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伟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椎体
  • 3篇骨折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3篇成形术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压缩骨折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突出症
  • 2篇椎间孔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椎体压缩
  • 2篇椎体压缩骨折
  • 1篇电生理

机构

  • 7篇泰安市中心医...
  • 2篇山东第一医科...

作者

  • 7篇范新成
  • 7篇刘峰
  • 7篇赵伟
  • 4篇彭国庆
  • 2篇朱海涛
  • 2篇王震
  • 1篇初培罡
  • 1篇葛东
  • 1篇魏开斌
  • 1篇张伟
  • 1篇李军
  • 1篇苏慧
  • 1篇马振波

传媒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三维重建精确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新方法。方法选用30具成人完整骨盆标本共60个髋臼为研究对象,应用放射学方法及实际测量法分别对其外展角、前倾角进行测量,放射学方法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X-ray radiography,DR)及MSCT三维重建两种方法,实际测量采用量角器及数显角度仪两种方法。结果 MSCT重建法测得的髋臼外展角为48.61°±2.31°,前倾角为15.82°±4.62°,与实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学方法与实际测得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结果准确,是一种可利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前髋臼位相参数测量新方法。
范新成刘峰魏开斌马振波张伟赵伟李军朱海涛初培罡葛东
关键词:髋臼关节成形术外展角前倾角
中间椎体压缩骨折的体外骨质疏松五联椎体模型的制作与评价
2016年
目的为椎体成形术后对邻近椎体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制作一种中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体外骨质疏松五联椎体模型。方法采用新鲜成年猪脊柱胸腰段五联椎体分为A、B、C、D 4组,每组15个。A组置于0.9%生理盐水中不经脱钙处理;B组置入0.491 6 mmol/L的EDTA-Na2脱钙液中浸泡脱钙4周;C组通过打孔的中间椎体椎弓根推注脱钙液脱钙3周后,再整体置入脱钙液中浸泡3周;D组通过打孔的中间椎体椎弓根推注脱钙液脱钙3周后,将中间椎体制成Ⅱ度压缩骨折,再整体置入脱钙液中浸泡3周。对所有的单元椎进行骨密度(BMD)值和CT值比较,DR片及大体观察。结果 B组椎体经脱钙后较A组BMD值及CT值下降明显,且B组椎体第3周与第4周BMD值与CT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中间的椎体在相同的时间里经过BMD值及CT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检测的D组中间压缩骨折的椎体与B、C组中间椎体对比BMD值及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脱钙时间的延长,DR片显示透亮区增大,大体观察显示骨小梁断裂及消失逐渐增多。结论采用0.491 6 mmol/L的EDTA-Na2对成年猪胸腰段五联椎体进行脱钙,制成中间椎体压缩骨折的骨质疏松性五联椎体模型,可以作为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的骨折的一种标准化模型。
范新成赵伟苏慧朱海涛刘峰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折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中间椎体压缩骨折的体外骨质疏松五联椎体模型的制作与评价
目的制作一种中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体外骨质疏松五联椎体模型,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病理过程的研究,特别是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对邻近椎体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制作一种标准的模型。
刘峰赵伟范新成
关键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造模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水泥用量对骨质疏松性五联椎体模型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行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骨水泥用量对中间椎体压缩骨折的骨质疏松性五联椎体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新鲜成年猪脊柱胸腰段五联椎体制作中间椎体骨质疏松并Ⅱ度压缩骨折模型,分为A、B、C、D 4组,每组15个标本。A组不行PKP术,B、C、D组行经单侧(右侧)穿刺PKP术,注入骨水泥量分别为伤椎体积的15%、25%、35%,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手术24 h后应用电子力学实验机测试各脊柱单元的极限抗压强度及刚度;B、C、D组继续加压直至出现两处新发椎体骨折(伤椎除外),并记录新发骨折椎体的位置。结果 B、C、D组脊柱单元强化后的刚度分别为(234±8)N/mm、(259±12)N/mm、(294±13)N/mm,均优于A组的(204±12)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强化后的脊柱单元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为(3 428±96)N、(3 134±86)N、(2 615±90)N,均大于A组的(1 758±55)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分别有17、21、27个新发椎体骨折位于强化椎相邻位置,且分别有1、3、11个脊柱单元发生骨水泥渗漏,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可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力学性能,使其刚度及极限抗压强度得到明显改善;但强化椎邻近椎体的应力在PKP术后较术前有明显增加,使椎体极限抗压强度下降,骨水泥用量是导致强化椎邻近椎体骨折的因素之一。
彭国庆范新成王震赵伟张伟刘峰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骨折压缩性椎体后凸成形术生物力学
椎间孔镜技术新型体表定位器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新型体表定位器于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1日至12月1日在泰安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患者70例,入院时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2组,其中,定位器组35例使用新型定位器辅助穿刺,传统组35例使用传统穿刺方法。记录2组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2组均未发生重大并发症。定位器组的平均穿刺次数为(1.89±0.57)次,传统组的平均穿刺次数为(4.34±1.67)次,2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定位器组的平均透视次数为(5.49±2.21)次,传统组的平均透视次数为(10.60±3.67)次,2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定位器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9.31±17.96)min,传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1.09±18.35)min,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8)。结论使用自主研制的新型体表穿刺定位器与使用传统穿刺方法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使用新型体表穿刺定位器可以显著减少穿刺次数、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
刘益雷范新成伊超凡赵伟彭国庆常彬刘峰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器穿刺
神经电生理定量评价大鼠脊髓损伤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评价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大鼠脊髓损伤(SCI)中的意义。[方法]50只雌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Allen’s打击制备SCI 40 g·cm组、60 g·cm组、80 g·cm组和100 g·cm组。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同时进行大鼠运动功能评分(BBB)。[结果]随损伤程度的增加,SEP和MEP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减小。损伤后各时间点,不同组别间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g·cm损伤后SEP和MEP波消失。随着打击程度的加重,BBB评分明显下降(P<0.05)。损伤程度分组与评价指标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Spearman秩相关的R值依次为MEP潜伏期、MEP波幅、BBB评分、SEP潜伏期、SEP波幅。[结论]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指标,特别是MEP,可以准确客观地判断SCI的严重程度。
伊超凡范新成赵伟彭国庆常彬刘益雷刘峰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电生理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
克氏针引导的镜外环锯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克氏针引导的镜外环锯技术(ET技术)和传统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者之间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且在术中需要行腰椎间孔成形术的10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TESSYS技术治疗的59例患者为TESSYS技术组,采用ET技术治疗的48例患者为ET技术组,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以及术后48 h、3个月、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T技术组术中平均透视次数和平均手术时间均少于TESSYS技术组[(11.9±1.8)次vs(16.3±2.4)次;(64.8±5.6)min vs(82.3±7.2)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18、13.782,P均<0.001)。107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2组患者术后48 h、3个月、6个月的ODI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改善,各时间段ODI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ESSYS技术与ET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而ET技术手术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患者耐受性更好。
范新成常斌伊超凡赵伟彭国庆刘益雷王震刘峰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内窥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