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策

作品数:12 被引量:11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盆地
  • 8篇柴达木盆地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北缘
  • 3篇柴达木盆地北...
  • 2篇数据解析
  • 2篇气体收集
  • 2篇锆石
  • 2篇系统控制
  • 2篇流量数据
  • 2篇古生代
  • 2篇非常规气
  • 2篇测年
  • 1篇地块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热流
  • 1篇地温梯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机构

  • 12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海油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2篇郑策
  • 9篇代昆
  • 9篇刘成林
  • 9篇马寅生
  • 6篇李宗星
  • 5篇彭渊
  • 2篇康艳丽
  • 2篇程海艳
  • 2篇陈世悦
  • 2篇杨元元
  • 2篇唐俊杰
  • 2篇王志高
  • 1篇赵为永
  • 1篇肖敦清
  • 1篇王国仓
  • 1篇孙娇鹏
  • 1篇张旭
  • 1篇赵越
  • 1篇刘文平
  • 1篇王冰

传媒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非常规气的现场自动解析仪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非常规气的现场自动解析系统和测试方法,包括:气体收集分系统、数据采集分系统、系统控制分系统和数据解析分系统;气体收集分系统,用于获取气体流量数据和并且控制流量器的启用;数据采集分系统,用于获取空气温度数据、...
刘成林李宗星马寅生王志高唐俊杰郑策代昆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北缘牦牛山组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0
2019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牦牛山组为一套由砂砾岩组成的陆相紫红色粗碎屑沉积岩,其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两个剖面牦牛山组的沉积特征、古水流、砾石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砂质充填物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测年分析。结果表明,牦牛山组发育冲击扇沉积,古流向主要为自北西至南东和自南东至北西两个方向。两个剖面砾石成分差异显著,城墙沟剖面砾石成分以碳酸盐岩为主,而旺尕秀剖面砾石成分则较为复杂。砂质充填物中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分为3个组:360~560Ma、890~1050Ma和2200~2500Ma。它们代表本区3次构造事件,包括早古生代柴达木盆地北缘由洋-陆至陆-陆的碰撞过程,新元古代Grenville造山事件及新太古代陆壳的增长。其中最小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365±3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古生物等资料,表明牦牛山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本区早古生代第三期和第四期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龄与本文最年轻的一组锆石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这两期岩体发生了快速抬升剥蚀。结合前人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在牦牛山组沉积期处于后碰撞阶段。
张春宇张春宇赵越代昆代昆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物源分析锆石U-PB测年
欧龙布鲁克山全吉群砂砾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欧龙布鲁克地块全吉群下部的下部砂砾岩段(Pt3qna)样品与石英砂岩段(Pt3qnb)样品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石英砂岩段(Pt3qnb)样品除Si O2、V、Zr、Hf含量高于砂砾岩段(Pt3qna)样品外,其余元素明显低于砂砾岩段(Pt3qna)样品。该套碎屑岩沉积于南倾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碎屑物质均来自于中元古界达肯大阪群。鱼卡-沙柳河裂陷槽裂陷的不同阶段以及古气候环境的差异是造成欧龙布鲁克地块全吉群砂砾岩岩石学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巨大差异的直接原因。新元古代早期,鱼卡-沙柳河构造带形成裂谷,随后裂陷槽逐渐扩张,研究区构造活动逐渐趋于稳定,自下而上,全吉群陆源碎屑岩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均明显增高。化学蚀变指数(CIA)的大幅度变化表明研究区受新元古代早期低纬度冰川事件的影响,下部砂砾岩段(Pt3qna)极低的CIA值是"雪球地球"在研究区的表现;石英砂岩段(Pt3qnb)极高的CIA值所反映的湿热古气候环境则是研究区该时期处于低纬度的正常表现。
孙娇鹏陈世悦彭渊高立祥马帅邵鹏程刘金代昆郑策
关键词:砂砾岩地球化学地质意义
东昆仑大干沟火山岩SHRIMP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东昆仑大干沟以北地区造山后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于前泥盆系之上,其形成时代对限定柴达木盆地加里东造山作用的结束时间及晚古生代裂解作用的开始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单颗粒锆石离子探针质谱仪(SHRIMP)方法,对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的样品进行精确的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牦牛山组上段火山岩样品DG01和DG02中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平均年龄分别为403.6±5.1Ma和409±3.4Ma。综合前人研究认为,造山后牦牛山组伸展型磨拉石的形成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限定了晚古生代裂解的开始时间,也意味着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运动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之前已经结束。
彭渊马寅生刘成林孙娇鹏胡忠亚牟宏良郑策
关键词: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早泥盆世东昆仑造山带
