明
  • 6篇黄建生
  • 5篇马维芳
  • 4篇李全贞
  • 3篇刘定燮
  • 3篇胡亚芳
  • 2篇解咏梅
  • 1篇毕惠祥
  • 1篇李英杰
  • 1篇张丽芸
  • 1篇董文其
  • 1篇谢毅
  • 1篇于欣欣
  • 1篇董宁
  • 1篇郭明秋
  • 1篇张潜

传媒

  • 3篇生物技术通讯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7
  • 1篇1996
  • 5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1
  • 1篇198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及恶性疟原虫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与谷胱甘肽转硫酶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其在小鼠中免疫应答的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探讨复合多表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及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Pf)双价疫苗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工合成的复合多表位HCV基因PCX及Pf抗原基因AB(SPf66+SPf105)克隆到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表达载体pGEX2T中,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GSTHCVPf复合抗原(GSTCAB),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特异性、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结果:GSTCAB可被HCV患者血清、鼠抗GZPCX及鼠抗Pf抗体特异识别,可诱发小鼠产生针对GSTCAB、GZPCX及PfAg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及针对GSTCAB、GZPCX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免疫后CD8+T细胞比例略为升高,免疫小鼠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GSTCAB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HCV及Pf免疫特异性,可诱发理想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可望成为HCVPf双价疫苗的候选抗原。
黄建生钟雄林毕惠祥毕惠祥张潜董文其袁纪军解咏梅董宁任大明
关键词:丙型肝炎恶性疟原虫免疫应答
化学合成恶性疟原虫杂合抗原基因表达产物免疫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报道化学合成恶性疟原虫杂合抗原基因3个重组克隆菌表达产物,经PAGE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血清,进行琼脂双向扩散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Westernblot和疟原虫体外生长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化学合成恶性疟原虫杂合抗原基因表达产物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明显的抑制其原虫体外生长的作用。
陈仕荣胡亚芳钟雄林王昌才马维芳郭茂云王启松谢毅
关键词: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免疫血清化学合成
^(125)Ⅰ标记乙型肝炎病毒DNA探针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报道用国产~125I-碘化钠标记乙型肝炎病毒DNA制备探针,可得到较高比度的产物,一般稳定在10~7—10(?)cpm/μg DNA。用该探针对不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DNA进行点分子杂交。可检测到5pg左右DNA。对17例血液标本进行点分子杂交,结果与32p-标记乙型肝炎病毒DNA探针杂交结果基本一致。
钟雄林王昌才马维芳
关键词:乙肝病毒DNA探针碘标记
人工合成人恶性疟原虫58肽抗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被引量:3
1991年
使用DNA合成仪合成的人恶性疟原虫58肽抗原基因,与大肠杆菌表达性载体质粒PWR450—Ⅰ重组,转化到大肠杆菌JM83中。用斑点杂交技术和电泳分析DNA方法筛选出阳性重组转化菌株,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分析,证明合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生与β—半乳糖苷酶融合的多肽。
马维芳金福军钟雄林陈仕荣王昌才王启松闵永洁
关键词:DNA合成恶性疟原虫抗原基因
三链DNA的形成抑制转录因子与乙肝病毒核衣壳启动子的结合
1997年
合成的寡核苷酸可缠绕于DNA双螺旋大沟内并以氢键与其相互作用形成三链DNA结构,这类寡核苷酸常简称为TFO(triplex-form-ing oligonucleotide)。通过TFO与靶基因结合形成局部的三链结构来抑制基因转录的技术被称为反基因策略(antigene strategy)。我们选择乙肝病毒(HBV)核衣壳启动子(Cp)内一近似同聚嘌呤·同聚嘧啶序列(1734~1754,ayw亚型,以EcoR Ⅰ切点为+1)为靶序列。
刘定燮王昌才钟雄林
关键词:乙肝病毒三链DNA启动子核衣壳脱氧寡核苷酸DNA双螺旋
