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 作品数:24 被引量:117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高营养盐条件下连续水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了解不同高营养盐条件下水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实验采用自制的有机玻璃环形槽模拟不同流速,在恒温、恒光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营养盐条件下,水流均能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缩短铜绿微囊藻的适...
- 李林朱伟王婷婷谭啸
-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水流营养盐比增长率
- 不同光照条件下水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 为了探索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水华"的形成机理,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水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小型有机玻璃环形槽模拟不同水体流速,在恒温、无菌条件下进行,对比研究了两种光照强度(25001x和...
- 李林朱伟罗永刚陈凤兰
-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光照水流
- 袁河袁州区段溶解氧过饱和成因分析及防治被引量:3
- 2022年
- 2020年8月15日袁河袁州区段(棚下-袁河水厂取水口)出现溶解氧过饱和现象,为了解该河段溶解氧的变化及提高河道流量前后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将该段河道分为6个监测断面,于8月16—24日监测每个监测点的常规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溶解氧和实时流量。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袁河袁州区段溶解氧沿水流方向从6.8 mg/L逐渐增至12.48 mg/L,出现溶解氧过饱和现象。通过采取流量先大后小的方式持续调水6~10 h,调水期间内河道流量平均提高了40%~47%。增加下泄流量前后袁河袁州区段的总氮、总磷、氨氮和COD_(Mn)差异较小,溶解氧及pH恢复正常水平,但优势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显著变化。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含量与浮游植物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
- 陈文洪李林龙彪温巍钟裕柱陈璐陈慧珍陈怀民
- 关键词:溶解氧过饱和浮游植物
- 钙、镁离子在水流作用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为了解在"引江济太"过程中大量钙、镁离子的引入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本实验在控制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室内模拟不同钙、镁离子浓度在两个特征流速5 cm/s和15 cm/s下微囊藻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微囊藻藻密度随钙、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流速在15cm/s下微囊藻最大藻密度(9 236.4×104cell/mL)是流速为5 cm/s下最大藻密度(2 873.72×104cell/mL)的3倍,流速为15 cm/s下微囊藻最大比增长速率均较5 cm/s下的高。这可能是在水流产生的剪切力作用下藻细胞胞外多糖增加,粘附更多的钙、镁离子更利于钙、镁离子迁移到胞内,同时胞外附着的钙、镁离子尤其钙离子形成桥联,使微囊藻细胞形成群体产生微环境利于微囊藻的生长。水流对微囊藻利用钙、镁离子有重要的影响,这为有效调水抑制蓝藻生长提供科学依据。
- 李林朱伟罗永刚
-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水流胞外多糖太湖
- 山口岩水库坝前水域铁、锰垂向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为探究分层型水源水库坝前水域铁、锰垂向分布特征,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对山口岩水库不同深度铁、锰浓度进行监测,并结合坝前水温、溶解氧、pH的变化特征,探讨了铁、锰超标的成因。结果表明:山口岩水库坝前水域水温分布在冬春交汇期为混合型,其余季节属于分层型,溶解氧随水温呈垂向分布,夏季至冬季50 m以下水体均处于厌氧环境,其中冬季30 m以下水体溶解氧浓度在0.2~2 mg/L之间。坝前水体铁、锰浓度垂向分布特征明显,底层水体铁、锰浓度从夏季开始超标一直持续至春初。夏秋季超标集中发生在50 m以下水体,冬季超标范围上升至24 m,浓度达全年最大。表层水体在春季初出现铁、锰浓度超标,4月份铁、锰浓度均降至限值以下。综合分析表明水库坝前水体铁、锰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物在长时间的厌氧酸性条件下的内源释放,随着水体分层结构稳定性的下降污染范围逐渐增大,冬末春初水体对流加剧是引起表层水体铁、锰超标的原因。
- 曾志高李林刘小昌王玲黄琪
- 关键词:铁锰内源污染
- 高营养盐条件下连续水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了解不同高营养盐条件下水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实验采用自制的有机玻璃环形槽模拟不同流速,在恒温、恒光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营养盐条件下,水流均能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缩短铜绿微囊藻的适...
