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赟
- 作品数:22 被引量:2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 2017年深圳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了解2017年深圳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抑郁及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初、高中各5所学校3893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深圳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0.6%,其中初中生为21.4%,高中生为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初中生而言,年龄增长(OR=1.151)、无关系亲密朋友("1~2个"与之比较:OR=0.318,"3~5个"与之比较:OR=0.204,"≥6个"与之比较:OR=0.138)、有噪声影响学校学习(偶尔/有时:OR=1.851,经常/总是:OR=2.075)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没有受过校园欺凌(OR=0.424)是保护因素(P均<0.05)。对高中生而言,户口所在地为城镇(OR=1.392)、无关系亲密朋友("1~2个"与之比较:OR=0.229,"3~5个"与之比较:OR=0.123,"≥6个"与之比较:OR=0.068)、有噪声影响学校学习(偶尔/有时:OR=1.396,经常/总是:OR=2.075)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自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OR=0.531)、没有受过校园欺凌(OR=0.566)、没有受过网络欺凌(OR=0.591)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深圳市中学生抑郁症状值得关注,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学生应及时进行疏导。
- 谌丁艳黄园园周丽王赟李晓恒
- 关键词:抑郁心理健康
- 深圳市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减少青少年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18所学校共4 871名学生进行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近1年内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为5.75%(280/4 871)。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最高(8.88%),其次为初中生(5.09%),高中生交通伤害发生率最低(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学(初中与之比较:OR=0.534,95%CI=0.380~0.749;高中与之比较:OR=0.314,95%CI=0.213~0.464)、肥胖(OR=1.855,95%CI=1.225~2.809)、大家庭(OR=1.463,95%CI=1.103~1.941)、步行(OR=1.750,95%CI=1.116~2.746)、骑自行车上学(OR=3.636,95%CI=2.015~6.560)、违反交通规则次数多(OR=1.343,95%CI=1.167~1.546)、校内人车道不分开(OR=1.433,95%CI=1.110~1.850)学校学生更倾向于发生交通伤害,学校有专人维护校周交通秩序(OR=0.818,95%CI=0.698~0.958)、所乘校车无超载情况(OR=0.483,95%CI=0.330~0.706)是交通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深圳市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不容忽视,多种因素影响交通伤害发生。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学生交通伤害的发生。
- 谌丁艳熊华威王赟周丽
- 2015年深圳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调查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全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9-12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18所中小学校5 000名在校生,利用《深圳市学生交通安全评估和防范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学生对道路交通通行原则的判断正确率平均水平为79.31%,高中生(87.04%)的认知率明显高于初中生(83.48%)和小学生(68.01%)(χ~2=21.210,P=0.002)。交通安全知识的知晓率为71.66%,交通工具的正确认知情况为57.19%。交通行为中,有12.83%的学生骑过摩托车,有5.88%开过汽车,每次都系安全带的有44.64%。结论 2015年深圳市中小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仍存在不足,且有部分不安全的交通行为,应从家庭生活、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等方面加强交通安全知识,规范交通安全行为,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 熊华威谌丁艳王赟周丽
- 关键词:交通伤害交通安全知识知晓率
- 深圳市高一学生近视流行现状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了解深圳市高一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并分析近视危险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学生近视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7所高中全部高一年级学生共5 44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 443名高中生中,有4 115人为近视患者,近视率达75.6%.其中女生近视率(79.9%)高于男生(70.8%)(x2=61.456,P<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有一方近视、父母双方都近视、中学生近视发生风险行为、父母不近视中学生的1.73倍(OR=1.73,95%CI=1.49~ 2.02)和3.20倍(OR=3.20,95%CI=2.46~ 4.17);女生近视风险是男生的1.32倍(OR=1.32,95%CI=1.14~1.52);近距离读写、看电视、看计算机和长时间持续读写是近视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8(95%CI=1.24~1.53),1.29(95%CI=1.16~1.44),1.17(95%CI=1.04~1.30)和1.12(95%CI=1.01~ 1.22),持续用眼40 min后远眺休息眼睛是近视的保护因素(OR=0.78,95%CI=0.71~0.86).结论 深圳市高一学生近视率较高;父母近视对孩子近视影响大,近距离、长时间持续用眼行为是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则是近视保护因素.
