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
-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方法研究——以安徽省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为例
- 本文就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中的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以浅层地热能资源赋存及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为评价因子,以关键因子为必要条件,采用关键因子法、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法进行适宜性分区的方法;该综合评价方法能客...
- 官煜魏永霞陈学锋李志刚
-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
- 文献传递
- 安徽省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被引量:1
- 2018年
-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新构造活动、现今地壳形变、地震等要素分析,建立了安徽省构造稳定性和地表稳定性评价的划分原则。据此划分原则,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征,将地壳稳定性划分为稳定区、次稳定区、次不稳定区和不稳定区,其中稳定区占评价区面积的10.41%、次稳定区占89.09%、次不稳定区占0.50%。地壳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地壳稳定性评价对城市规划及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程宏超魏永霞李志刚
- 关键词:区域地质地壳稳定性
-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方法研究——以安徽省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为例被引量:6
- 2014年
- 通过对安徽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以浅层地热能资源赋存及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为评价因子,以关键因子为必要条件,采用关键因子法、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法进行适宜性分区的方法;该综合评价方法能客观反映评价区开发利用适宜性特征。适宜性分区是贯穿于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全过程并指导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分区方法及评价因子选取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 官煜魏永霞陈学锋李志刚
-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
-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方法研究——以安徽为例
- 本文就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中的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以浅层地热能资源赋存及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为评价因子,以关键因子为必要条件,采用关键因子法、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法进行适宜性分区的方法;该综合评价方法能客...
- 官煜魏永霞陈学锋李志刚
-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
- 文献传递
- 数值模拟在地下水开采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以某市一应急备用水源地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根据应急备用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并运用商业模拟软件GMS中的modflow模块建立数值模型,通过模拟不同开采方案,探讨在允许降深内,满足设计日开采量的情况下,比对择优选取合理的开采方案。
- 魏永霞李志刚程宏超
- 关键词:数学模型MODFLOW
- 亳州市城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机理分析
- 2016年
- 详细论述了亳州市城区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阐述了地面沉降现状及累积沉降程度,估测了地面沉降发展趋势。初步分析了地面沉降形成机理,对主要诱发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了防治措施与建议。
- 魏永霞李志刚王莉
- 关键词:地面沉降
- 淮北平原超深层地下水开采动态监测问题与智能监测系统建设构想研究——淮北平原超深层地下水开采动态及监测问题浅析被引量:1
- 2022年
- 安徽省淮北平原是中、深及超深层地下水大量持续开采的区域,多年来已造成不同程度地面沉降及危害。历史至今对大于500m超深层地下水的水位与开采量缺少监测,持续发展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地面沉降及其危害。及时建立智能监测系统,补充对超深层地下水水位与开采量的监测与控制,防止地面沉降进入快速衰变破坏阶段,是十分重要的。
- 康佳李岩李志刚
-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方法研究--以安徽为例
- 本文就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中的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以浅层地热能资源赋存及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为评价因子,以关键因子为必要条件,采用关键因子法、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法进行适宜性分区的方法;该综合评价方法能客...
- 官煜魏永霞陈学锋李志刚
-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
- 场地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以安徽淮北平原某建设工程为例
- 在收集利用已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钻探、试验测试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安徽淮北平原某建设工程进行场地浅层地热能勘查,阐述了浅层地热能赋存条件,进行了浅层地热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结合建设工程实际在环境影响预测...
- 官煜陈学锋夏智先魏永霞汪健李志刚
-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适宜性淮北平原
- 文献传递
- 安徽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 张成龙殷国良蒋金柱李方根魏坤赵成玉张起理阮传贵李志刚耿夏莲董峰杨玉华陈学峰
- 该项目调查表明,安徽全省共有环境地质问题29种,其中与人类活动相关的19种,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10种。研究提出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是环境地质系统中的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形式,地质灾害是环境地质问题的极端发展。采用定量为主...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