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
- 作品数:29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国际多中心BleeMACS注册登记数据库,收集2003—2014年908例老年N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资料。根据血运重建策略,将患者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和非完全血运重建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等基线资料以及心肌再梗死、出血、心力衰竭、输血、死亡等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等进行倾向性评分调整。分析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N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908例老年N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中,完全血运重建组391例(43.1%)、非完全血运重建组517例(56.9%)。倾向性评分模型匹配后,2组各纳入364例患者,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住院期间心肌再梗死、出血、心力衰竭及输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血运重建组NSTEMI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全因死亡及心肌再梗死发生率均低于非完全血运重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内发生MACE风险低于非完全血运重建组(风险比=0.53,95%置信区间:0.37~0.77),累积无MACE生存率高于非完全血运重建组(Log-rank P<0.01)。倾向性评分模型匹配后,完全血运重建组NSTEMI后1年MACE、心肌再梗死发生率仍低于非完全血运重建组(均P<0.05),后1年内发生MACE风险低于非完全血运重建组(风险比=0.64,95%置信区间:0.43~0.95),累积无MACE生存率高于非完全血运重建组(Log-rank P=0.02)。结论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可显著改善老年N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
- 严研公威王晓范婧尧郑文阙斌艾辉聂绍平
-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医学完全血运重建
- 互动网络教学查房的教学模式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互动网络教学查房的教学模式可行性,并评估其教学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2月-2022年2月参加线上线下同步教学查房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简称规培生),共计学员185人。互动网络教学查房包括互动直播查房、学生病历准备、虚拟床旁教学查房。完成教学查房后,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参与学员对查房效果的评价。完成全部教学查房后,就教学内容对全部学员进行考核,并统计通过率及优秀率。线下教学查房与网络教学查房同步进行,即学员于线下同步参与前述内容并进行统一考核。结果线上线下的研究生或规培生,其对教学查房的准备、指导、方法、效果及指导老师的印象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后考核中,线上参与学员通过比例与线下参与学员通过比例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484);线上参与学员较优秀比例高于线下学员(29%vs.16%,χ^(2)=5.102,P=0.024)。结论与线下教学模式下学员相较,互动网络教学查房模式下学员有着相近的通过比例与更高的优秀比例,这表明互动网络查房教学模式有着更好的教学效果。
- 张悦坤郑文索旻艾辉
- 关键词:互动网络教学模式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和预后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大出血发生率、预测因素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3 817例NSTE-ACS行PCI并接受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CI术后1年内发生大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及PCI术后30 d内和1年内大出血事件与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 随访1年内,大出血事件共发生50例(1.3%)。PCI术后1年内发生大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入院收缩压≤120 mmHg(1 mmHg=0.133 kPa)、入院心率>80次/min、既往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既往消化性溃疡、股动脉穿刺、住院期间联合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抗栓治疗(均P<0.05)。PCI术后大出血事件与30 d内和1年内的全因死亡密切相关(均P〈0.05);同时,PCI术后大出血事件与30 d内MACE密切相关(P〈0.05),却与1年内MACE无关(P>0.05)。结论 NSTE-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大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3%,发生大出血的患者继发全因死亡和MACE的时间多在PCI术后30 d内。
- 刘然赵冠棋郑文王晓赵雪东周生辉聂绍平
-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出血全因死亡
-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测定微循环阻力指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2年
-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在心肌缺血和心绞痛中起着关键致病作用。在临床上,准确识别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并定量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对疾病严重程度分层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基于压力导丝测量的微循环阻力指数是目前有创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最客观指标,但因需要额外的操作时间、花费及充血剂使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期报道了多项使用冠状动脉造影计算微循环阻力指数以替代传统压力导丝测量的研究。本文将对这一技术的原理、准确性及应用情况进展进行综述。
- 郑文黄鑫赵雪东
- 关键词:冠状动脉微循环冠状动脉造影