柴达木盆地北缘晚海西—印支期古构造应力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为了更好认识柴北缘晚海西—印支期古构造应力特征与演化过程,在天峻快日玛乡、城墙沟、石灰沟等地区详细野外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地层恢复和古构造应力反演技术对柴北缘及邻区石炭系—新生界构造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柴北缘在南—北向挤压作用下向北俯冲碰撞,盆地内部上二叠—中三叠统缺失。晚三叠世开始,西秦岭斜向碰撞柴达木盆地,柴北缘进入造山阶段,所受挤压作用方向转变为北西—南东向,盆地内大范围缺失上三叠统。晚海西—印支期柴北缘内部二叠纪—三叠纪地层大面积剥蚀加之该期强烈挤压作用造成尕海南山石炭系与白垩系、旺尕秀煤矿石炭系与侏罗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意味着下伏石炭系可能遭受强烈破坏。
彭渊马寅生刘成林孙娇鹏程海艳代昆郑策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形迹
一种非常规气的现场自动解析仪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常规气的现场自动解析系统和测试方法,包括:气体收集分系统、数据采集分系统、系统控制分系统和数据解析分系统;气体收集分系统,用于获取气体流量数据和并且控制流量器的启用;数据采集分系统,用于获取空气温度数据、...
刘成林李宗星马寅生王志高唐俊杰郑策代昆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东部中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场及构造演化被引量:11
2017年
柴达木盆地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周围三大板块对盆地的构造改造、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基于野外基础地质资料,利用德令哈及周缘地区构造要素测量分析、ASR法地应力测量、构造演化史剖面分析,阐述古、今地应力状态及可能的转变,从动力学机制方面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构造变形的主导因素,并对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过程进行探讨。该构造演化过程分为5个阶段:1晚二叠世—三叠纪抬升剥蚀阶段,受NE—SW向挤压;2早—中侏罗世伸展断陷阶段,受SN向弱拉张形成了一些差异断陷沉降带(如德令哈凹陷等),阿尔金断裂、柴达木盆地东部均发生左旋走滑;3晚侏罗世—白垩纪挤压反转阶段,白垩纪应力场转变为NE—SW向挤压,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柴达木盆地东部受挤压应力作用单纯地向祁连山产生推覆;4古近纪挤压断陷-坳陷阶段,受近SN向挤压应力作用,阿尔金断裂强烈右滑,沿NW—SE向的分量可使柴达木盆地东部发生右旋走滑运动;5新近纪—第四纪阶段,柴达木盆地遭受强烈挤压,近SN向挤压应力作用在喜山晚期达到最强,奠定了柴达木盆地现今构造格局。
王冰刘成林李宗星郑策
关键词:应力场动力学背景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北部滩间山群碳沥青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被引量:4
2015年
固体沥青研究由于其组成的复杂性、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的多变性而面临很多难题。在柴达木盆地北部联合沟地区滩间山群发现大量厚层碳沥青,对盆地内的资源勘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野外地质填图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与盆地模拟,对碳沥青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碳沥青呈NW—SE向分布在滩间山群a段的砂岩与灰岩中;碳沥青中氯仿沥青"A"含量低,族组分中饱和烃与芳烃含量低,而非烃与沥青质含量高;饱和烃与芳烃碳同位素组成偏轻,碳沥青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在3.74%~4.72%之间,达到过成熟阶段;饱和烃气相色谱呈后峰形单峰态;油岩对比发现碳沥青与石炭系、侏罗系烃源岩不具有对比性,与滩间山群a段泥岩具有可对比性;碳沥青成因与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岩浆侵入有关,两期热事件使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热变质成重油、沥青,甚至碳沥青。
刘成林徐韵马寅生康艳丽李宗星张谦刘文平程海艳杨元元代昆郑策
关键词:碳沥青烃源岩地球化学滩间山群油源对比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欧龙布鲁克地区构造演化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柴北缘东段古生界构造变形特征、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较为薄弱,尤其是古构造应力场性质及其转变机制尚不明确。文中对欧龙布鲁克地区野外剖面及应力感构造要素(褶皱、节理、擦痕)进行了系统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加里东晚期应力场为NE向;晚海西—印支期早期为SN向,晚期NW向两期挤压应力场;燕山早期近EW向拉张,燕山晚期及喜山晚期处于NE向挤压应力场。根据欧南凹陷平衡剖面反演结果,对比不同时代地层收缩速率可知,柴北缘东段寒武纪—新近纪构造演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1)加里东早期(-C—O1)弧后伸展、晚期(O2—S)弧后挤压,导致柴北缘东段初步形成NW向的背斜凸起;(2)晚海西—印支期(P—T)隆升阶段,欧龙布鲁克地区整体处于水体之上,并没有造成盆内二叠系—三叠系的沉积;(3)燕山早期(J1—J2)陆内伸展断陷、晚期(J3—K)挤压反转,欧龙布鲁克地区为继承性隆起,未完全接受沉积;(4)喜山晚期(N—Q)强烈挤压构造变形,逆断层强烈活动使山体快速隆升,基底卷入型构造样式广泛分布。
代昆刘成林肖敦清马寅生彭渊张瑄郑策张艳芳孙娇鹏
关键词:古生代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页岩气系统评价被引量:8
2016年
石炭系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新层系,油气勘探程度低,但发育厚度大的高有机质丰度泥页岩,具有很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通过对德令哈坳陷石炭系露头剖面进行实测和钻井岩心分析,明确石炭系泥页岩空间展布特征。测定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孔渗特征,并且进行等温吸附和渗流实验,分析其储集特征。结合德参1井盆地模拟分析,研究石炭系页岩气成藏事件,划分德令哈坳陷石炭系页岩气系统。研究表明:石炭系泥页岩广泛发育,埋深较大但未发生变质;泥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型和Ⅲ型,处于成熟一高成熟演化阶段;上石炭统泥页岩发育优于下石炭统;泥页岩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孔隙度在1.89%~5.48%,渗透率为(O.115--2.7)×10-7μm2;上覆地层发育厚层泥页岩可以提供良好的盖层条件;古近纪末现今为页岩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期;上石炭统克鲁克组钻遏天然气显示,证实了德令哈坳陷石炭系页岩气系统的存在。在泥页岩厚度、埋深、TOC含量、成熟度等条件综合评价基础上,将德令哈坳陷划分为德令哈页岩气系统与埃北页岩气系统。
刘成林张旭杨元元李英杰郑策马寅生王国仓李宗星康艳丽代昆
关键词:石炭系柴达木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