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药物洗脱
  • 1篇药物洗脱支架
  • 1篇再狭窄
  • 1篇支架植入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植入
  • 1篇他汀
  • 1篇腔内
  • 1篇腔内治疗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球囊
  • 1篇球囊扩张

机构

  • 3篇河北省保定市...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李健
  • 2篇何涛
  • 2篇张冰
  • 2篇夏铁成
  • 1篇戎红旗
  • 1篇李云松

传媒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LASO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腔内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联合内膜剥脱及取栓)。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连用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6个月的血脂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管通畅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研究组患者总胆固醇[术前与术后1、3、6个月分别为(4.90±1.02)、(4.07±0.76)、(3.82±0.53)、(3.64±0.35)mmol/L]、CRP[术前与术后1、3、6个月分别为(31.60±13.32)、(19.24±9.45)、(9.84±6.43)、(6.34±3.82)mg/L]和IMT[术前与术后1、3、6个月分别为(1.08±0.25)、(1.02±O.27)、(0.92±0.22)、(0.81±0.16)mm]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术后第3、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总胆固醇、CRP和IMT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患者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第1天和术后1、3个月血管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6个月研究组血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5%(52/55)与74.5%(41/55),χ2=7.63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术后的血脂和炎症水平,明显提高血管通畅率。
何涛李云松李健张冰夏铁成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阿托伐他汀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与球囊扩张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
2015年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植入与单纯球囊扩张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膝下动脉病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球囊扩张治疗,观察组在球囊扩张基础上植入药物涂层裸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病变部位的皮温、经皮氧分压(TcPO:)、踝肱指数(ABI)以及复发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TcPO2[(35.4±4.5)mmHg]及ABI(0.85±0.04)明显高于对照组[(28.2±3.5)mmHg、0.62±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35、2.185,P均〈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皮温[(32.4±4.3)℃]、TcPO:[(34.3±4.2)mmHg]及ABI(0.80±0.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6±3.7)℃、(26.4±3.6)mmHg、0.53±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54、2.648、2.064,P均〈0.05)。观察组复发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63,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膝下动脉病变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球囊扩张。
何涛戎红旗李健张冰夏铁成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球囊扩张
腹腔镜与开腹腹会阴结合切除术用于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效果
2017年
目的对比研究低位直肠癌疾病患者采用腹腔镜与开腹腹会阴结合切除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疾病患者84例,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直肠癌手术操作时间、围手术期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3.76±3.50)h、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8.12±1.63)d、直肠癌手术操作时间(113.95±24.58)min短于对照组[(32.57±3.16)h、(12.34±2.80)d、(176.41±26.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6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疾病患者采用腹腔镜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术中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李健王志远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开腹腹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