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梦施

作品数:5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患儿
  • 3篇儿童
  • 2篇预后
  • 2篇重症手足口病
  • 2篇住院
  • 1篇心肺
  • 1篇心肺衰竭
  • 1篇休克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滤过
  • 1篇预后评估
  • 1篇原体
  • 1篇手足口病患儿
  • 1篇衰竭
  • 1篇脓毒
  • 1篇脓毒性
  • 1篇脓毒性休克

机构

  • 5篇湖南省儿童医...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南华大学

作者

  • 5篇陈梦施
  • 3篇肖政辉
  • 3篇仇君
  • 3篇卢秀兰
  • 2篇易思思
  • 2篇胥志跃
  • 2篇舒孝文
  • 2篇祝益民
  • 2篇李梨平
  • 1篇张新萍
  • 1篇黄娇甜
  • 1篇赖源
  • 1篇左超
  • 1篇王丽娟
  • 1篇孙开胜
  • 1篇叶志纯
  • 1篇覃亚斌
  • 1篇吴琼

传媒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湖南省儿童医院手足口病住院病例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2015-2016年湖南省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构成,为手足口病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0~5岁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及通用型肠道病毒(EV)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通用型肠道病毒核酸(EV-RNA)阳性的标本测序确定型别。结果共纳入患儿1 226名,男778例,女448例。CA16-RNA阳性占7.2%,EV71-RNA阳性占19.0%,EV-RNA阳性占73.8%。不同性别患儿各病毒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轻重型病例患儿各病毒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岁组EV71-RNA(9.7%)构成比低于4~岁组(33.7%)与1~岁组(18.9%),而EV-RNA构成比(84.5%)高于4~岁组(58.6%)与1~岁组(73.6%)(P<0.0125),重型病例组患儿EV71-RNA构成(28.8%)高于轻型病例组(13.3%),而EV-RNA(78.9%)低于轻型病例组(65.0%)(P<0.05)。春季CA16-RNA与EV71-RNA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而EV-RNA的构成比低于其他季节(P<0.05)。对通用型肠道病毒阳性标本测序分型发现其亚型主要为CA6(69.4%)、CA10(14.7%)、CA2(8.5%),同时检测到了埃柯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等其它型别。结论 2015-2016年湖南省儿童医院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组、轻重程度不同手足口病患儿病原分布有差异,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组的CA6、CA10为主。
李梨平叶志纯陈梦施舒孝文易思思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毒分型构成比
降钙素原清除率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差值对儿童脓毒性休克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监测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差值(ASOFA)的动态变化,探讨PCT—C及ASOFA在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住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二病房确诊为脓毒性休克的患儿274例,根据28d预后分为存活组(178例)和死亡组(96例)。确诊24h内监测PCT并对患儿进行SOFA评分,分别监测两组患儿确诊脓毒性休克时及确诊后2d、3d、5d、7d、9d血清PCT水平及SOFA评分,计算PCT—C及ASOF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在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确诊时及确诊后2d、3d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2d、3d、5d、7d、9dPCT—C明显高于死亡组。2d、3d、5d、7d、9dPCT—C水平与当ElASOFA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9dPCT—C、9dASOFA及确诊24h内SOFA评分预测28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95%C10.69—0.91,P=0.000)、0.980(95%C10.78—0.95,P〈0.000)与0.779(95%C10.66~0.89,P〈0.001)。9dPCT—C预测28d死亡的最佳截断值为38.98%,敏感度为78.90%,特异度为66.80%;9dASOFA预测28d死亡的最佳截断值为-0.5分,敏感度为89.10%,特异度为91.50%。结论脓毒性休克患儿持续高水平的PCT与感染控制不佳及病情恶化相关,能及时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持续动态观察PCT并进行PCT.C分析较仅关注PCT更有价值。PCT-C及ASOFA评分可以作为脓毒症患儿病情发展趋势判断和疾病风险评估的指标,较低的PCT—C及ASOFA对严重的感染相关并发症具有较好的警示作用并与低存活率相关。
黄娇甜卢秀兰张新萍肖政辉陈梦施
关键词:降钙素原脓毒性休克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死亡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建立判断发生死亡的风险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其中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病例数据用于建立死亡风险模型,2014年1~6月的病例数据用于模型的验证。以入住PICU首次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 BNP)、乳酸、WBC计数、血糖、心肌酶谱(CK、CK-Mb、LDH、Mb)、PCT、CRP检查结果作为分析指标,通过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筛选出曲线下面积(AUC)〉0.7的实验室指标,确定各项指标的最佳界值。以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实验室指标对预后的影响,以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各项实验室指标的β值作为原始赋分,同时对β值取整后作为简化赋分,建立风险模型并验证,考察不同总评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362例数据纳入死亡风险模型的建立,男230例(63.5%),女132例,年龄(24.0±14.8)个月,死亡25例(6.9%);验证数据共171例,男111例(64.9%),女60例,年龄(24.3±13.5)个月,死亡11例(6.4%)。