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媛媛 作品数:33 被引量:18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UDP-3-O-(R-羟基十四酰)-N-乙酰氨基葡萄糖脱乙酰基酶的表达、纯化及与ACHN-975复合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 2019年 目的以 UDP-3-O-(R-羟基十四酰)-N-乙酰氨基葡萄糖脱乙酰基酶(LpxC)-ACHN-975 晶体复合物结构为基础,研究小分子与靶蛋白的结合位点与方式,进而依据复合物结构设计该化合物,以获得活性强、毒性低的药物小分子。方法运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超嗜热菌(Aquifex aeolicus)来源的 AaLpxC 进行异源表达,采用 Zn^2+-NTA 亲和层析、Q-HP 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和 Superose 12 分子排阻色谱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对 AaLpxC 进行结构生物学研究,采用蒸汽扩散-悬滴法进行结晶条件筛选以及优化。结果获得纯度在 90%以上的超嗜热菌来源的 AaLpxC,经过结晶条件的优化获得分辨率为 1.21 А(1 А= 1 × 10^-10 m)的 AaLpxC 与 ACHN-975 的复合物晶体的衍射数据,其晶胞参数为 a = 65.569 А,b = 65.569 А,c = 131.595 А,α= 90.000°,β= 90.000°,γ= 120.000°。结论 ACHN-975 与 AaLpxC 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获得有望对 ACHN-975 小分子结构优化及设计提供指导方向及重要依据。 李丹阳 樊帅 金媛媛 杨兆勇关键词:蛋白纯化 多肽XZZ-5的异源表达及其在增强CIK细胞杀瘤活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肽XZZ‑5在诱导增强CIK细胞抑瘤活性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利用多肽XZZ‑5诱导CIK或DC‑CIK细胞,可以有效加强其增殖与分化,提高其杀瘤活性,有望开发成为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手段。 杨兆勇 冯晓洲 李亚东 金媛媛 白利平 汪康游 刘凡文献传递 多肽IMB-M2的异源表达及其在增强NK细胞杀瘤活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肽IMB‑M2在增强NK细胞杀瘤活性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多肽IMB‑M2作为细胞因子添加至NK细胞培养体系中,可以提高NK细胞杀瘤活性,有望开发成为一种细胞因子类药物,应用于抗肿瘤的生物治疗中。 杨兆勇 刘娟娟 樊帅 金媛媛 冯晓州 李丹阳 邹森文献传递 多肽IMB-P1的理性设计及活性评价 2022年 目的通过对多肽IMB-P1进行截短设计并进行体内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确定多肽IMB-P1的最小功能片段。方法分别从N端和C端对多肽IMB-P1进行截短,经固相合成法制备目标多肽。测定这些多肽对PD-1/PD-L1结合的抑制活性,在荷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评价它们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并测定活性好的多肽在血浆中的稳定性及其二级结构特征。结果设计合成了6条IMB-P1截短多肽IMB-P1-1~6。经PD-1/PD-L1结合的抑制活性评价,发现IMB-P1-2、IMB-P1-3和IMB-P1-6抑制活性较好,其中多肽IMB-P1-6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0%。在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IMB-P1-2的抑瘤作用与IMB-P1相当,其他多肽的抑瘤活性都有所下降。经过HPLC检测发现多肽IMB-P1-2在血浆中的稳定性优于IMB-P1-3和IMB-P1-6。多肽IMB-P1无论是在水中还是在SDS环境中均呈无规则卷曲状态,而多肽IMB-P1-2在水中形成了α-螺旋结构。结论鉴定出与多肽IMB-P1体内抗肿瘤活性相当的更短多肽IMB-P1-2及其二级结构特征,为将来进一步提高多肽活性的修饰策略提供了锁定其α-螺旋构象的方向。 刘娟娟 金媛媛 邹森 冯晓 赫卫清 杨兆勇关键词:PD-1/PD-L1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色氨酰-tRNA合成酶BsTrpRS的表达、纯化及其与创新霉素复合物的单晶制备和X-射线衍射分析 2021年 目的获得来源于嗜热脂肪芽胞杆菌色氨酰-tRNA合成酶(BsTrpRS)与创新霉素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为创新霉素的理性设计提供结构基础。方法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异源表达获得BsTrpRS可溶性表达,采用亲和层析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分子排阻色谱纯化目的蛋白,以期获得纯度在90%以上的BsTrpRS,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法检测BsTrpRS与创新霉素的亲和力。选用悬滴-水蒸汽扩散法筛选蛋白质结晶条件,通过优化结晶条件获得高质量晶体,利用上海光源蛋白质晶体学光束线站收集X-ray衍射数据。结果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成功构建含bstrprs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得到重组表达菌株。运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色谱和分子排阻色谱等蛋白纯化技术,获得高纯度BsTrpRS蛋白。利用ITC技术确证创新霉素与BsTrpRS之间亲和力为3.2μmol/L。通过晶体筛选优化,最佳结晶条件为1.8 mol/L K_(2)HPO_(4),pH 7.6,37℃,0.75%(v/v)1,3-丙二醇,最终获得X-ray衍射分辨率为2.06A的BsTrpRS/创新霉素二元复合物晶体,其晶胞参数为a=91.675A,b=91.675A,c=152.37A,α=90.000°,β=90.000°,γ=120.000°,晶体的马修斯系数为2.48A^(3)/Da,最小非对称单位内含有2个蛋白分子,溶剂百分比为50.46%。结论创新霉素与BsTrpRS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获得,有望对创新霉素小分子结构优化及设计提供指导方向及重要依据。 樊帅 吕广新 金媛媛 杨兆勇关键词:创新霉素 X-射线衍射 多肽XZZ-5的异源表达及其在增强CIK细胞杀瘤活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肽XZZ-5在诱导增强CIK细胞抑瘤活性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利用多肽XZZ-5诱导CIK或DC-CIK细胞,可以有效加强其增殖与分化,提高其杀瘤活性,有望开发成为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手段。 