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俊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省绿色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双光子
  • 2篇光子
  • 1篇对称型
  • 1篇性能研究
  • 1篇荧光
  • 1篇溶致变色
  • 1篇双光子吸收
  • 1篇双光子荧光
  • 1篇共轭
  • 1篇光限幅
  • 1篇光学
  • 1篇光学性
  • 1篇光学性能

机构

  • 2篇安徽大学
  • 2篇池州学院

作者

  • 2篇冯燕
  • 2篇汪新
  • 2篇汪俊
  • 1篇王奇
  • 1篇李道学
  • 1篇孙新
  • 1篇黄建民
  • 1篇李怡文
  • 1篇吕奇

传媒

  • 2篇功能材料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对称型长共轭芴类衍生物的溶致变色效应及光限幅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Heck反应得到3个含有不同末端基团的对称型长共轭芴类衍生物(M1-M3),化合物结构通过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测试了3个化合物THF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量子产率,同时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致变色效应。通过Z-扫描技术,得到3个化合物在不同入射激光能量下对应的非线性吸收系数β和双光子吸收截面σ。并对它们的皮秒光限幅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M2和M3具有较好的光限幅性能。通过限幅机制分析,M2和M3的光限幅性能主要来源于双光子吸收机理。
汪俊孙新黄建民冯燕汪新
关键词:溶致变色双光子吸收光限幅
具有双光子荧光的芴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被引量:4
2015年
以具有不同烷基链的2G溴烷基芴和不同末端基团的取代苯乙烯为原料,利用Heck反应合成了五个新型的芴类衍生物(M1-M5). 通过IR、1 HNMR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它们的紫外吸收,单、双光子荧光光谱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末端基团的给电子能力越强,紫外和荧光光谱的红移程度越大,而且双光子吸收截面也越大;通过改变芴环9位的柔性链长度可以对化合物的溶解性进行调节,但对化合物的光学性能不会产生影响.
李道学冯燕汪俊王奇吕奇黄佑红李怡文汪新
关键词:双光子荧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