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齐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脏
  • 3篇心脏再同步
  • 3篇心脏再同步治...
  • 3篇再同步
  • 3篇再同步治疗
  • 2篇心肌
  • 2篇疗效
  • 1篇导线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室
  • 1篇型心
  • 1篇治疗疗效
  • 1篇舒张
  • 1篇舒张功能
  • 1篇束支
  • 1篇束支阻滞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心肌
  • 1篇缺血性心肌病

机构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严激
  • 4篇王齐
  • 3篇陈康玉
  • 3篇苏浩
  • 3篇徐健
  • 2篇宇霏
  • 2篇安春生
  • 2篇胡凯
  • 2篇杨冬妹
  • 1篇胡杨
  • 1篇刘志泉
  • 1篇谢翠平

传媒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新机制与新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血管危重症,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
王齐严激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理特性发病机制
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于安徽省立医院接受CRT的100例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根据术前舒张充盈模式,分为松弛功能异常组、假性正常化组和限制性充盈组。随访12个月,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各组CRT疗效。以心衰再人院或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绘制生存曲线,评估各组预后。结果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舒张功能异常,其中松弛功能异常组61例,假性正常化组18例,限制性充盈组2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充盈模式是CRT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1)松弛功能异常组:CRT反应率(78.7%)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术后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显著改善(P〈0.01)。(2)假性正常化组:术后3个月NYHA分级由(3.3±0.5)级显著改善为(2.3±0.5)级(P〈0.01);LVEF由(27±7)%增加到(31±6)%(P〈0.01);FS增加(P〈0.05);LVEDV及LVESV均无显著变化。术后6个月LVEF显著增加(P〈0.05);LVESV较前降低(P〈0.05)。(3)限制性充盈组:仅出现术后3个月的NYHA分级改善(P〈0.01);术后6个月NYHA分级,LVEF,FS及LVESV较前呈恶化趋势,LVEDV较前增加(P〈0.05)。术后6个月三组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随访结束,5例患者死亡,限制性充盈组累积终点事件发生率81%,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在符合CRT指征的中重度收缩性心衰患者中,异常的舒张功能影响CRT疗效,合并松弛功能异常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RT获益明显,合并假性正常化的患者CRT获益需要更长的
王齐陈康玉宇霏苏浩安春生胡杨杨冬妹徐健严激
关键词:充血性舒张功能心脏再同步治疗
QRS时限和形态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和形态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效果的影响。方法:入选植入CRT/D装置的患者272例,依据术前心电图QRS时限将其分为轻度延长(120-149ms)组、中度延长(150-179ms)组和重度延长(≥180ms)组,比较3组患者CRT反应情况;依据左束支阻滞(LBBB)诊断新标准,将患者分为真性LBBB组和假性LBBB组,比较两组患者CRT反应情况。结果:QRS时限中度(62.8%)、重度(54.3%)延长组CRT反应率优于轻度(49.6%)延长组;真性LBBB组CRT反应率优于假性LBBB组(64.3%︰52.9%)。多因素分析显示宽QRS波和真性LBBB与CRT反应率增加有关。结论:QRS时限中、重度延长组患者CRT反应率优于轻度延长组,而中度和重度延长组患者间CRT反应率无明显差别;真性LBBB组CRT反应率优于假性LBBB组。
刘志泉陈康玉严激徐健苏浩杨冬妹陈娟胡凯章超惠王齐谢翠平
关键词:QRS时限左束支阻滞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初步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旨在评价左心室4极导线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疗效。方法纳入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113例CRT患者,根据左心室导线的类型,分为4极导线组(37例)和双极导线组(76例),随访6个月,超声心动图评价两组患者急性血流动力学、心脏结构及同步性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服用药物、心功能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CRT术后每搏量(SV)、主动脉速度时间积分(VTI)、Qrts时限、左心室12节段的收缩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均有明显改善,且4极导线组较双极导线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3个月时4极导线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高于双极导线组(0.33±0.11对0.30±0.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6个月,4极导线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174.2±93.5)ml对(210.0±81.4)ml]、LVEF(0.39±0.13对0.34±0.09)、短轴缩短率(FS,19.8%±7.8%对16.5%±44%)均优于双极导线组(P〈0.05)。至术后6个月,4极导线组超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双极导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4%对26.3%,P=0.498),而无反应发生率虽然低于双极导线组(21.6%对3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与传统双极导线相比,左心室4极导线在获得更好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和同步性的同时,可进一步逆转左心室重构。
胡凯陈康玉严激徐健苏浩安春生宇霏王齐杨冬妹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