杨兆勇 冯晓洲 李亚东 金媛媛 白利平 汪康游 刘凡人过氧化物还原酶-5在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应用及诱导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人过氧化物还原酶‑5在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应用及诱导方法,涉及细胞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hPRDX5在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应用,经实施例证实,在UC‑MSCs完... 杨兆勇 金媛媛 史北辰 樊帅 陈浩东 孙越 朱贤兑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抗乳腺癌效果评价及优化 2025年 目的:优化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制备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疫苗并探索DC疫苗的抗乳腺癌活性。方法:免疫磁珠分选脐血单个核细胞后获得CD34^(+)造血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CD34^(+)造血干细胞纯度,经扩增培养和诱导分化培养获得DC,比较各因子在不同组合和不同时机加入对所获得DC表型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DC对异硫氰酸荧光素-卵白蛋白(FITC conjugated ovalbumin,FITC-OVA)的抗原吞噬活性,CCK-8方法检测DC疫苗对异源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方法检测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抗原的DC疫苗激活后的T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扩增培养阶段,IMDM培养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100 ng·mL^(-1))+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50 ng·mL^(-1))+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Flt-3L,100 ng·mL^(-1))+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100 ng·mL^(-1))+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1%P/S条件培养组与IMDM培养基+GM-CSF(100 ng·mL^(-1))+SCF(50 ng·mL^(-1))+10%FBS+1%P/S条件培养组相比,收获的DC表型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前者能收获更多数量的DC;诱导分化阶段,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和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加入48 h后加入GM-CSF,比在其他时间加入收获DC的CD80和CD83的表达更高;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抗原吞噬活性;DC疫苗对异源脐血单个核细胞具有较强的刺激增殖能力;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抗原的DC疫苗激活后的T细胞在体外对不同的乳腺癌细胞系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结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为数量可观的功能性DC,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抗原的DC疫苗能激活T细胞并对乳腺癌细胞系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 王淼 解辉平 严珂庆 崔洪飞 李伟 张志斐 金媛媛关键词:脐血 树突状细胞疫苗 乳腺癌 多肽UNAM的生物合成及其在DC-CIK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制备尿苷二磷酸-N-乙酰胞壁酸(UNAM),并研究其提升DC-CIK细胞识别及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通过设计体外酶促反应合成多肽UNAM的路线,构建体外酶促反应体系,按照UNAM的路线图合成多肽产物,并采用制备液相纯化和收集最终产物。使用常规培养方法和添加UNAM的方法分别对DC-CIK细胞进行诱导培养,观察培养后的DC-CIK细胞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利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系统,获得了UNAM生物合成途径中的NahK、GlmU、MurA和MurB 4个酶,并成功合成了分枝杆菌细胞壁肽聚糖生物合成中的中间产物UNAM。在动物实验中,UNAM-DC-CIK细胞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比常规方法的DC-CIK细胞更好,其带瘤生存期更长(43 d),优于DC-CIK治疗组(38 d)和对照组(25 d)。结论UNAM可以提升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对肿瘤的杀伤能力。 史北辰 冯茜 韩强 陈浩东 孙越 周国栋 金媛媛 张志斐 杨兆勇关键词:生物合成 DC-CIK细胞 抗肿瘤 Advances of bacterial transferase Mra Y and its inhibitors 被引量:1 2015年 The phospho-mur NAc-pentapeptide translocase(Mra Y, translocase I) is a good targe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biotics as it is ubiquitous and essential for bacterial growth. Furthermore, several inhibitors targeting towards this enzyme have been discovered. Recently,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Mra Y has been presented by Chung et al. Combination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ies on these inhibitors could lea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active pharmacophores, and insight into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d the structure and inhibitors of Mra Y. In addition, we also discussed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these inhibitors and prospects of Mra Y as an antibacterial target. 金媛媛 刘娟娟 冯晓洲 李亚东 汪康游 孙婉 田喜凤 杨兆勇关键词:PEPTIDOGLY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