- 李林朱伟王婷婷谭啸
-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水流营养盐比增长率
- 文献传递
- 山口岩水库(萍乡)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为了解山区河道型水库山口岩水库浮游植物种类、优势种、群落多样性和丰度时空变化,于2016年10月中旬(秋季)、2017年7月中旬(夏季)对山口岩水库开展了2次野外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山口岩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口岩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14目22科38种,其中,主要由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组成;2016年10月中旬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16科27种,2017年7月中旬共鉴定出6门17科24种。夏季浮游植物丰度显著高于秋季,夏季优势藻类为微囊藻、鱼腥藻、美丽隐球藻,秋季优势藻为微囊藻、美丽隐球藻、华美色金藻、点平列藻、长肋根管藻,优势藻类季节性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夏季浮游植物丰度水库中游>下游>上游,夏季优势藻类和理化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可能受总氮总磷的影响。山口岩水库浮游植物秋季群落Shannon指数(H)、均匀度(J)、丰富度指数(M)均高于夏季,采用多样性指数法、丰富度指数法和优势种指示法评价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山口岩水库整体水质2016年秋季为α-中污染,2017年夏季为重污染。
- 刘小昌汪淑贞舒长莉陆琴李林尹桦
- 关键词:浮游植物水质河道水源地富营养化
- 水体流动对鄱阳湖撮箕湖原水培养基中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 2022年
- 为定量化研究水动力对鄱阳湖撮箕湖水体中蓝藻生长的影响,该文采用灭菌撮箕湖原水在光照培养箱中控温、控光的无菌条件下,使用自制有机玻璃环形槽进行水体流速控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撮箕湖原水培养液中微囊藻的生长随水流速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水流速度为45 cm·s^(-1)时最有利于微囊藻的生长,微囊藻最大比生长速率、最大藻密度也呈相似的变化规律.在对照组中微囊藻最大比生长速率和最大藻密度分别为0.32 d^(-1)和1.480×10^(6) cells·mL^(-1);在实验组中微囊藻最大比生长速率和最大藻密度最高分别为0.43 d^(-1)和2.329×10^(6) cells·mL^(-1).水流对微囊藻生长促进作用较低,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流将进一步提高微囊藻生长,增加蓝藻水华风险.
- 聂凯霞熊丽黎王瑾沈友恒李林
- 关键词:鄱阳湖铜绿微囊藻水华水流
- 流动条件下四尾栅藻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为揭示在水流条件下四尾栅藻与微囊藻竞争时对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在室内无菌条件下,通过有机玻璃环形槽模拟不同水体流速下四尾栅藻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通过竞争抑制参数对相互间的竞争关系、微囊藻生物量和最大比增长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动水体中四尾栅与微囊藻之间的相互竞争表明,微囊藻对水流的适应性降低,在单独培养条件下最适宜的流速为35cm/s,混合培养条件下则为5cm/s,而对四尾栅藻的影响较小;混合培养下微囊藻的对数生长时间较单独培养下延长;在流速为0~25cm/s时四尾栅藻促进微囊藻的生长、比增长速率增加,当流速为35cm/s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比增长速率降低;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微囊藻对四尾栅藻生长产生弱的抑制作用。
- 李林朱伟
-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流速
- 鄱阳湖洲滩菰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为了解鄱阳湖洲滩优势植物菰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通过控温、控光的无菌培养条件下,分析菰浸泡液中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和藻细胞的理化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菰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较高;培养到第7天时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在81%~95%之间,并随菰浸泡液生物量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菰浸泡液生物量>8 g/L时铜绿微囊藻抑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菰浸泡液对藻细胞产生化感作用可能的原因是化感物质使藻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细胞膜破坏,藻细胞直径缩短,这可能是化感物质导致藻细胞死亡的原因;在培养过程中观测到藻细胞胞外多糖含量增加,这将有利于微囊藻群体的形成而抵御化感抑制。可见,鄱阳湖洲滩优势植物菰浸泡液可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防止藻类水华;该研究也可为菰在水环境中控藻提供基础数据。
- 荆晓玲李林汪淑贞赵菲菲
-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植物化感丙二醛胞外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