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闭孔神经阻滞和围术期镇痛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闭孔神经阻滞和围术期镇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股沟韧带处髂筋膜间隙阻滞组(I组)和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组(S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阻滞完毕后,使用酒精棉签测试股神经、闭孔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测量阻滞后10、20、30 min时阻滞侧大腿内收肌肌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入手术室(T_(0))、术后6 h(T_(1))、术后12 h(T_(2))、术后24 h(T_(3))、术后48 h(T_(4))静态及动态的疼痛程度。记录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使用量、术后48 h内累计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按压次数、首次下床行走时间、患者疼痛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I组比较,S组闭孔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S组患者在阻滞后20、30 min测得大腿内收肌肌力下降率大于I组(均P<0.05);S组患者在T_(1)、T_(2)时静态及动态VAS评分均明显低于I组(均P<0.05);S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使用量以及术后48 h内累计PCIA按压次数及首次下床行走时间较I组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闭孔神经阻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郭俊吕华燕张宇帆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闭孔神经
- 麻醉配合在麻醉安全中的作用
- 2014年
- 通过对麻醉工作中涉及的不同专业医务人员的特点分析,阐述麻醉师与手术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加强沟通配合对麻醉安全的重要性,探讨增强麻醉师、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麻醉工作中配合默契程度的有效方法,提出加强配合管理的对策。
- 郭俊
- 关键词:麻醉师
- 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效果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20)、A组(n=20)、B组(n=20)及C组(n=20)。四组均采用FICB,对照组注射0.3%30 mL罗哌卡因;A组注射0.3%罗哌卡因30 mL+2.5 mg地塞米松;B组注射0.3%罗哌卡因30 mL+5 mg地塞米松;C组注射0.3%罗哌卡因30 mL+7.5 mg地塞米松。收集患者注药后3 h、6 h、8 h、12 h、24 h、36 h及48 h静息和运动时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各组术后状况、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注药后12 h、24 h、36 h,A、B、C组静息VAS评分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C组低于A组(P<0.05),B、C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3、6、8、48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组和C组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组术后6 h、8 h、12 h、24 h、48 h 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组和C组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5 mg与7.5 mg能等效增强罗哌卡因FICB镇痛效果,同时可有效改善THA患者术后状况和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 张宇帆郭俊张磊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地塞米松罗哌卡因
- 基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观察芬太尼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基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hoA/Rho)信号通路观察芬太尼(简称芬太尼)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高侵袭性鼻咽癌细胞系CNE2,分为空白对照组(加入无血清培养基)、抑制剂组(加入RhoA激酶抑制剂C3转化酶)、芬太尼组(加入药物芬太尼)。MTT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q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 RhoA、Rho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hoA/Rho激活后的下游效应产物MYPT1蛋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芬太尼组与抑制剂组细胞克隆数、细胞增殖率、细胞迁移率均显著降低(t=24.947、22.329、5.361、4.789、9.262、8.968,P均<0.05);抑制剂组与芬太尼组RhoA以及Rho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t=7.712、8.261、7.983、7.905,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芬太尼组与抑制剂组的RhoA、Rho以及MYPT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2.661、3.105、3.862、3.429、4.656、4.648,P均<0.05)。结论芬太尼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Roha/Rho激酶信号密切相关。
- 张宇帆郭俊乐新会
- 关键词:鼻咽肿瘤芬太尼细胞增殖细胞侵袭
- 每搏量变异度预测胸腔镜单肺通气患者液体反应性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背景目前,每搏量变异度(SVV)的主要适应证虽已有定论,但SVV是否适用于胸腔镜单肺通气手术仍存在争论。目的探讨在胸腔镜单肺通气不同潮气量患者中运用SVV判断液体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诊断为左肺肿块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叶切除术或左肺癌根治术的患者72例。根据SPSS 16.0软件产生的随机序列表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两组均麻醉后先行双肺通气,后行左全肺隔离,之后行右肺通气。两组均采用定容呼吸模式,A组潮气量8 ml/kg,通气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氧浓度100%,呼气末正压(PEEP)5 cm H_2O(1 cm H_2O=0.098 kPa);B组潮气量7 ml/kg,余同A组。两组患者于单肺通气3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时进行容量负荷试验。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进行容量负荷试验前(T1)、完成容量负荷试验后5 min(T2)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VV、心脏指数(CI)〕。计算SVV变化率(ΔSVV)和CI变化率(ΔCI)。以ΔCI≥15%为容量负荷试验阳性标准,即患者扩容有效、有液体反应性,绘制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结果本研究最后完成容量负荷试验纳入统计分析的患者共有60例,其中A组30例、B组30例。B组T1时SVV低于A组(P<0.05)。A组T2时HR、SVV低于T1时,T2时CI高于T1时(P<0.05);B组T2时CVP、CI高于T1时,T2时SVV低于T1时(P<0.05)。A组、B组ΔSVV与ΔCI呈负相关(r=-0.838、-0.730,P<0.001)。A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95%CI(0.567,0.921)〕,截断值为14.5%时,灵敏度为57.9%,特异度为90.9%。B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7〔95%CI(0.444,0.850)〕,截断值为11.5%时,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61.5%。A组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
- 郭俊
- 关键词:肺通气胸腔镜每搏输出量潮气量每搏量变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