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丽君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血流
  • 1篇血小板
  • 1篇脂肪垫
  • 1篇脂肪颗粒
  • 1篇三维CT重建
  • 1篇撕脱
  • 1篇撕脱皮瓣
  • 1篇随意皮瓣
  • 1篇皮瓣
  • 1篇颧脂肪垫
  • 1篇重提
  • 1篇自体
  • 1篇自体脂肪
  • 1篇微泵
  • 1篇微泵法
  • 1篇微循环
  • 1篇纤维蛋白
  • 1篇隆乳
  • 1篇隆乳术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一一...

作者

  • 4篇赵启明
  • 4篇郑丽君
  • 2篇茅东升
  • 2篇张旭东
  • 2篇周蓉蓉
  • 1篇夏东胜
  • 1篇何冬梅
  • 1篇王文慧
  • 1篇司婷婷
  • 1篇孙乐琪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鼠碾压撕脱皮瓣模型建立及皮瓣血运情况检测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建立大鼠碾压撕脱皮瓣模型并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 方法 (1)实验1.取2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碾压撕脱组10只.大鼠背部均制成一大小为8.0 cm ×2.5 cm、蒂部位于双侧髂棘连线上、从肌膜表面掀起的随意皮瓣.对照组大鼠皮瓣仅原位缝合;碾压撕脱组大鼠皮瓣用笔者自行设计的碾压撕脱伤模型机,以3.0 kg施压砝码和2.5 kg牵拉砝码进行碾压、撕脱,反复3次,随后原位缝合.术后0.5、6.0h及1、3、7d,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测量皮瓣距蒂部2、4、6 cm处(后文分别称为近、中、远段)血流量;术后3d,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皮瓣近、中、远段温度;术后7d,观察皮瓣情况,计算皮瓣存活面积百分比.(2)实验2.另取10只SD大鼠,按实验1方法分组(每组5只)处理.术后1、3、7d,取皮瓣中部组织,HE染色行组织形态观察.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及t检验. 结果 (1)碾压撕脱组大鼠术后6.0h皮瓣近段、术后1d皮瓣各处以及术后3、7d皮瓣中、远段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为1.6 ~10.9,P值均小于0.05).与组内检测部位比较,对照组和碾压撕脱组大鼠术后0.5h、6.0h、1d皮瓣中、远段血流量均显著低于近段(t值为0.2~0.3,P值均小于0.05),对照组大鼠术后1d及碾压撕脱组大鼠术后6.0h、1d皮瓣远段血流量明显低于中段(t值分别为2.3、1.8、2.9,P值均小于0.05);术后3、7d,对照组大鼠皮瓣远段血流量明显低于近、中段(t值为1.4~2.6,P值均小于0.05),碾压撕脱组大鼠皮瓣中、远段血流量显著低于近段(t值为2.8 ~4.7,P值均小于0.05).组内各时相点比较,对照组大鼠皮瓣近段血流量较稳定,其中段与碾压撕脱组大鼠皮瓣近段血流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对照组大鼠皮瓣远段与碾压撕脱组大鼠皮瓣中、远段血流量呈现下降趋势.(2)术后3d,碾压撕脱组大鼠皮瓣近�
茅东升张旭东郑丽君王文慧赵启明孙乐琪
关键词:微循环局部血流随意皮瓣
“三重提紧技术”在中下面部提升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索“三重提紧技术”在中下面部提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中下面部松垂的美容就医者,采用颞部发际线-耳前-耳后乳突区皮肤切口.术中进行大范围的面部皮下分离(颧部则在颧脂垫与骨膜间分离,但保留其与皮肤粘连),然后采用浅表肌腱膜系统(SMAS)定向荷包收紧、颧脂肪垫提升复位、皮肤递进减小张力-重建面部支持韧带粘着点的“三重提紧技术”行中下面部提升(除皱)术.剪除颞部发际缘-耳前-耳后乳突区多余皮肤后,切口在无张力情况下缝合.术区加压包扎,术后第7天拆线.以美容就医者满意程度评价手术效果,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结果 22例均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其中16例术后3~24个月获得随访,鼻唇沟显著变浅、颌颈角显现、面部术区皮肤紧致、表情自然对称,自我评价非常满意者14例(87.5%),满意者2例(12.5%),满意度100%.结论 利用“三重提紧技术”进行中下面部提升(除皱),对于改善面部表情区,特别是改善鼻唇沟附近、下颌缘区的软组织松垂老化现象,具有明显效果.该方法简便、有效、易推广.
夏东胜何冬梅周蓉蓉郑丽君赵启明
关键词:除皱术颧脂肪垫
基质血管组分与自体脂肪混合填充隆乳术的临床应用
2015年
目的 探讨基质血管组分(SVF)与自体脂肪混合填充隆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受术者于局部麻醉下,采用SVF与自体脂肪混合填充隆乳术.分别于术前、术后行能谱宝石CT胸部三维重建,测量乳房皮下厚度,观察术前、术后乳房轮廓改善和并发症.结果 脂肪颗粒注射2次3例,其余均注射1次.术后6个月对注射效果表示满意13例,比较满意2例.乳房皮下厚度术前右侧(11±4)mm、左侧(11±6)mm;术后6个月右侧(14±3)mm、左侧(16±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柔软,无结节、无钙化等并发症.结论 SVF与自体脂肪混合填充隆乳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结合胸部CT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乳房结构,有效指导隆乳术及评估脂肪颗粒移植效果.
郑丽君赵启明茅东升司婷婷
关键词:隆乳术三维CT重建
微泵法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基质在慢性溃疡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慢性溃疡创面因创面局部营养及血循环条件差,细菌感染定植强.临床治疗非常棘手。为改善疗效,我们使用微泵法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基质(platelet—rich fibrin matrix,PRFM)局部治疗,疗效显著。
郑丽君赵启明张旭东周蓉蓉
关键词:溃疡创面纤维蛋白富血小板微泵法慢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