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春锋

作品数:13 被引量:98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静脉
  • 5篇血液
  • 5篇血液透析
  • 4篇大隐静脉
  • 4篇血栓
  • 4篇血栓形成
  • 4篇隐静脉
  • 4篇深静脉
  • 4篇深静脉血栓
  • 4篇深静脉血栓形...
  • 4篇曲张
  • 4篇下肢深静脉
  • 4篇下肢深静脉血...
  • 4篇下肢深静脉血...
  • 4篇下肢深静脉血...
  • 4篇静脉曲张
  • 4篇静脉血
  • 4篇静脉血栓
  • 4篇静脉血栓形成
  • 3篇维持性

机构

  • 9篇北京市顺义区...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董春锋
  • 7篇曹道白音
  • 7篇王苏杭
  • 7篇郝立松
  • 6篇王青云
  • 6篇苏日太
  • 4篇汪忠镐

传媒

  • 4篇医学综述
  • 3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例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观察组)及200例术后未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肢皮下血肿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肢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同时不增加患肢术后出血的风险。
董春锋王苏杭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Trivex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Trivex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微创组应用Trivex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0例(94条肢体),对照组78例(90条肢体)接受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观察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数量、切口大小、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Trivex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郝立松曹道白音王青云董春锋苏日太汪忠镐
关键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下肢静脉曲张
北京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993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接受3个月以上MHD,并且愿意参加本项调查的患者118例。使用肾脏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进行问卷调查,分析MHD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精神状态与透析情况等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MHD患者在使用KDQOL-SF问卷调查中的得分均低于一般人群,其生活质量与文化程度、医疗负担以及家庭支持有关。结论针对基层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应采取必要措施,减轻MHD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王苏杭董春锋
关键词:血液透析生活质量
下腔静脉滤器对预防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过程中预防肺栓塞的作用。方法 80例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后行骨折手术治疗,术后采用抗凝治疗,临床观察有无肺栓塞的症状和体征。结果 80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均一次置入成功,置入滤器12天后回收55例,其中40例滤器上有血栓附着。1例因骨科手术治疗尚未结束错过回收时间窗,余24例作为永久滤器长期置入。随访时间3~6个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症状、体征缓解,未发生肺栓塞。结论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过程能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郝立松曹道白音王青云董春锋苏日太汪忠镐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骨折下腔静脉滤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0例高血糖变化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0例非糖尿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监测其术前、术后血糖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后血糖水平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发病率为82%。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较高,因此加强术后监护及血糖控制,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曹道白音董春锋郝立松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
4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直接溶栓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导管直接溶栓治疗(CDT)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然后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置入溶栓导管,接微泵持续泵入尿激酶直接溶栓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评价疗效。结果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7.6±2.1)d。CDT后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5),静脉通畅率为(70.2±12.6)%。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出血、肺动脉栓塞病例。结论 CDT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安全有效。
董春锋王苏杭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直接溶栓下腔静脉滤器尿激酶
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与传统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15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和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每组78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肢血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2±5)min比(64±8)min、(30±8)ml比(50±5)ml、5.13%(4/78)比11.54%(9/78),P〈0.05],两组症状改善率和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无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大隐静脉再通。结论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与传统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相当,但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
董春锋王苏杭
关键词:静脉曲张激光高位结扎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容量监测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在线血容量监测法与离心沉淀法监测血容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应用德国Fresenius 4008S型血液透析机在线血容量监测系统(BVM),记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顺义区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常规血液透析的76例尿毒症患者于透析开始、透析2 h和透析结束时相对血容量(RBV)值;同时根据离心沉淀法,根据计算公式ΔBV=(Hct后-Hct前)/Hct后分别计算出透析2 h和透析结束RBV变化(Δ'BV)(Hct后指的是透析2 h和透析结束时Hct值,Hct前指的是透析开始时Hct值),所得数据与在线血容量实际监测得出透析2 h和透析结束相对血容量变化ΔBV(计算公式为ΔBV=1-RBV后)(RBV后指透析2 h和透析结束时的RBV值)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离心沉淀法计算Δ'BV值与在线血容量监测测得的Δ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线血容量监测法可以替代离心沉淀法监测血容量,是一种简单、无创、连续性的监测方法。
王苏杭董春锋
关键词:血液透析干体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palindrome导管置换失功perm cath导管分析
2019年
目的总结3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palindrome导管置换失功permcath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总结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3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palindrome导管置换功能不良的permcath导管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1年的并发症情况。37例患者均为应用permcath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导管血栓形成、透析血流量不足等原因置换为新一代palindrome导管。结果 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皮下隧道出血7例(18.92%),隧道下血肿2例(5.41%),隧道感染1例(2.70%),导管血流量不足2例(5.41%),导管血栓形成3例(8.11%),导管感染1例(2.70%),导管脱出1例(2.70%),无气胸、神经损伤、心脏损伤、空气栓塞发生。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palindrome导管置换失功permcath导管,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后导管功能良好,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王苏杭董春锋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临床分析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例慢性肾衰竭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穿刺头静脉行造影检查后,于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做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观察术后患者血管内径、透析时实际血流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动静脉内瘘狭窄明显改善,血管内径由(1.4±0.2)mm增至(3.1±0.3)mm,透析时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由(117.0±13.0)ml/min增至(223.0±13.0)ml/min。结论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手段,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维护有重要价值。
郝立松曹道白音王青云董春锋苏日太董志永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血液透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