1血NT-pro BNP、乳酸、WBC、血糖、心肌酶谱和PCT的ROC AUC均〉0.7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T-pro BNP、乳酸、WBC和血糖是死亡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30.67(3.64~258.68)、5.22(1.22~22.33)、10.04(2.12~47.53)和10.56(1.88~59.27)。3WBC〉16.5×109·L-1、血糖〉7.8 mmol·L-1、NT-pro BNP〉10 ng·m L-1、乳酸〉3.2 mmol·L-1、NT-pro BNP 1.3~10 ng·m L-1分别赋2.31、1.65、3.42、2.36和1.98分,简化赋分分别为2、2、3、2和2分。4使用原始赋分和简化赋分,以验证数据预测死亡的ROC曲线AUC均为0.99;简化赋分以4分为界值时其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6%。结论 4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简化赋分对预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预后有较好价值,总评分≥4分的患儿应引起高度重视。
卢秀兰左超仇君肖政辉胥志跃陈梦施王丽娟祝益民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风险评估预后
2013年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非典型呼吸道病原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该院2013年1-12月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1 726例住院患儿的血清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快速检测和鉴定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腺病毒、嗜肺军团菌、甲型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九种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采用χ2检验分析检出率的人群、季节、时间分布差异。结果 1 726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56.78%,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19.99%、呼吸道合胞病毒12.40%、副流感病毒9.21%、腺病毒5.16%、嗜肺军团菌5.16%,甲型流感病毒2.43%,肺炎衣原体1.10%,Q热立克次体0.9%;其中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χ2=6.04,P<0.05);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腺病毒检出率存在年龄差异(P<0.05);肺炎衣原体检出率不存在季节差异,其它病原体在检出率存在季节差异(P<0.05)。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5月达最高峰;Q热立克次体秋冬季未检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1月是检出高峰。重复感染率22.25%,其中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高达16.3%。结论导致该院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普遍。
李梨平仇君舒孝文赖源孙开胜陈梦施易思思覃亚斌
关键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原体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心肺衰竭患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 通过对重症手足口病心肺衰竭患儿行综合治疗及加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预后的比较,分析CVVH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重症手足口病心肺衰竭期患儿51例,根据是否行CVVH治疗分为CVVH组(n=19)、对照组(n=32),均在确诊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肺出血时,记录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并24 h内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及儿童死亡风险评分,治疗上均即行气管插管、高PEEP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乌司他丁抗炎,积极脱水降颅压,液体复苏,米力农、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改善循环,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等综合处理.CVVH组加用CVVH治疗(持续时间>12h),追踪第3天各项生化指标,分析在确诊NPE/肺出血后行CVVH的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28天及最终的存活率,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确诊NPE/肺出血时两组患儿病情具可比性,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儿童死亡风险评分无明显差异;WBC、乳酸(Lac)、微量血糖、心肌酶、肝酶均无明显差异(P>0.05).第3天两组患儿的WBC、Lac均有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CVVH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与CVVH组患儿第3天、第7天、第28天及最终的存活率分别为40.63% vs.84.21%,37.50%vs.73.68%,25.00% vs.63.16%,18.75% vs.52.63%,CVVH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存曲线示CVVH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中位生存天数分别为17d、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CVVH组中,15例血液净化治疗的开始时间在确诊NPE/肺出血后12h内,其中10例最终存活,而4例在12h后行CVVH最终均死亡.进一步分析显示,血液净化时机在确诊NPE/肺出血后6h内�
卢秀兰吴琼肖政辉胥志跃仇君陈梦施祝益民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滤过重症手足口病心肺衰竭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