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4篇磁共振
  • 2篇异种
  • 2篇异种骨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分析
  • 2篇融合术
  • 2篇入路
  • 2篇生物力学
  • 2篇生物力学评价
  • 2篇手术
  • 2篇肿瘤
  • 2篇椎间融合
  • 2篇椎体
  • 2篇椎体间
  • 2篇椎体间融合
  • 2篇颈椎
  • 2篇并发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10篇中国石油吉化...
  • 7篇北华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1篇蛟河市中医院

作者

  • 16篇宋扬
  • 8篇程维
  • 5篇赫兰学
  • 4篇王宏家
  • 4篇李吉
  • 3篇李晓华
  • 3篇李长有
  • 3篇李德江
  • 3篇郑昊
  • 3篇张俊峰
  • 3篇徐松宝
  • 3篇金银华
  • 2篇马洪顺
  • 2篇马隽
  • 2篇郭建平
  • 2篇郝鑫
  • 2篇张霖
  • 2篇李志波
  • 1篇杨彦君
  • 1篇张丽

传媒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指运动相关脑皮层功能区fMRI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脑功能成像运动已广泛应用于影像及神经外科领域的研究。运动皮层在个体内定位稳定,在正常脑内很容易得到证实,因此被广泛用于研究,手运动区已成功用于各运动区外科手术前定位的界标。利手与非利手运动的不同及手指运动的复杂程度、频率不同,都可导致脑功能区的不同激活。不同实验证明脑内运动功能区作用不同且相互协调,可进一步了解学习脑皮层功能区的解剖关系及临床研究。
宋扬李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经胸腔入路治疗胸椎疾患
2004年
李晓华程维赫兰学王宏家宋扬
关键词:外科治疗胸椎疾病手术方法
小切口加压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2006年
程维左立民李长有李德江李晓华张俊峰郑昊徐松宝赫兰学王宏家宋扬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加压空心钉小切口股骨粗隆问骨折骨折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128层4D螺旋CT扫描对中晚期食道癌的应用
目的 128 层4D 螺旋CT 扫描对食管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都十分重要.食道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在CT 未面世之前.诊断食道癌和判断其有无外侵或远处转移依靠食管造影、胸片、食道镜等检查,对肿瘤的外侵及远处...
王小红杨立强张可名宋扬朱春张丽
关键词:食道癌中晚期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用带关节外固定支架辅以有限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用带关节外固定支架辅以有限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和石膏外固定法治疗,研究组给予带关节外固定支架辅以有限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手术优良率92.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用带关节外固定支架辅以有限内固定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腕关节平面恢复平整。
宋扬
关键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限内固定
Halo-Vest架治疗颈椎骨折及脱位
2004年
目的 探讨 Halo- Vest架对急诊外伤所造成的颈椎骨折及脱位的治疗价值。方法 自 2 0 0 1年至 2 0 0 3年 4月 ,我科对 12例急诊颈椎骨折及脱位患者采用 Halo- Vest架复位固定治疗 ,其中寰枢椎脱位 4例 ,C3~ 6 椎体骨折 6例 ,C4~ 5椎体骨折伴脱位 1例 ,C5~ 6 椎体骨折伴脱位 1例 ,18例患者中 6例无神经压迫症状 ,3例有轻度神经压迫症状 ,3例为不全瘫 ,无全瘫病例。结果 经 4~ 2 8个月 ,平均 19个月的随访 ,12例患者达完全治愈 ,总有效率 10 0 %。结论  Halo- Vest架解决了患者行颅骨牵引长期卧床的痛苦 ,对急诊外伤所造成的颈椎骨折及脱位是一种简便。
赫兰学程维李长有徐松宝王宏家宋扬
关键词:HALO-VEST架颈椎骨折颈椎脱位并发症
骨搬运技术治疗骨不连后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骨不连后大段骨缺损应用骨搬运技术诊治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胫骨不连后大段骨缺损患者2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与骨搬运技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骨痂指数、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AKS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运技术应用于骨不连后大段骨缺损,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宋扬程维
关键词:骨缺损骨不连
异种骨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固定腰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评价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评价异种骨椎间融合器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的即刻稳定效果及自身强度.[方法]取16具新鲜成年男性L1~5腰椎标本,分别对完整L1~5(正常组);模拟后路间盘L3、4摘除置融合器(对照1组);模拟后路间盘L3、4、L4、5摘除置融合器(对照2组);模拟后路间盘L3、4摘除置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固定(对照3组);模拟后路间盘L3、4、L4、5摘除置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固定(对照4组)进行前屈、后伸、扭转、轴向压缩和腰椎移位时融合器的最大拨出力及粘弹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椎间融合器植入后腰椎压缩、前屈、后伸、位移和扭转角度较正常组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P>0.05);而椎间植入融合器附加椎弓根固定,压缩、前屈、后伸、位移、扭转角度较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腰椎移位时拨出力实验结果表明,对照1、2融合器植入椎体移位时最大拨出力为1.83KN.对照1、2、3、4组7 200s三应力松驰量和蠕变量较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3、4组初始蠕变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和(1、2组).[结论]异种骨椎间融合器具有足够的支撑、抗滑、维持或增加椎间隙高度的功能,符合生物力学及临床要求.
程维赫兰学郑昊马洪顺李晓华李德江李长有张俊峰徐松宝宋扬王宏家
关键词:腰椎椎弓根钉固定生物力学腰椎体间融合术椎弓根钉固定生物力学评价异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轴向压缩
MRI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1例被引量:1
2005年
宋扬金铁浩李吉金银华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癌变MRIMRCP
应用自制异种骨椎间融合器行颈椎前路椎体间融合的生物力学评价:即刻稳定效果及自身强度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自体髂骨移植与钛合金Cage在颈椎椎体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存在较多并发症,为弥补其不足,自行研制出一种并发症少的生物型融合器,通过在成人新鲜颈椎标本上模拟临床术式放置异种骨椎间融合器,验证其置入后的稳定性及自身强度。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7在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力学实验室完成。取16具新鲜成年男性C1~7颈椎标本,分为3组:①正常组:完整C1~7。②对照1组:模拟前路间盘C5~6摘除置1枚融合器。③对照2组:模拟前路间盘C5~6、C6~7摘除置2枚融合器。3组均进行稳定性实验和黏弹性实验,观察在不同应力下前屈、后伸、垂直压缩、扭转时位移距离,颈椎移位时融合器最大拔出力,脊柱压缩应力与时间,脊柱施加应力后时间与应变量。结果:①在颈椎前屈及后伸状态下对照1,2组较正常组位移小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垂直压缩实验结果显示在最大载荷为500N力作用下对照1,2组位移较正常组小,但差异不显著(P〉0.05)。③颈椎移位时拔出力实验结果表明,植入椎间的融合器最大拔出力为1.85kN。④在200N·cm扭矩作用下,对照1,2组扭转角较正常组小,但差异不显著(P〉0.05)。⑤对照1,2组7200s,应力松弛量和蠕变量小于正常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自制异种骨椎间融合器具有足够的支撑、抗滑、维持或增加椎间隙高度的功能,符合生物力学及临床要求。
程维赫兰学郑惠郑昊宋扬郝艳华李增新马洪顺李德江张俊峰
关键词:颈椎异种骨椎间融合器生物力学黏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