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爽

作品数:19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关节
  • 7篇软骨
  • 5篇细胞
  • 5篇股骨
  • 4篇术后
  • 4篇头坏死
  • 4篇坏死
  • 4篇骨头
  • 4篇骨头坏死
  • 4篇股骨头
  • 4篇股骨头坏死
  • 4篇关节软骨
  • 4篇关节炎
  • 4篇干细胞
  • 3篇置换术
  • 3篇人脐
  • 3篇人脐带
  • 3篇人脐带间充质...
  • 3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全髋

机构

  • 19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19篇彭昊
  • 19篇邓爽
  • 14篇方洪松
  • 9篇周建林
  • 9篇陈森
  • 6篇刘丰
  • 4篇聂志刚
  • 2篇杨骁
  • 2篇鲁强
  • 1篇黄俊
  • 1篇邱波
  • 1篇孙凯

传媒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差异被引量:13
2015年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软骨、肌肉、肌腱等。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的临床试验主要包括组织损伤修复,如骨、软骨、关节损伤的修复,心脏、肝脏、脊髓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目的:比较各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检索1987到2015年Pub 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相关的文献。从细胞表面标记物,增殖、分化、迁移能力,以及功能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各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优缺点。结果与结论: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潜力和表面标记物存在差异。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活性可能与间充质干细胞处于不同组织中的活化状态、种属差异、组织来源和培养条件的不同有关,从而导致不同源性间充干细胞免疫活性也不完全相同。深入认识影响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因素和机制,可以增强不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靶向迁移的能力,提高其在创伤愈合、组织修复和再生中的治疗效率。
方洪松周建林彭昊邓爽翁金清刘丰陈森周观金
关键词: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脐带胎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髋臼骨折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设计,分析2005年2月至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52例髋臼骨折患者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情况。其中男93例,女59例;年龄18~67岁,平均40.9岁;平均随访时间为82.3个月。术后按照创伤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创伤性关节炎组和创伤性关节炎组,将两组患者相关因素(年龄、性别、体重)、骨折相关因素(受伤机制、骨折类型、是否合并髋关节脱位、手术时机、手术入路、术中是否发现有股骨头软骨缺损、复位质量)、术后相关因素(开始负重时间、术后劳动强度)对是否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非创伤性关节炎组111例,男67例,女44例,年龄大于40岁55例,≤4 0岁5 6例;创伤性关节炎组4 1例,男2 6例,女1 5例,年龄>4 0岁2 3例,≤4 0岁1 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P=0.473)、性别(P=0.732)、体重(P=0.072)、受伤机制(P=0.441)、是否合并髋关节脱位(P=0.089)、手术入路(P=0.113)、负重时间(P=0.518)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骨折类型(P<0.001)、手术时机(P=0.016)、是否有股骨头软骨缺损(P=0.007)及复位质量(P<0.001)及手术后劳动强度(P=0.034)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创伤性关节炎组患者在复杂骨折、晚期手术、合并股骨头软骨缺损、复位质量差、术后劳动强度高方面的比例均低于创伤性关节炎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骨折复位质量(P<0.001)和术后劳动强度(P=0.039)是影响创伤性关节炎是否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将手术后残留移位分解为台阶移位和裂隙移位两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台阶移位与创伤性关节炎的强相关(r=0.699),裂隙移位与创伤性关节炎中等强度相关(r=0.432)。结论骨折复位质量和术后劳动强度是创伤�
聂志刚彭昊方洪松鲁强邓爽王本超孙凯金志辉陈森
关键词:髋臼骨折创伤性关节炎影响因素
HIF-1α、VEGF及CD34在大鼠骨关节炎模型软骨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检测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CD34在膝骨关节炎(OA)软骨中的表达。方法60只Wister大鼠,鼠龄3个月,体质量约200~250 g。随机分为实验组45只和对照组15只。实验组行单膝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对照组不做处理,作为空白组对照;术后9周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实验组和对照组HIF-1α、VEGF、CD34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HIF-lα、VEGF、CD34在实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30/45)、73.33%(33/45)、71.11%(32/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IF-1α、VEGF、CD34阳性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IF-1α与VEGF、CD34表达存在正相关(r=0.249、0.289,P〈0.05)。结论 OA软骨中HIF-1α、VEGF及CD34高表达,HIF-1α与VEGF、CD34表达存在正相关,且HIF-1α、VEGF与CD34在OA软骨退行性变进展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翁金清彭昊周建林方洪松刘丰邓爽杨骁
关键词:骨关节炎关节软骨CD34