- P2Y12受体抑制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事件影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P2Y12受体抑制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基于国际多中心回顾性注册登记研究,纳入2003至2014年因急性冠脉综合征人院行PCI术的患者,分为PPI组及非PPI组并随访1年,主要临床终点为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根据P2Y12受体抑制剂种类,将入组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及替格瑞洛组,并比较不同药物与PPI联用发生临床终点事件的风险。结果研究入选9429例患者,PPI组占54.8%,具有更多高危因素。Cox回归结果提示PPI组较非PPI组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复合事件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0,95%CI 0.86—1.18)。根据P2Y12抑制剂种类不同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不同P2Y12受体抑制剂联用PPI较未联用PPI患者的临床终点无差异,联用PPI的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的临床终点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PI与P2Y12受体抑制剂联用不增加全因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风险,尤其PPI联用氯吡格雷在患者的缺血事件上与替格瑞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冯斯婷严妍范婧尧王晓郑文聂绍平Sergio Raposeiras-RoubinEmad Abu-AssiJose P Simao HenriquesFabrizio D' AscenzoJorge SaucedoJose R Conzalez-JuanateyStephen B WiltonWouter J KikkertIvan Nunez-GilAlbert Ariza-SoleDimitrios AlexopoulosChristoph LiebetrauTetsuma KawajiClaudio MorettiZenon HuczekToshiharu FujiiLuis C CorreiaMasa-aki KawashiriSasko Kedev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质子泵抑制剂
- 一种胸痛诊断预警系统
- 一种胸痛诊断预警系统,心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人体心率每一周期的ST段,并输出ST段的检测电压;比较装置,依据一基准电压与每一周期的检测电压比较,当检测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输出一次计数信号;定时装置,用于输出脉冲信号;计数器...
- 聂绍平贺晓楠郑文
- 文献传递
- 女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观察女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合并多支病变(multivessel disease, MVD)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探究影响女性预后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 入选2005-2015年以STEMI合并MVD就诊于本院并且在症状发作24 h内成功完成直接PCI的患者1 033例, 其中女性196例。收集患者基线、PCI术资料, 随访采取集中电话和病例随访。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利用Cox回归模型筛选不同性别STEMI多支病变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男性患者相比, 女性发病年龄显著较高, 而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支架植入史的比例显著较低, 其发病到行PCI术的时间显著延长, 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比例显著较高。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 女性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始终高于男性。影响女性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Killip心功能分级Ⅱ~Ⅳ级(HR=1.804, 95%CI 1.060~3.071,P<0.05);而狭窄程度超过50%的病变数(HR=1.808, 95%CI:1.123~2.912,P<0.01), 为男女共同的危险因素。结论与男性相比, STEMI合并MVD行直接PCI的女性患者, 救治延迟显著,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 心功能不全是影响女性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
- 赵雪东赵冠棋王晓郑文聂绍平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性别预后
- 性别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院前延迟时间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性别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PHD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明确诊断为STEMI并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447例。根据性别分成男性患者组(371例)及女性患者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间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就诊方式、PHDT及医疗保险类型的差异,同时,将PHDT分为5段:0-3 h、〉3-6 h、〉6-12 h,〉12-24 h和〉24 h,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性别及其他危险因素对不同PHDT的影响。结果女性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年龄[(64±8)岁vs.(56±11)岁,t=1.040,P=0.001],且女性患者PHDT亦明显高于男性患者[(396±38)min vs.(367±30)min,t=1.219,P=0.017]。两组患者医疗保险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0,P=0.007)。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与院前时间延长有关(95%可信区间:0.216-0.981,P=0.049),同时就诊方式(95%可信区间:0.198-0.711,P=0.003)及保险类型(95%可信区间:0.004-0.587,P=0.018)也与院前时间延长有关。结论女性与STEMI患者PHDT相关。
- 董永伟陈宇郑文贺晓楠
- 关键词:性别因素心肌梗塞
- 伤寒沙门菌感染合并动脉瘤1例
- 2022年
- 患者女性,63岁,因“发热、肋间痛20d”入院。患者2019年9月7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呈弛张热,后出现左侧锁骨中线第6肋间及右侧腋前线第5肋间局部疼痛,随体温升高而加重,无呼吸道、消化道等不适,未见皮疹。
- 张玉姣郑文马安林
- 关键词:锁骨中线局部疼痛动脉瘤体温升高消化道
- 一种定时松懈桡动脉止血压迫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时松懈桡动脉止血压迫器,涉及桡动脉止血领域,包括定位架,所述定位架内开设有定位口,所述定位架内滑动设置有滑件,所述滑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一L型架;本发明通过开启两个减速马达...
- 缪黄泰 李潇颖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