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晴
作品数:
6
被引量:31
H指数:3
供职机构:
首都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合作作者
路欣
首都医学院
张亚滨
首都医学院
诸定寿
首都医学院
史小林
首都医学院
翁静
首都医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6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5篇
医药卫生
2篇
生物学
主题
4篇
小鼠
3篇
组织化学
2篇
形态学
2篇
睾丸
1篇
大细胞
1篇
动情周期
1篇
性成熟
1篇
中草药
1篇
肾上腺
1篇
鼠胚
1篇
酸酶
1篇
排卵
1篇
排卵汤
1篇
胚泡
1篇
周期
1篇
子宫
1篇
子宫肌
1篇
子宫肌瘤
1篇
组织化学研究
1篇
睾丸发育
机构
6篇
首都医学院
1篇
首都医科大学...
1篇
北京市卫生学...
作者
6篇
许晴
4篇
诸定寿
4篇
张亚滨
4篇
路欣
3篇
史小林
3篇
翁静
3篇
马小蕊
2篇
李桂娴
1篇
刘芬哲
传媒
6篇
首都医学院学...
年份
3篇
1995
1篇
1994
2篇
1993
共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子宫肌瘤中肥大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2
1993年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体内的雌激素过高,且长期刺激有关。肥大细胞是一类免疫细胞,存在于正常人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器官中。
刘芬哲
李桂娴
翁静
张亚滨
马小蕊
许晴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肥大细胞
小鼠生后肾上腺发育的形态学及组织化学
1993年
小鼠生后第1 d 就可见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皮质由球状带、束状带与网状带构成.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生后第1d 的肾上腺皮质3β-羟基甾体脱氢酶(3β-HSDH)和脂类含量丰富,无性别差异.日龄35 d 后出现性别差异,雌性仍有三带.但网状带变薄,3β-HSDH 弱阳性;雄性网状带消失,而形成一薄层结缔组织带,此带3β-HSDH 与脂类都为阴性。
诸定寿
马小蕊
路欣
许晴
张亚滨
孟庆鸣
关键词:
肾上腺
发育
组织化学
米非司酮对小鼠动情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995年
观察实验组(腹腔注射米非司酮)和对照组(腹腔注射蒸馏水)小鼠动情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注水前后小鼠动情周期无明显变化(4.9/5.1d,P>0.05);实验组小鼠给药后动情周期明显延长(5.3/11.2d,P<0.01)。给药后小鼠的动情间期、前期及动情期(1.5/1.7、1.3/1.4、1.3/1.5d)变化不大,但动情后期明显延长(1.2/6.6d)。据此推测RU486可能不影响排卵,但对排卵后黄体的形成、功能维持及退化有一定影响。
诸定寿
许晴
翁静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小鼠
动情周期
抗生育药
中草药促排卵汤对小鼠胚泡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994年
用中草药促排卵汤给生育期雌性小鼠灌胃,并于其受孕后第8d处死,观察子宫内胚泡形成的数量。实验结果表明,服用与人等倍剂量药物小鼠的胚泡数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增加药物剂量(相当人5倍量)效果与服用等倍量组相同,增加药物剂量直至50倍量未见药物有毒副作用。证明中草药促排卵汤有效、安全、能提高小鼠生殖机能。
李桂娴
张亚滨
史小林
许晴
路欣
关键词:
促排卵汤
胚泡
小鼠
中草药
胚胎至性成熟小鼠睾丸中的碱性磷酸酶及亮氨酸氨基肽酶的研究
被引量:3
1995年
对胚胎至性成熟小鼠睾丸中的碱性磷酸酶(ALP)及亮氨酸氨基肽酶(LNAse)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胚胎期ALP位于原始生殖细胞,体细胞则呈阴性反应;生后20d至性成熟,ALP位于曲细精管的基膜,曲细精管生精细胞及支持细胞则为阴性。LNAse于胚胎期位于原始生殖细胞及支持细胞;生后及性成熟期原始生殖细胞及支持细胞也都显示较强阳性。酶的这些表现提示其与生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关系密切。
诸定寿
路欣
史小林
翁静
许晴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亮氨酸氨基肽酶
组织化学
睾丸
小鼠生后睾丸发育的形态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995年
对小鼠生后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形态学研究证明其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静止期(生后第1周),曲细精管为单层细胞构成的实心团。第2阶段为增殖、分化期(生后第2~4周),曲细精管上皮由单层变为复层,管壁由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少量精子构成,附睾内出现少量精子。第3阶段为性成熟期(生后第5周之后),此期曲细精管内和附睾内都含有大量精子。组织化学研究发现第1周碱性磷酸酶(ALP)与氨基肽酶(AP),定位于曲细精管上皮细胞呈中等阳性;第2周上皮细胞内阳性减弱;第3周后上皮细胞内为阴性,而小管周围出现一层强阳性反应结构。通过本研究证明精子形成与性成熟是两个概念,并发现ALP及AP与睾丸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史小林
诸定寿
路欣
马小蕊
许晴
张亚滨
孟庆鸣
关键词:
小鼠
睾丸
形态学
组织化学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