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转子下横行截骨治疗成人Crowe 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联合转子下横行截骨治疗成人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THA联合转子下横行截骨治疗的成人CroweⅣ型DDH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骨盆正位+患髋侧位片、双下肢长度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随访24~37(28.67±3.48)个月,手术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各时点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双下肢长度差均短于术前(均P<0.05)。术后2例患者截骨处不愈合,经再次植骨后治愈;其余患者截骨处愈合时间为3~6(4.34±0.89)个月;2例患者存在轻度的跛行。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感染、坐骨神经拉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髋臼假体松动或骨溶解、股骨假体松动或下沉等发生。结论采用THA联合转子下横行截骨治疗成人CroweⅣ型DDH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风险小。
邢赛彭昊陈森方洪松邓爽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人
高龄髋部骨折救治绿色通道的建立和效用评估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建立高龄髋部骨折救治绿色通道并评估其临床效用。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试验研究设计,根据诊疗流程的不同,将我院骨关节外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97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列为干预组,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78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列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内科疾病情况、手术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esthesiologists classification of physical status,ASA)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术后一周和半年一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1年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方式、ASA分级、合并基础疾病情况等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绿色通道组手术等待时间(36.3±7.8)h短于对照组(46.9±11.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5,P=0.000);绿色通道组手术时间(45.4±17.5)min,对照组(43.8±20.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绿色通道组住院时间(6.8±2.4)d短于对照组(9.5±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6,P=0.000)。绿色通道组1例术后15 h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对照组1例术后3 d发生急性脑出血,抢救无效死亡。绿色通道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肺感染=5.081,P肺感染=0.024;χ^2尿路感染=6.841,P尿路感染=0.009;χ^2褥疮=11.768,P褥疮=0.001),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意外、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绿色通道组髋关节功能评分(72.6±13.1)分,高于对照组的(962.2±1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6,P=0.00);术后半年和1年时,绿色通道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3.8±16.8)分和(94.1±18.3)分,均稍高于对照组的(90.5±14.7)分和(92.4±15.9)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内绿色通道组死
陈森聂志刚邓爽方洪松金志辉彭昊
关键词:髋骨折病例对照研究手术后并发症
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可以延缓创伤性骨关节炎的软骨退变(英文)被引量:7
2015年
背景:透明质酸钠是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1,3,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2表达失调对骨关节炎有重要影响。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对兔创伤性骨关节炎模型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前交叉韧带切断法构建创伤性骨关节炎模型兔,造模后4周关节腔注射体积分数1%透明质酸钠0.3 m L,每周1次,连续5周,设为透明质酸钠组,同时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比。术后11周麻醉处死动物,获取软骨并提取总RNA,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各组软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1,3,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2 m RNA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透明质酸钠组经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软骨损伤范围和程度均减轻(P<0.01),软骨组织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软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1,3,9 m RNA表达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2m RNA表达下调,而透明质酸钠组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2 m RNA的表达并无显著变化。结果说明,基质金属蛋白酶1,3,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2参与了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退变过程,虽然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可以延缓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退变,但透明质酸钠并不是通过调节上述因子的表达来发挥修复作用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周建林邓爽方洪松彭昊邱波
