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
- 作品数:15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钙化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细胞增殖抗原Ki67关系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钙化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细胞增殖抗原Ki67间的关系。方法术前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组织病理证实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者237例,术后均常规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依据术前钼靶X线将患者分为钙化组和无钙化组,比较2组HER-2、Ki67阳性表达率;分析不同钙化形态、分布及有无肿块者乳腺癌组织中HER-2、Ki67阳性表达率。结果237例中HER-2阳性表达率为56.12%,Ki67阳性表达率为67.93%;钼靶X线显示乳腺钙化者98例,无钙化者139例;钙化组HER-2阳性表达率(64.29%)高于无钙化组(50.36%),Ki67阳性表达率(53.06%)低于无钙化组(7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泥砂样钙化组、蠕虫样钙化组、其他钙化组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32%、85.71%及25.00%、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77%、23.81%及37.5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灶弥漫、区段、成簇分布者HER-2、Ki67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伴肿块者与未伴肿块者HER-2、Ki67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HER-2、Ki67阳性表达率与病灶钙化及钙化灶形态有关。
- 王文超杨丽张春霞马强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钙化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T1~2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型及非阳性型浸润性乳腺癌微钙化特点比较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分析T1~2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型及非阳性型浸润性乳腺癌(IBC)病人微钙化(MC)的特点。方法 T1~2期IBC病人254例,采用乳腺X线诊断系统评估MC形态,分析HER2阳性型及非阳性型者MC发生及特点。结果 MC发生率为53.54%(136/254),HER2阳性型MC的发生率高于非阳性型(79.37%vs 45.03%,P<0.05);HER2阳性型MC以沿导管分布的细线分支样多见,非阳性型以簇状分布针尖样多见,两组间的MC形态及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组中,50岁以上病人MC发生率高于50岁及以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2阳性型IBC病人MC发生率更高,MC的形态及分布对HER2表达状态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
- 马强杨丽何建信张春霞郝金燕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微钙化
- 浸润性乳腺癌伴发微钙化的影响因素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IBC)伴发微钙化(MC)的影响因素及与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9月~2019年11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普通外二科收治的254例IBC患者临床资料,均术前行乳腺X射线检查,分析IBC伴发MC的影响因素及与ALN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MC伴发率为50.54%(136/25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者MC伴发率高于≤50岁者,HER-23+组MC伴发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重指数(BMI)、侧别、象限、生育次数、肿瘤大小、ALN转移状态、ER及Ki-67表达状态组MC伴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外上象限、HER-2+++是伴发M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同形态MC组ALN转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布MC组ALN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沿导管分布组ALN转移率最高。结论IBC患者,MC与年龄、HER-2表达状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伴有沿导管分布的MC者ALN转移可能性更大。
- 杨丽朱荔张春霞马强王建东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微钙化腋窝淋巴结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逐渐成为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处理的标准术式,并被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了解乳腺癌患者SLNB现状,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与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风险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09-09-01-2018-06-01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 15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由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检测并行SLNB,回顾性分析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T分期)、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细胞增殖抗原Ki-67表达状态及脉管癌栓与SLN及NSLN转移关系。结果 1 157例乳腺癌患者中SLN转移189例(16.3%),SLN转移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除(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证实NSLN转移71例(37.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χ^2=4.634,P=0.031)、月经情况(χ^2=6.426,P=0.011)、肿瘤T分期(χ^2=54.912,P<0.001)、病理类型(χ^2=54.641,P<0.001)、Ki-67表达状态(χ^2=10.849,P=0.004)和有无脉管癌栓(χ^2=32.620,P<0.001)与SLN有无转移有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621,P=0.009)、病理类型为浸润型癌(OR=4.963,P=0.026)及伴有脉管癌栓(OR=2.997,P<0.001)是SLN是否有转移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χ^2=12.859,P<0.001)和SLN阳性数/活检数比值(χ^2=4.406,P=0.032)与NSLN有无转移有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伴有脉管癌栓(OR=4.641,P=0.001)、SLN阳性数/活检数比值>0.5(OR=2.083,P=0.026)是NSLN是否有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50岁、伴有脉管癌栓、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SLN转移风险高,伴脉管癌栓与SLN阳性数/活检数比值>0.5的SLN阳性患者NSLN转移风险升高,对于SLN阳性患者可结合脉管癌栓及SLN阳性数/活检数比值预测NSLN的转移风险。
- 杨丽杨丽马金平鲍宝石刘丰源刘紫朦王建东
