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护理
  • 5篇精神科
  • 4篇护理干预
  • 4篇干预
  • 3篇精神科患者
  • 2篇血管
  • 2篇入院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精神科护士
  • 2篇护士
  • 2篇工作压力
  • 2篇安全防范
  • 2篇病患
  • 1篇血管病
  • 1篇血性
  • 1篇压力源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抑郁症患者

机构

  • 9篇吉林省神经精...

作者

  • 9篇付秀华
  • 5篇王丽波
  • 3篇王喜艳
  • 3篇那丽娜
  • 1篇王凤艳
  • 1篇王会

传媒

  • 4篇吉林医学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当代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评估与护理安全防范
2012年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评估与护理防范对策,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患者高危因素评估临床资料。结果具有高危因素患者:有自杀观念9例;有自杀观念及自杀行为21例;自伤自残17例;他伤他杀13例;毁物11例;纵火3例;外走15例;住院期间2人发生自伤自残行为;5人发生他伤行为;3人毁物;无1人发生自杀、纵火及外走。发生自伤自残患者及他伤患者及护理人员,经过及时对症处置,精心治疗和护理,除1名护理人员和1名患者仍留有轻度瘢痕,其余均恢复良好,未留有功能障碍。结论通过对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进行及时正确评估,认真填写高危因素评估表,并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确保了护理安全。
那丽娜付秀华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护理安全
对133例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方法对133例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出现观察处渗血1例,心率减慢1例,血压下降1例,神经功能障碍1例,经发现给予及时处理。本组患者除7例出院失访外,其余病例分别在出院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复查和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做好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心理护理、病情监测、神经功能观察和并发症护理、抗凝治疗护理和术后指导,可以使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得到及时治疗,对防止疾病进展、减轻神经功能受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王丽波付秀华王喜艳
关键词: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精神科患者入院时有效护理干预与安全防范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精神科患者入院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分析患者入院时现存的或潜在发生的危险行为,与十年前进行对比的临床资料。结果:2011年5月~2012年5月,以535例住院患者为例,突然冲动伤害护理人员的有8例;突然冲动砸玻璃的有5例;突然外冲的有12例;突然冲动伤害其他患者的有3例;自伤的有7例。而2001年5月~2002年5月,突然冲动伤害护理人员的有18例;突然冲动砸玻璃的有10例;突然外冲的有19例;突然冲动伤害其他患者的有9例;自伤的有11例。通过对比可以看出,10年前患者新入院时发生突发事件的比率接近现在的2倍。结论: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入院时有效地护理干预,使护理人员及患者受伤害的发生率降低了,环境得到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提高了护理质量,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病房安全,实现了护患双赢,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那丽娜付秀华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有效干预安全防范
精神科患者入院查体护理干预与护患纠纷防范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精神科患者入院时护理查体,并对查体发现阳性结果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患者入院时护理查体的临床资料。结果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精神科女患者入院护理查体阳性结果。全身皮肤单发及多处瘀青21例;颈部、手腕部、腹部刀割痕各1例;全身多处针刺伤3例;阴道内存有钉子1例;肢体活动受限1例;怀孕4个月1例;压疮5例;冻疮3例。通过有效沟通、告知,未发生1例护患纠纷。结论通过对患者入院护理查体阳性结果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防范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保护了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和谐了护患关系,实现了护患双赢,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付秀华那丽娜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护理查体护患纠纷
13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护理干预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13例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结果:13例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无一例在住院期间死亡。结论:通过实施对症有效地心理护理、严格交接班、认真细致进行病情监测及加强病房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履行岗位责任制,使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病情及社会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提高,对个人家庭、社会极其重要。
王会付秀华王凤艳
关键词: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护理干预
对35例SAH患者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的护理配合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SAH患者行全脑血管DSA检查护理过程中,如何减少影响图像质量的干扰因素,提高检查与诊断的成功率。方法对35例SAH患者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图像质量为Ⅰ级,2例图像质量为Ⅱ级。35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造影剂未有外渗,无严重过敏反应。结论认真、细致、科学地做好SAH患者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护理配合及检查后护理,是协助医师顺利完成全脑血管造影的重要保障。
付秀华夏远梅王丽波
关键词:SAHDSA检查护理配合
对3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护理干预与探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有冲动病史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在家中发生冲动行为30例,其中致死1例,致残1例,咬人1例,纵火2例,毁物13例,给人造成不同伤害12例;住院期间发生冲动行为5例,2例毁物(砸玻璃),1例致右手腕部肌腱割伤,另1例右手轻微划伤,1例右耳部咬伤,1例掐人,1例徒手伤人。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及其伤害结果,可以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进行预防,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及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付秀华王丽波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护理干预
精神科护士缓解工作压力的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精神科护士如何缓解工作压力。方法:分析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过大的原因,并提出了缓解压力的应用方法与对策。结果:通过努力使每位护士能放松心情,适应工作,服务患者。结论:找出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过大的原因,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则可以缓解工作压力。
王喜艳王丽波付秀华
关键词:工作压力精神科护士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通过恰当的方法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方法分析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提出缓解工作压力的对策;结果通过上述努力是我院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得到了缓解;结论只要我们重视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发现他们的压力源,并为之解决,就能使每位护士放松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王丽波王喜艳付秀华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压力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