关键词:骨关节炎基质金属蛋白酶类透明质酸钠关节炎软骨退变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与聚乙烯磨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与聚乙烯磨损的相关性。[方法]用计算机辅助测量方法测量髋关节置换聚乙烯内衬的线性磨损。以股骨头中心参照于髋臼杯开口面轴线的位移,计算线性磨损的大小与方向。对2008年11月~2015年10月本院骨科78例使用非骨水泥型金属对聚乙烯假体患者的X线片进行股骨偏心距和聚乙烯磨损的测量,平均随访时间4.08年。[结果]平均线性磨损率(0.18±0.04)mm/年,平均线性磨损方向与髋臼杯轴线的夹角(33.0±18.2)°。术中股骨偏心距得到重建组的线性磨损率小于未得到重建组(P<0.001)。股骨偏心距得到重建组与未得到重建组的磨损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对股骨双侧偏心距差值与年磨损率进行相关分析,两者成正相关性(r=0.669,P<0.001)。[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股骨偏心距可减慢聚乙烯内衬磨损速度,延长髋关节假体的寿命,改善远期效果。
聂志刚彭昊陈森鲁强邓爽周观金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聚乙烯偏心距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防治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GC-ONFH)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建立GC-ONFH的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的hUC-MSCs干预。6周后分离股骨头组织,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微型CT(Micro-CT)、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评价股骨头坏死、细胞凋亡、骨密度及凋亡相关蛋白mRNA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和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治疗组和低剂量治疗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别为0(0/12)、83%(10/12)、17%(2/12)、50%(6/12),空骨陷窝率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01±1.238)%、(26.138±2.742)%、(10.229±2.658)%和(13.518±2.241)%,治疗组中空骨陷窝率和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模型组(F=13.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cro-CT结果显示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治疗组和低剂量治疗组骨体积分数分别为(0.618±0.147)%、(0.250±0.130)%、(0.563±0.127)%、(0.358±0.057)%,骨小梁厚度分别为(0.448±0.086)、(0.218±0.082)、(0.418±0.059)、(0.292±0.051)mm,骨小梁间隙分别为(0.042±0.010)、(0.016±0.008)、(0.036±0.004)、(0.023±0.004)mm,骨小梁数量分别为(4.233±1.137)、(1.950±0.650)、(3.633±0.717)、(2.333±0.457)/mm,治疗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模型组(F=11.75、13.02、14.22、10.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治疗组和低剂量治疗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cl-2)蛋白表达分别为(1.000±0.039)、(7.508±0.253)、(1.540±0.182)、(3.778±0.160),bcl-2蛋白表达分别为(1.000±0.053)、(0.202±0.046)、(0.745±0.083)、(0.485±0.065),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分别为(1.000±0.045)、(8.917±0.238)、(1.694±0.189)、(4.
邱晨彭昊彭普基龙林生邓爽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机制的新认识被引量:9
2017年
糖皮质激素应用是股骨头坏死最常见的非创伤性原因,研究认为其发生机制包含直接和间接两重作用。直接作用包括: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前体生成抑制,成骨细胞与骨细胞凋亡,破骨细胞寿命延长,内皮细胞凋亡;间接作用包括:促进凝血活性,干扰血管再生,影响骨修复,调节局部血管收缩,诱导骨髓脂肪生成,增高髓内压。多种途径的激活使股骨头血供减少,从而导致坏死发生。此外,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还存在个体敏感性差异及其他的潜在机制,其患病模型为多重命中理论,风险因素越多则患病概率越大。应更深入地认识糖皮质激素的详细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
邓爽彭昊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内皮细胞
骨软骨前体细胞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骨组织中的Gremlin1+(Grem1)细胞才是成骨细胞的真正前体细胞,被称为骨软骨前体细胞(OCRs),是骨组织修复的主要种子细胞[1]。本研究旨在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OCRs相关的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股骨头骨组织取自2016年6月至2016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例,实验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0例。对照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手术摆锯纵行截取股骨头塌陷部位(骨折对照组取股骨头相对应部位),组织学标本立即多聚甲醛固定,分子生物学实验标本立即置入-80℃深低温冰箱中备用。
陈森聂志刚邓爽方洪松彭昊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组织修复股骨头塌陷OC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