-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 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分析乳腺癌病人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USCNB)与术后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IHC)一致性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物大小的关系,了解USCNB诊断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状态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1例乳腺癌病人临床病理学资料,比较USCNB及术后病理结果,了解USCNB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及ALN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及其与术后病理免疫组化(ER、PR、HER-2及Ki-67)诊断的一致性,分析乳腺肿物大小对乳腺癌检出率及免疫组化一致性的影响。结果 USCNB的乳腺癌检出率为96.75%(417/431),不同肿物大小组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CNB对异常ALN转移诊断的准确性为90.34%,敏感性88.50%,特异性96.88%,假阴性率11.50%,假阳性率3.13%,ROC曲线下面积(AUC) 0.846;USCNB与术后ER、PR、HER-2、Ki-67的一致率分别为92.11%、90.49%、89.33%、70.30%,Kappa值分别为0.780、0.752、0.743、0.290,ER、PR、HER-2的AUC值分别为0.719、0.700、0.479;ER、HER-2的一致性随着肿物的增大而降低(P <0.05),而PR与Ki-67一致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USCNB是乳腺癌及ALN分期可靠诊断方法,USCNB与术后的ER、PR一致性较好,且ER、HER-2诊断的一致性与肿物大小相关。
- 杨丽朱荔刘紫朦鲍宝石马金平王建东
-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化一致性腋窝淋巴结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与细胞增殖抗原Ki67在乳腺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与细胞增殖抗原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8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HER-2与Ki67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ER-2与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83%、76.60%;HER-2表达在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雌激素受体表达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大小和孕激素受体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状况和临床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阴性表达者Ki67阳性率(76.47%)与HER-2阳性表达者(7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2与Ki67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估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结合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临床分期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等临床病理学因素,有助于患者临床分期的判断。
- 杨丽张春霞王文超
- 关键词: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超声造影体表定位联合纳米炭示踪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cN0期浸润性乳腺癌病人中的应用分析
- 2024年
- 目的对比分析在cN0期浸润性乳腺癌(IBC)病人中应用超声造影(CEUS)体表定位联合纳米炭示踪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与单一染料法示踪行SLNB的手术耗时及其对前哨淋巴结(SLN)的检出率与检出数目,探讨CEUS体表定位联合纳米炭示踪行SLNB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3年4月30日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诊治的199例cN0期IBC病人临床病理学资料,根据SLN示踪方法不同将所有病人分为染料法组100例和联合法组99例,染料法组应用纳米炭示踪行SLNB,联合法组术前应用CEUS对SLN行体表标记定位,术中应用纳米炭示踪行SLNB。结果SLN检出率为96.48%(192/199),染料法组检出率为95.00%,平均检出SLN(2.79±1.228)枚,联合法检出率为97.98%,平均检出SLN(3.32±1.469)枚,两组SLN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法组SLN的平均检出数目多于染料法组(P<0.05),但两组SLN检出数目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法组的SLNB手术耗时明显短于染料法[(13.83±4.58)min比(19.85±3.20)min,P<0.05]。结论联合法行SLNB可降低手术耗时并提高SLN的检出率及检出数目。
- 杨丽马强张春霞郑永财张辉
- 关键词:超声造影前哨淋巴结活检
- 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7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普外二科收治的7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8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对侧腺叶次全切除54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10例、患侧腺叶切除4例。20例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8例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首选方法。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临床分期进行个体化选择。
- 张春霞杨丽王文超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理外科手术
- 超声联合钼靶X线诊断乳腺肿块价值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乳腺肿块患者94例中恶性肿瘤56例,良性肿瘤38例,均行超声、钼靶X线检查,与手术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超声、钼靶X线单独及联合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结果超声、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性分别为69.15%、71.28%、91.49%,敏感性分别为80.36%、82.14%、94.64%,特异性分别为52.63%、55.26%、86.84%,超声联合钼靶X线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高于超声或钼靶X线单独检查(P<0.05);二者联合诊断的AUC大于超声或钼靶X线单独检查(P<0.05)。结论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检查可提高乳腺体肿块诊断的准确性。
- 张春霞杨丽
- 关键词:乳腺肿块超声钼靶X线
- 磁共振成像与乳房X线摄影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乳房X线摄影(MG)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62例乳腺簇状钙化病变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MRI与MG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对肿块样病变的检出能力。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62例簇状钙化病变中,良性20例,恶性42例。MRI检查诊断为1-3类14例(22.6%),4类11例(17.7%),5类37例(59.7%);MG检查诊断为1-3类10例(16.1%),4类30例(48.4%),5类22例(35.5%)。MRI与MG检查的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346。MRI的诊断效能(AUC=0.940,95%CI 0.850~1.000)高于MG(AUC=0.800,95%CI 0.686~0.914)。MRI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88.7%、97.3%、76.0%,均高于MG(分别为50.0%、64.5%、95.5%、47.5%)。结论对于乳腺簇状钙化病变,MRI的诊断价值较MG高。
- 马金平朱荔刘紫朦杨丽杨丽鲍宝石邢宁邢宁
- 关键词:簇状钙化乳腺磁共振成像乳房X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