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东
- 作品数:14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油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及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氧分压差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与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氧分压差(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Pcv-aCO2)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11-01—2014-05收入ICU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按照ScvO2和Pcv-aCO2水平分为1、2、3、4组,对比4组患者治疗24h后的血清学指标、一般情况和外周动脉血气,对比4组临床结局。结果 1~4组治疗后24h的血清乳酸浓度、hs-CRP和S100B蛋白依次显著降低,而乳酸清除率依次显著增高(P<0.05)。1~4组治疗后24h的CVP、MAP和尿量依次显著升高,而APACHEⅡ评分依次显著降低(P<0.05)。1~4组治疗后24h的氧分压、pH值和BE值依次显著升高,而二氧化碳分压依次显著降低(P<0.05)。1~4组住ICU时间、出院时NIHSS评分和住院期间病死率依次降低(P<0.05)。结论 ScvO2联合Pcv-aCO2可有效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对其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刘旭东
- 关键词: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重型颅脑损伤预后
- 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4例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完全夹闭,后交通动脉保留完好。随访时间3~72个月,平均26个月,未见动脉瘤残留或复发。结论对于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在夹闭动脉瘤的同时,必须重视对粗大后交通动脉的保护,减少手术后脑梗塞的发生。
- 胡永光杜奇勇刘旭东代天军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
- 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评价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效果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46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5例,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2例、高血糖7例、垂体功能低下8例、尿崩症19例,经对症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出院时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效果满意,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可使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功能状态、体力状况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
- 杜奇勇任林强胡永光刘旭东代天均徐杨贺宇
- 关键词:垂体瘤垂体切除术并发症
- 神经干细胞对胶质瘤细胞趋向性的实验研究
- 2016年
-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是否有向胶质瘤细胞趋向的特性。方法 1从胎小鼠脑组织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分化后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2用Transwell细胞小室作神经干细胞对胶质瘤细胞趋向性实验。结果 1从胎鼠脑组织分离的细胞能形成大量悬浮的神经干细胞球,经免疫荧光化学法鉴定,巢蛋白抗体标记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分化后的神经元、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NSE及GFAP表达阳性;2神经干细胞对胶质瘤细胞趋向实验中,实验组迁移的神经干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及空白组,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诱导神经干细胞对胶质瘤细胞趋向实验中实验组迁移的神经干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观察到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有向胶质瘤细胞趋向的特性。预诱导状态下神经干细胞有比未诱导神经干细胞更强的向脑胶质瘤细胞趋向的趋势。
- 任林强蒋正方刘阳杜奇勇胡永光吴贵强曾令勇刘旭东代天均张波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C6TRANSWELL
- 外地口音综合征1例报告被引量:1
- 2003年
- 张新平胡永光刘旭东
- 关键词:外地口音综合征脑损伤发病机制CT病例报告
- 不典型脑脓肿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脓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不典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综合治疗4~8周后,根据CT、MRI检查和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痊愈15例,好转4例,无效1例。结论提高不典型脑脓肿的术前诊断率,并及时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胡永光杜奇勇刘旭东代天均
- 关键词:CTMRI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00例探索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0例,均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治愈6例,显著进步35例,进步29例,无进步10例,死亡2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0%。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为(15.2±3.3)d。相较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创伤小,手术各项操作简单,可促术后机体快速恢复,使并发症率降低,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 刘旭东
-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
- 额底纵裂入路手术对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与我院行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30例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患者,术中行单侧额或双侧额弧形切口,根据术中所见肿瘤位置,由终板、视神经一颈内动脉等存在的生理间隙处切除肿瘤,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可见肿瘤位于鞍内鞍上,部分或全部突入第三脑室底,其中有6例患者伴有脑积水。术中肿瘤全切23例,次全切5例,大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25例患者视力减退,术后23例患者视力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仅1例暂无明显变化。术后19例出现电解质紊乱,患者经治疗后均已纠正;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术后随访6个月,23例肿瘤全切患者病灶无复发,另外4例次全切者病灶也无明显变化,仅1例次全切和2例大部切除患者于术后行伽马刀再次治疗。结论: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可以达到视野清晰,直观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效果好,并发症较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杜奇勇邓李任林强胡永光刘旭东代天均徐杨贺宇朱日磊
- 关键词:垂体瘤
- 研究Willis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显微手术治疗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Willis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显微手术治疗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意义。方法根据14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资料,确定其Willis环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组优势型比例明显高于后交通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后交通动脉瘤组胚胎型比例明显高于前交通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与Willis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对颅内前后交通动脉瘤手术具有指导性。
- 杜奇勇任林强胡永光刘旭东代天均徐杨贺宇
- 关键词:动脉瘤WILLIS环血流动力学
- Mrta指导下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评价
- 2014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MRTA)指导下的三叉神经痛( TN)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术前行MRTA的TN患者45例的治疗经验及疗效。结果45例中治愈35(77.78%)例,显效5(11.11%)例,有效3(6.67%)例,无效2例(4.44%)例。所有患者得到6-53个月随访,有33(73.33%)治愈,6(13.33%)例显效,4(8.89%)例有效,2(4.44%)例无效。结论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指导下的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确切,MVD术前应常规性MRTA。
- 杜奇勇任林强胡永光刘旭东徐扬贺宇代天军
- 关键词: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脑桥小脑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