离子对嘌呤·嘌呤-嘧啶型三链DNA稳定性的影响
1997年
TFO(triplex-forming oligonucleotide)缠绕于Waston-Crick双螺旋大沟中并以Hoog-steen或反Hoogsteen氢键与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三股螺旋结构称为三链DNA。根据结构及碱基组成的不同可将它分为嘌呤(R)·嘌呤(R)-嘧啶(Y)(R·RY)和嘧啶·嘌呤-嘧啶(Y·RY)两种类型。离子对Y·RY型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已较为清楚,但对R·RY型尚未作系统研究。我们以乙肝病毒(HBV)
王昌才刘定燮钟雄林
关键词:三链DNA离子对嘧啶脱氧寡核苷酸分子生物学研究
乙肝表面抗原及恶性疟疾杂合抗原基因的重组克隆
1997年
乙型肝炎及疟疾流行全世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由于疟疾的抗药性不断出现,乙肝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两种疾病疫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乙肝表面抗原与恶性疟杂合抗原基因串联,再与质粒pCITE2b重组,构建重组质粒,试图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得到既能对抗乙肝又能对抗恶性疟疾的疫苗。 首先用PCR方法从HBV(adr亚型)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HBsAg的S基因。
于欣欣钟雄林王昌才陈仕荣刘定燮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恶性疟疾抗原基因重组克隆分子生物学研究重组子
恶性疟原虫杂合抗原基因的表达及其产物免疫功能的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化学合成的人恶性疟原虫杂合多肽抗原 AB 基因,编码子孢子 CSP重复序列 NANP、CSPTh2R和红内期spf35.1、spf83.1、spf55.1、spf83.18、pf155/RESA-5’端重复区共7个不同免疫功能表位,与大肠杆菌质粒pWR450-1重组,构建成pWR450-1/AB表达载体。在乳糖操纵子调控下以β-半乳糖苷酶-恶性疟原虫杂合多肽抗原融合蛋白形式,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分离纯化后,加福氏佐剂免疫家兔,诱导产生较高滴度的抗血清。抗血清对人恶性疟原虫体外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4h抑制率为65.92%;72h的抑制率为72.63%。对照血清无抑制作用。分离纯化的表达产物能与鼠抗恶性疟原虫和疟疾患者抗血清起免疫反应。这些结果表明合成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王昌才钟雄林陈仕荣胡亚芳马维芳王启松闵永洁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与恶性疟原虫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在小鼠及家兔中免疫应答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及恶性疟原虫 (Pf)复合DNA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把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与Pf复合基因AB克隆到带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CAB ,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及家兔 ,检测其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小鼠及家兔分别于免疫后第 6周及第 8周可检测到抗GZ PCX抗体 ,于第 10周达最高 ,滴度分别为 1:40 0及 1:3 2 0 0 ,但持续时间较短 ;免疫血清可识别Pf抗原 ;免疫动物还可产生针对GZ PCX融合蛋白的迟发性超敏反应 ;免疫后小鼠体重正常 ,肝脾脏未见明显肿大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 :HCV Pf双价多表位DNA抗原基因在小鼠及家兔中可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但抗体的持续时间较短。
黄建生解咏梅张潜沈先荣钟雄林张丽芸郭明秋任大明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恶性疟原虫多表位抗原DNA疫苗
恶性疟原虫74肽抗原基因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表达和家兔免疫应答被引量:2
1996年
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来表达外源抗原并制备口服活菌苗,是疫苗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作者已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61以β—半乳糖苷酶(GZ)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了人工合成的恶性疟原虫74肽基因HGFC。现报道用活菌SL3261(pWRC)(C组)、SL3261(pWR450-1)(R组)分别免疫新西兰家兔,研究其在家兔体内免疫应答的结果。
黄建生王昌才钟雄林任大明李全贞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氏菌恶性疟原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