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饶晓辉
作品数:
3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山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吴伊敏
中山市人民医院
林昔和
中山市人民医院
黄哲
中山市人民医院
邵龙辉
中山市人民医院
李林
中山市人民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偏瘫
2篇
动功
2篇
卒中
2篇
卒中患者
2篇
下肢运动
2篇
下肢运动功能
2篇
脑卒中
2篇
脑卒中患者
1篇
等速肌力
1篇
等速肌力训练
1篇
肢体
1篇
平衡仪
1篇
下肢
1篇
下肢功能
1篇
脑梗
1篇
脑梗死
1篇
脑梗死偏瘫
1篇
脑卒中偏瘫
1篇
肌力
1篇
肌力训练
机构
3篇
中山市人民医...
作者
3篇
林昔和
3篇
吴伊敏
3篇
饶晓辉
2篇
李林
2篇
邵龙辉
2篇
黄哲
1篇
萧伟成
1篇
梁莉莉
1篇
李小鹏
1篇
陈伟雄
传媒
2篇
按摩与康复医...
1篇
包头医学院学...
年份
1篇
2015
2篇
2014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三种站立方法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站立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站床组23例、减重组19例和智能组21例,三组患者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电动起立床、减重系统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前后评价三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三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减重组和智能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均显著优于站床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减重系统和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能更有效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李林
黄哲
邵龙辉
林昔和
吴伊敏
饶晓辉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减重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梗死偏瘫者步行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预后能恢复至社区性步行的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系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患侧膝关节的等速肌力训练;患者进入系统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治疗后评定10 m最大步行速度。结果:经过1周的系统治疗,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erg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预后能恢复至社区性步行的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接受常规系统康复治疗的同时,增加患侧膝关节的等速肌力训练,对步行能力的改善未见进一步获益。
萧伟成
吴伊敏
黄营湘
饶晓辉
梁莉莉
李小鹏
林昔和
陈伟雄
关键词:
等速肌力训练
脑梗死
偏瘫
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平衡仪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平衡仪组加用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法,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PST值、LOS值)和步行能力(步速、步长)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且平衡仪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李林
吴伊敏
林昔和
饶晓辉
邵龙辉
黄哲
关键词:
偏瘫
脑卒中
平衡仪
下肢运动功能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