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优选方案
- 目的:建立一套产量较高、速度较快的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案。方法:用Ⅱ+Ⅳ型胶原酶联合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DNAase联合作用于脐带组织,直至完全消化,用PBS溶液稀释漂洗,离心获取UCMSCs。各观察组消化不同时...
- 董敏赵婕薛国芳陈彦牛勃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带组织细胞培养
- 文献传递
- 轻型胆源性胰腺炎胆囊切除手术时机选择的meta分析
- 目的: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80%的胰腺炎患者为轻度急性胰腺炎。在我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胆源性,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减少其复发的首选方法。但其胆囊切除时机的选择尚存在争...
- 陈彦
- 关键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META分析
- 文献传递
- 改良二步肝切除联合免疫靶向治疗临界可切除肝癌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为不可切除或临界可切除肝癌患者提供了可切除机会。ALPPS的2次手术间隔时间较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偏高。笔者总结1例一期行腹腔镜下右侧肝动脉联合门静脉结扎术,为预防肿瘤进展,一期手术后行免疫靶向治疗,3个月后成功行二期右半肝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肝细胞癌伴大部分肿瘤区域坏死。术后随访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这提示肝动脉+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联合免疫靶向治疗临界可切除肝癌有重要价值。
- 姚鹏柴嘉穗潘登陈彦王旭张宏杰李小争
-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
- 评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细胞活性的指标被引量:7
- 2013年
-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已在临床多种疾病中展开研究,作为一种动态的活细胞,移植前的细胞活性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锥虫蓝染色虽然是目前评价细胞活性的常用指标,但由于其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准确反映细胞功能状态。目的:探寻可准确反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状态的活性指标。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理盐水4℃条件下保存0,2,4,6h,采用多种具有代表性的细胞活性测定方法(锥虫蓝染色法、Annexin V-PI、TUNEL、CCK-8、Live-Dead Assay、贴壁实验)检测保存后细胞存活率,进一步观察它们与反映细胞功能状态指标克隆形成率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与结论: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呈梭形贴壁生长,第3代细胞表面标记CD29、CD44与CD105表达呈现阳性,CD34与CD45表达呈现阴性,成脂及成骨诱导均表达阳性。锥虫蓝染色法得到的细胞活力与相应的克隆形成率相关性不大,而其他检测方法较锥虫蓝染色法而言相关性较好,其中以贴壁实验最为明显。证明了贴壁实验是目前反映细胞活性状态相对最为精确的指标。
- 雷鑫陈彦张建林崔蕾牛玉虎牛勃
- 关键词: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活性克隆形成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输注液中的生存和生长
- 2010年
-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快速发展,需要异地移植病例不断增加,但是关于细胞保存运输条件的研究甚少。目的:比较几种临床常用输注液及实验室配制的输注液对间充质干细胞生存和生长的影响。方法:抽取健康志愿者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形态、细胞表面标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鉴定。25℃条件下,用10%FBS-DMEM、细胞输注液和5种临床常用细胞输注液(9g/L氯化钠注射液、50g/L葡萄糖注射液、50g/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和5%的人血白蛋白溶液)保存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1,2,4和6h细胞的存活率。然后4℃条件下,以细胞输注液保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2,4,8,12,24h细胞的存活率和存活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与结论: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均匀一致的长梭形,平行或旋涡状紧密排列。细胞表面标记CD44、CD105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成骨诱导3周后,长梭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变成多角形,vonKossa染色可见典型的黑色钙化小结;成脂诱导2周后,细胞变成短梭形或椭圆形,油红O染色可见胞浆内密集的被染成红色的脂滴。在25℃条件下,细胞输注液中保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存活率远高于在上述5种临床常用输注液中所保存细胞;4℃条件下,细胞输注液和完全培养基中保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和再生长能力基本相同。提示细胞完全培养基成分配制的输注液是维持间充质干细胞脱离培养环境后保持细胞活性,且延长细胞存活时间最适宜的溶液。
- 李方董丽媛陈彦张建林牛勃
- 关键词:输注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肺损伤被引量:4
- 2013年
-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特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因其特有的优势,将在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有着光明的前景。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内毒素性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后两组采用经气管内滴注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成功造模1h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经气管内滴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肺损伤组同法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干预后24,72h,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病理组织评分、肺组织干湿质量比、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血浆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减轻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的损伤程度;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在各时间点与急性肺损伤组比较,病理损伤评分、肺干湿质量比、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血浆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浆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维持肺内炎性递质和抗炎递质平衡。
- 崔蕾雷鑫牛玉虎陈彦牛勃刘卓拉
- 关键词:干细胞干细胞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急性肺损伤细胞移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高效分离的方法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目前利用传统分离提取细胞的方法所获取的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脐带组织中所含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理论值相差甚远,造成脐带组织的极大浪费,阻碍了间充质干细胞的规模化制备培养。目的:建立一套高效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为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提供技术方案。方法:实验分为4组,以传统酶法(胰酶与Ⅱ型胶原酶)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针对脐带结构分别逐一加入Ⅳ型胶原酶、透明质酸酶、DNase来对脐带组织进行消化,各实验组设不同作用时间组,比较不同分离方法、不同作用时间所获得细胞数量、细胞活性、原代细胞贴壁出现时间、融合时间及所获得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第3代细胞在增殖能力、表面标记与多向分化能力方面的差别。结果与结论:经Ⅱ型胶原酶、Ⅳ型胶原酶、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DNAase联合作用于脐带组织,4h细胞计数达到最高(12.47±0.16)×106/cm(P<0.01);活力为(75.00±5.07)%(P<0.01);收获的混合细胞中CD105阳性率及CD29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细胞贴壁及细胞团融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伴随细胞的传代,形态逐渐均一,第3代细胞形态基本达到统一,呈梭形漩涡状生长;实验组P3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记CD44,CD105,CD29阳性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CD34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向脂肪细胞诱导4周后,油红O染色鉴定可见细胞内大量脂滴;向成骨细胞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鉴定,大体观察可见阳性钙沉积。实验证明了Ⅱ型胶原酶、Ⅳ型胶原酶、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DNAase四酶联合消化脐带组织作用4h的方法缩短了分离细胞用时并显著提高了细胞产量、细胞活力以及细胞增殖能力,同时缩短原代细胞贴壁时间、融合时间。提取得到的原代细胞中间充质干细胞比例,第3代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纯度较传统方法
- 董敏陈显久马一琼赵婕薛国芳陈彦牛勃
- 关键词:脐带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酶
- 临床常用移植保存介质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与体内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 背景: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特性的多能干细胞,为利用传统疗法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
- 陈彦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氧化应激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肺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氧化应激失衡的作用。方法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A组)、LPS模型组(B组)和HUC-MSCs移植组(C组),每组10只。移植6h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肺组织行病理学观察,肺湿/干重比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纺锤样细胞高表达CD29、CD44和CD105,极低表达CD34,符合HUMSCs的特征。与A组比较,B组W/D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W/D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大鼠模型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减轻肺损伤,并能降低肺组织MDA含量和提高SOD活性。
- 李海宁刘卓拉陈彦崔蕾
-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肺损伤氧化应激
-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体制备及在急性肺损伤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来源胞外体(Exosomes)制备、纯化的生产工艺及该胞外体作为非细胞治疗手段在治疗急性肺损伤中的应用。该胞外体来源的MSCs属贴壁粘附型干...
- 田新瑞周楠牛勃张霆陈彦王建华徐文婧季成杨利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