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
- 作品数:9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9月接受治疗的2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尼可地尔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治疗。采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进行血液相关检查(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并记录患者心电图变化(心电图ST段压低的发生次数和累计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采用改良冠心病疗效评价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6.35±0.38)m Pa·s]、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4.98±0.67)m Pa·s]、血浆D-二聚体含量[(562.15±168.22)g/L]、纤维蛋白原含量[(4.08±0.51)μg/L]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ST段压低的发生次数[(3.14±1.26)次/24 h]、ST段压低累计持续时间[(24.16±9.32)min]、肌缺血总负荷[(41.69±16.28)mm·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81.0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改善心肌供血,疗效显著。
- 王微杨帆田志鹏李立杰李敬韩冰
- 关键词:冠心病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尼可地尔心肌缺血总负荷
- 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用于持续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评价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用于持续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循环科就诊的持续房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56例)和达比加群组(56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和达比加群酯用于抗凝治疗,治疗目标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与血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华法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IN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时间(TT)变化不明显(P>0.05);达比加群组患者APTT和IN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 INR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3个月后,达比加群组患者的APTT和TT水平显著高于华法林组(P<0.05),而PT、INR显著低于华法林组(P<0.05)。华法林组患者随访期间发生血栓事件5例(8.93%),达比加群组发生1例血栓事件,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血栓事件发生风险无统计学差异(HR=0.133,95%CI:0.014~1.278,P=0.081)。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5.36%和1.79%,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无统计学差异(HR=0.329,95%CI:0.046~2.335,P=0.311)。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组患者随访期间分别发生出血事件5例(12.50%)和2例(3.5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0,P=0.43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致命性出血事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79%和19.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1,P=0.371)。结论在持续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应用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效果明显优于华法林,两种药物的血栓与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相似,安全性也不存在明显差异。
- 王微杨帆田志鹏李立杰李敬韩冰
- 关键词:心房纤颤抗凝治疗达比加群酯华法林血栓事件
- 药物涂层球囊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及对主支最小管腔直径、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讨论在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中,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技术对主支最小管腔直径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从2018年7月~2020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抽取48例,并以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分组完成后,对照组内患者采用药物洗脱支架进行治疗,观察组内患者则选择DCB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包括靶病变血运重建及再狭窄发生率、主支最小管腔直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最小管腔直径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更低,而对照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狭窄发生率更高,观察组LVEF、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CB在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不仅操作方便且治疗安全性更高、不易复发。
- 鲁玮孟亮陈曦李敬
-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
-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对冠心病患者CysC、心功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心功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9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9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Cys C水平、颈动脉斑块情况、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第2、3、4周的血清Cys 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Nbh)、全血低切黏度(Nbl)、血浆比黏度(Np)及纤维蛋白(Fb)含量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及左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含量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确切,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ys C水平和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及颈动脉斑块情况,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王微杨帆田志鹏李立杰李敬韩冰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丹参川芎嗪冠心病心功能
- 紫杉醇DCB治疗老年人原发冠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在老年原发冠状病变的治疗中,紫杉醇DCB(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使用随机抽签法从2016年8月~2019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原发冠状病变患者中选取58例,并以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29,紫杉醇DCB疗法)与参照组(n=29,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最小管腔直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最小管腔直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DCB能够有效治疗老年原发冠状病变,改善管腔直径、预防再狭窄,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鲁玮孟亮陈曦李敬
-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预防老年NST-ACS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与联合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NR)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82例老年NST-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于梗死相关动脉(IRA)远端1~2分钟内推注替罗非班(25μg/kg);观察组采用同一方法给予替罗非班(25μg/kg)和硝普钠(200μg)。比较两组无复流发生率、术后IRA的TIMI血流分级、CTFC、TMPG、cTnI、CK-MB峰值、LVEDD、LVEF、MACE及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无复流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IRA的TIMI 3级血流获得率和TM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FC、cTnI和CK-MB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LVEDD和LVEF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发生率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预防老年NST-ACS患者急诊PCI术中NR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注射替罗非班,能减少心肌损伤,且未增加心血管事件,安全性较高。
- 孙黎黎李敬
- 关键词:替罗非班硝普钠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无复流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100例AMI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50例;A组给予30 mg阿托伐他汀;B组10 mg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量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上升,A组血脂改善程度优于B组(t=5.624 4,4.815 1,7.079 0,5.444 6;P=0.000 0);两组治疗后,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含量上升,血管内皮素含量降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指数FMD升高;A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高于B组(t=10.704 1,8.654 9,20.200 7;P=0.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及血管内中膜厚度均有所减小,A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B组(t=25.000 0,3.192 3,9.006 9;P=0.000 0,0.001 4,0.000 0)。结论 3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的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粥样斑块及体内的血脂水平均得到较好的改善。
- 李敬孟亮杨帆田志鹏李立杰王微韩冰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血管内皮动脉粥样斑块
- 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双腔起搏器植入对认知功能及其独立危险因素的影响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对其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55例,另选择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MoCA评分(定向、延迟回忆、抽象、语言、注意、命名、执行能力与视空间、总分)、MMSE评分(计算力和注意力、即刻记忆、短时记忆、图形执行能力、语言能力、定向、总分)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植入双腔起搏器前后患者认知功能,对比植入前,植入后认知功能改善明显,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对认知功能造成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和文化水平。结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可对认知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其独立危险因素为文化水平和年龄。
- 鲁玮孟亮陈曦李敬
-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双腔起搏器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