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肿瘤
  • 2篇子宫
  • 2篇宫颈
  • 2篇宫颈肿瘤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化
  • 1篇低分化癌
  • 1篇电离室
  • 1篇因素及治疗
  • 1篇预后影响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行为
  • 1篇子宫颈
  • 1篇子宫颈肿瘤
  • 1篇未成熟
  • 1篇未成熟畸胎瘤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淋巴结转移

机构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王骅
  • 2篇熊樱
  • 2篇张彦娜
  • 1篇陈昆田
  • 1篇何智纯
  • 1篇曹新平
  • 1篇卢杰
  • 1篇叶伟军
  • 1篇李孟达
  • 1篇黄绍敏
  • 1篇刘富元

传媒

  • 2篇癌症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年份

  • 2篇2001
  • 1篇200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子宫颈低分化癌预后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的探讨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子宫颈低分化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我院 1990年 1月至 1998年 10月收治的子宫颈低分化癌Ⅰ~Ⅱ期 14 6例 ,分为单纯手术组 (手术组 )、手术 +化学治疗 (化疗 )组、手术 +放射治疗 (放疗 )组、手术 +化疗 +放疗组 ,对各组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子宫颈低分化癌深肌层浸润患者 ,手术 +化疗组和手术 +放疗组的复发率分别为 18.18%和 2 4 .3 2 % ,明显低于手术组的 3 6.3 6%和手术 +化疗 +放疗组的4 2 .11% (P <0 .0 5 ) ;子宫颈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 +放疗组的复发率为 2 2 .2 2 % ,明显低于手术组的 2 / 2 (P <0 .0 5 )。远处转移率 ,手术 +化疗组为 0 .0 0 % ,明显低于手术组的 5 .5 6% (P <0 .0 5 ) ;3年生存率 ,以手术 +化疗组和手术 +放疗组为高 ,分别达 10 0 .0 0 %和 88.5 3 % ,与手术组的 76.74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子宫颈低分化癌的预后与淋巴结转移、临床期别及治疗方法有关 ;术后适当地给予 2个疗程化疗或局部放疗可能有助于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手术 +化疗 +放疗的综合疗法并不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
张彦娜李孟达王骅熊樱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癌
用新鲜子宫及阴道标本检测曼彻斯特系统剂量分布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检测宫颈癌近距离放疗中曼彻斯特系统剂量分布,为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提供依据。方法:特制一双面模板,把插植针及软管放入槽内,夹入慢感光X光片,检测放射源的到位精度。把软管放入检测孔,电离室放在离源10cm处空气中测量放射源的活度。水箱中不放标本测量A点及其外1cm、2cm、3cm剂量,然后放入子宫及直管施源器,电离室放在A点外1cm、2cm、3cm处,执行2个后装治疗计划,测量各点的剂量,并与TPS推算值比较。结果:经检测,软管施源器的源到位误差约2~3mm,通过调整施源器的长度,源的到位精度在1mm内。源的顶端与插植针焊接点的距离约5mm。源活度实测与TPS推算值相差5.4%,各点的剂量学实测与TPS推算值关系复杂,水箱内无标本时实测偏差在6%内,放入子宫标本时测量误差最大为13.86%。A点外1cm、2cm、3cm剂量比值与理想平方反比定律比值偏差最大为8.01%。结论:TPS推算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说明目前临床使用的曼彻斯特系统结果可信。
叶伟军陈昆田何智纯曹新平卢杰黄绍敏王骅辜英杰
关键词:宫颈肿瘤近距离放疗电离室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5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通过分析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找出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99年10月住院治疗的卵巢未成熟畸胎瘤53例,用生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及平均缓解时间,并就术式、是否合并妊娠、复发瘤是否良性变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化疗开始时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合并妊娠或生育年龄女性发生的肿瘤预后较差(P<0.05)。复发瘤良性变的发生有助于患者获得长期缓解(P<0.05)。结论: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复发率高,复发瘤具有恶性程度逆转的特性,因此,治疗上应强调术后及时化疗。术式的选择可由年龄及临床期别而定;年轻及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1期患者可考虑保守性手术。
张彦娜王骅刘富元熊樱
关键词:预后生物学行为卵巢未成熟畸胎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