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颖

作品数:32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理学
  • 7篇电气工程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密度泛函
  • 12篇泛函
  • 9篇电池
  • 9篇电子结构
  • 9篇子结构
  • 8篇密度泛函理论
  • 8篇泛函理论
  • 7篇正极
  • 7篇正极材料
  • 6篇电化学
  • 6篇铁电
  • 6篇铁电相变
  • 6篇锂离子
  • 6篇锂离子电池
  • 6篇离子
  • 6篇离子电池
  • 5篇负极
  • 4篇电化学性能
  • 4篇钛酸铅
  • 4篇负极材料

机构

  • 27篇黑龙江大学
  • 12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作者

  • 32篇谢颖
  • 13篇付宏刚
  • 10篇于海涛
  • 7篇伊廷锋
  • 4篇王琦
  • 4篇诸荣孙
  • 4篇宋清山
  • 3篇仲华
  • 3篇朱彦荣
  • 3篇靳磊
  • 2篇史鹏飞
  • 2篇郑冰
  • 2篇潘凯
  • 2篇田春贵
  • 2篇顾大明
  • 2篇廖永平
  • 2篇袁烺
  • 2篇王秀文
  • 2篇娄明
  • 1篇范乃英

传媒

  • 4篇无机化学学报
  • 3篇黑龙江大学自...
  • 3篇化学学报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黑龙江大学工...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社会科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8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万计划”背景下融合虚拟仿真的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2021年
根据材料化学实验及学科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切实开展对材料结构表征的系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探索和改革,通过对课程内容及学生综合能力评估体系的合理设计,充分开拓学生思路,深化学生对材料化学研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对材料化学所学知识的巩固,激发学习材料化学前沿科研课题的积极性,提高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材料化学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双万”专业建设和发展。
刘健聪任志宇田春贵谢颖
Cs的覆盖度对Cs/石墨烯的结构稳定性和场发射性能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Cs以不同覆盖度吸附在石墨烯表面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场发射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单原子Cs吸附在石墨烯表面的碳六元环的中心位置时系统的能量最低。随着Cs的覆盖度增加,碱金属Cs与石墨烯之间的吸附作用逐渐增强,(4×4)R 0°和(2×2)R 0°结构是稳定的。由于碱金属Cs的修饰作用,Cs/石墨烯体系的功函明显下降,且随着碱金属Cs的覆盖度增大,系统的功函逐渐减小。态密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功函的下降主要与Cs和石墨烯之间的电子转移有关。随着覆盖度的增大,石墨烯的电子态逐渐向低能方向移动,系统的费米能级升高并导致材料的功函下降。
靳磊付宏刚谢颖于海涛
关键词:石墨烯场发射密度泛函
Li_xNi_(0.5)Co_(0.5)O_2的态密度计算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为获得综合性能更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分析了Co掺杂对LixNi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DFT理论对LixNiO2和LixNi0.5Co0.5O2的平均放电电压和态密度进行了计算.同时,用共沉淀法制备了LixNiO2和LixNi0.5Co0.5O2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并对其进行了XRD结构分析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随锂离子嵌入正极(电池放电),电池的电压逐渐降低,材料的态密度峰向低能量方向移动;与LixNiO2相比,LixNi0.5Co0.5O2的电压平台相对较高(当0.25≤x≤0.5),而且在Li+嵌/脱时,LixNi0.5Co0.5O2的结构变化相对较小;Co离子的掺入,减小了NiO6八面体的畸变度,使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得以提高.在钴掺杂镍酸锂体系中,NiO6和CoO6具有相互的稳定作用.
顾大明谢颖史鹏飞付宏刚
关键词:正极材料密度泛函理论态密度
一种宽电位窗口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宽电位窗口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的化学式为:aLi<Sub>4</Sub>Ti<Sub>5</Sub>O<Sub>12</Sub>‑bLi<Sub>3x</Sub>La<Sub>(2/3)‑x...
谢颖伊廷锋付宏刚于海涛王琦宋清山
文献传递
碱金属覆盖度的变化对Li/石墨烯场发射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Li以不同覆盖度吸附在石墨烯表面上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场发射性能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Li吸附在石墨烯表面的碳六元环的中心位置时系统的能量最低,随着Li的覆盖度增加,碱金属与石墨烯之间的吸附作用逐渐减弱.在(4×4)R0°结构中,由于碱金属Li的修饰作用,Li/石墨烯体系的功函由原来的4.625eV降至3.156eV,但是随Li的覆盖度增大,系统的功函反而上升.电荷分布和态密度结果表明:随Li覆盖度增大,碱金属Li—Li之间的排斥作用逐渐增强,这不仅导致金属向石墨烯转移电子数逐渐减少,同时还使得Li层的功函较纯Li金属表面功函明显增加,这是Li/石墨烯的功函不会因Li覆盖度增加而单调递减的原因.
靳磊付宏刚谢颖于海涛
关键词:石墨烯场发射密度泛函金属锂
锂离子电池新型LiFeSO_4F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与LiFePO_4材料相比,LiFeSO_4F正极材料理论上具有更稳定的结构、更高的电压平台和离子电导率,有望成为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热门正极材料,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LiFeSO_4F正极材料的结构,综述了近年来LiFeSO_4F正极材料的合成及掺杂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对LiFeSO_4F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掺杂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LiFeSO_4F正极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伊廷锋李紫宇陈宾谢颖诸荣孙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一种宽电位窗口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宽电位窗口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将镧源、不同晶型的TiO<Sub>2</Sub>和锂源混合,在球磨机中研磨6-12个小时后,将所得混合物放入马弗炉中,在80...
伊廷锋谢颖朱彦荣诸荣孙周安娜
文献传递
Li吸附对双层α-硼烯功函调控作用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硼烯基纳米复合体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电极材料,因此硼烯的功函调控对于最大化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及性能至关重要.本工作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Li吸附对双层α-硼烯(DBBP)的结构、电子性质和功函的影响及影响Lin/DBBP功函变化的因素(如基底变形、电子转移、真空和费米能级).结果表明, Li吸附可将DBBP的功函从4.65e V调低至1.96~4.46 e V,优于文献报道的Li吸附单层BBP (从4.16 e V调至2.31~3.67 e V)、双层石墨烯中插入Li (3.4~3.9 e V)和K (3.3~3.8 e V)的功函调控效果.其中, Li2(D)/DBBP (3.73 e V)和Li3(D)/DBBP的功函(2.91 e V)分别与常用的电极材料Mg (3.68 e V)和Ca (2.90 e V)相近, Li4(D)/DBBP的功函(1.96e V)甚至低于Ca.本研究表明Li吸附是降低DBBP功函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具有金属性和低功函的Li吸附DBBP纳米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阴极材料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邓颖怡钱银银谢颖张磊郑冰娄原青于海涛
关键词:电子结构结合能
可控合成小尺寸NiS纳米晶墨水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对电极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由于价格低廉及高效的光电转换效率等优点,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1].染料明太阳能电池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染料敏化的TiO2的光阳极、电解液、对电极.其中对电极的作用主要是从外电路收集电...
王秀文谢颖廖永平潘凯
ZnO@Mo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被引量:1
2022年
开发高比容量、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的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领域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采用水热和溶剂蒸干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不同ZnO包覆量的MoO_(2)纳米材料。电化学测试的结果表明:包覆层的引入有效地提升了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和锂离子扩散动力学特性,并明显地降低了材料的电荷转移电阻。ZnO-MO-3样品在84、840 mA·g^(-1)的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了723.3/754.5、588.7/592.8 mA h·g^(-1)。
毛贵才谢颖
关键词:纳米材料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锂离子电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