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导师
  • 1篇导师制
  • 1篇调研数据
  • 1篇学生思维
  • 1篇学生思维能力
  • 1篇学业
  • 1篇学业表现
  • 1篇职业化
  • 1篇身份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双重身份
  • 1篇思维
  • 1篇思维能力
  • 1篇中学生
  • 1篇中学生思维能...
  • 1篇专业基础课
  • 1篇专业基础课教...
  • 1篇流体力学
  • 1篇教育

机构

  • 3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王成军
  • 1篇马勤
  • 1篇南军虎
  • 1篇张东
  • 1篇陶春莉
  • 1篇王鸣刚

传媒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大学(研究)
  • 1篇大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被引量:4
2016年
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高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专业基础课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可以以流体力学课程为例,探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些措施并进行相关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注重教学逻辑,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调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南军虎王成军张东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流体力学教学思维能力
“双重身份”与“多重角色”: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被引量:14
2015年
高校辅导员身兼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由此衍生了多重角色,成为"综合辅导员",但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却是名不副实。在双重身份下,辅导员被赋予过多职责,这些职责以及相应的角色要求经常发生矛盾,导致辅导员出现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甚至角色失败。可以借鉴英国的导师制模式和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模式,结合我国高校特有的育人制度因素,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辅导员制度,如让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导师,利用班主任制度优势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之路等。
王成军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导师制辅导员专业化辅导员职业化
质量提升背景下本科生学业表现实证研究——基于A大学的调研数据
2014年
文章从学术性维度、课外经历及成就维度、职业性维度三个方面调查了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业表现状况。结果表明,一般水平的学业表现,较大的学业个体差异、严重的学业不良问题和单一的课外经历与学习体验是制约A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A大学就要避免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而是以系统思维来整体考虑,把改革大学教育组织的基本结构和问题的当下解决结合起来。
王成军马勤王鸣刚陶春莉
关键词:学业表现本科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