- 吴宇谌丁艳罗青山刘晓莉王赟熊华威周丽
- 关键词:近视流行病学研究
- 15q14、15q2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青少年高度近视的关联性研究
- 目的:研究汉族人群15q14、15q24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的关联.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探讨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高度近视发生的关联性.收集研究对象的抗凝静脉血样3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Taqman荧光...
- 周丽张艳炜吴宇谌丁艳罗青山王赟熊华威
- 关键词:近视发病机制基因多态性
- 深圳市儿童青少年视力与体质量指数关系研究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儿童青少年视力与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为探寻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取深圳市小学和初中各12所的所有35 56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视力、身高和体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小学生和初中生总的视力不良率达59.01%,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3.42%和9.83%。小学生视力不良者中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视力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8,P=0.001);小学生视力状况和BMI分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χ2=9.008,P=0.003)。相关性分析显示,学生视力与身高、体重、BMI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身高较高、体重较重、BMI值较大者视力较差。结论深圳市儿童青少年视力与身高、体重、BMI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多关注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视力状况。
- 谌丁艳周丽王赟
-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儿童
- 深圳市中学生睡眠时型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联
- 2024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睡眠时型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初中和高中各3所学校的402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睡眠时型、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和青少年心理健康评定简明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偏相关与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学生睡眠时型以中间型为主,占66.79%(2811名),中度清晨型占14.97%(630名),中度夜晚型占14.49%(610名),绝对夜晚型占2.40%(101名),绝对清晨型占1.35%(57名)。绝对夜晚型、中度夜晚型、中间型、中度清晨型、绝对清晨型睡眠时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分别为43.56%,28.36%,12.63%,7.14%,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00,P<0.0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睡眠时型得分与心理健康症状数呈负相关(r=-0.21,P<0.01)。结论深圳市中学生睡眠时型以中间型为主,夜晚型睡眠时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比例最高。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学生睡眠时型,将有助于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风险。
- 谌丁艳周丽黄园园吴宇王赟万宇辉李晓恒
- 关键词:睡眠精神卫生问卷调查
- 深圳市中小学生伤害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伤害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每年有580万人死于伤害,约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0%[1]。在我国,伤害年发生率为16.1%-21.9%,每年因伤害死亡人数高达(70-75)万人[2-3]。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有研究指出,我国青少年的伤害发生率高达50%[4],伤害已成为我国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5]。
- 谌丁艳周丽吴宇罗青山王赟
-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
- 2012年深圳市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7个区的12所中小学的42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282名学生中,635名在过去的1年有因运动而受伤,发生率为14.8%。其中男生运动伤害发生率要高于女性(19.4% vs.9.6%, P<0.001)。其中操场/体育场伤害发生人数最多,为247人,占55.9%;发生伤害的场所性质以塑胶地最多,为148人,占33.5%;篮球导致受伤的人数最多,为127人,占2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户籍、年级、运动伤害危险行为是运动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复杂,对重点人群和重要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将有助于降低运动伤害发生率。
- 周丽谌丁艳吴宇罗青山王赟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深圳市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现况分析被引量:29
- 2015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现状,为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42所学校的65 30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学生身高、体重,通过计算体质指数(BMI)筛查不同区划、年龄、性别、学段学生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结果深圳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29%、9.03%,其中男生分别为15.97%、11.58%,女生分别为9.90%、5.80%;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26%、13.33%、11.34%,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27%、6.78%、4.85%,小学生最高,初中生次之,高中生最低;深圳关内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19%、10.15%,关外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34%、7.85%,关内高于关外;以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深圳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不容忽视,男生的超重与肥胖现象较为明显,小学生的超重与肥胖问题较为突出。
- 王赟谌丁艳吴宇罗青山熊华威周丽
- 关键词:体重指数超重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