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悦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3篇易损斑块
  • 3篇疗效
  • 3篇斑块
  • 2篇血清
  • 2篇血性
  • 2篇血脂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因子
  • 2篇抑郁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疗效分析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进展性脑梗死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机构

  • 10篇南阳市第二人...

作者

  • 10篇韩悦
  • 5篇宋彦
  • 3篇李旭
  • 3篇陈博
  • 2篇张辉
  • 1篇刘娟
  • 1篇庄葛
  • 1篇丁旭萌

传媒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中抽取8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早期抗抑郁治疗)各40例,观察比较治疗状况,如神经功能、抑郁状况等。结果治疗前组间HAMD评分、CSS评分、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早期接受抗抑郁治疗,可显著改善其抑郁症状,利于神经功能康复,进而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韩悦
关键词:抗抑郁脑梗死抑郁神经功能康复
脑微出血与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脑微出血与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关系。方法对20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头CT、MRI和SWI序列扫描,根据头SWI序列将其分为脑微出血组(76例)和非脑微出血组(124例),均进行常规溶栓和抗栓治疗。结果2组发病3天、7天、10天和14天发生出血性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微出血是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庄葛宋彦韩悦
关键词: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
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艾地苯醌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血清单胺类递质含量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介素-23、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单胺类递质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5-羟吲哚乙酸水平低于对照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艾地苯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清单胺类递质含量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韩悦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抑郁症艾地苯醌血清炎性因子
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颅内动脉易损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8水平及颅内动脉易损斑块情况,探讨其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受试者在第1和3 d评分,NIHSS评分变化幅度(ΔNIHSS评分)≥2分的29例受试者纳入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组,ΔNIHSS评分<2分的41例受试者纳入非进展性脑梗死(Non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NPCI)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受试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8的水平进行检测,通过对受试者大脑中动脉HRMRI进行扫描,分析斑块出血、脂质核坏死、纤维帽较薄/破裂等易损斑块特征情况。结果NPCI组和PCI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8相比较,PCI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8水平均有所升高(t=6.134、13.164、9.082;均P<0.05);NPCI组和PCI组大脑中动脉(MCA)(M1)斑块内出血、脂质坏死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CI组和PCI组相比较,PCI组患者两组MCA(M1)斑块的纤维帽较薄/破裂发生率高于NPCI组。(χ^(2)=17.76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ΔNIHSS评分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8和纤维帽较薄或破裂呈正相关(r=0.604、0.755、0.576、0.361,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8水平及颅内易损斑块与PCI发生度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PCI有效指标。
韩娟宋彦刘娟韩悦陈博许超峰王民珩
关键词:IL-18易损斑块进展性脑梗死
血脂康胶囊联合曲克芦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血脂康胶囊与曲克芦丁联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曲克芦丁注射液,360 mg加入生理盐水150 mL,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血脂康胶囊,2粒/次,2次/d。两组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指数(Barthel)、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血管间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肢体无力、肢体麻木感、头痛、眩晕等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而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Barthel指数和NIHS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P-PLA2、HMGB1、ox-LDL、VCAM-1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克芦丁与血脂康胶囊协同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脑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韩娟宋彦李旭韩悦张辉
关键词:血脂康胶囊曲克芦丁注射液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研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某院2016年5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阿司匹林)和研究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各40例,比较治疗效果,如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95%)高于对照组(75%)(P<0.05)。治疗前组间NIHSS评分差异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组间PT、APTT、PAR、LVEF指标差异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PAR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APTT、PT比较,差异较小(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7.50%)低于对照组(35%)(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高效且安全,可显著缓解其神经功能,改善其PT、APTT等指标。
韩悦
关键词:脑梗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与康复用固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检查与康复用固定装置,本发明涉及神经内科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体,所述装置体的内侧面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装置体顶部的中部位置开设有开槽。该神经内科检查与康复用固定装置,装置体的底部通过螺栓与病床的...
韩娟张辉宋彦许超峰陈博韩悦王民珩
血小板CD26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进展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及血小板活化功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探讨血小板CD26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进展组58例和非进展组62例,58例同期进展性脑梗死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分析各组所占得比率;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组血小板CD26p的水平和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比较各组血小板CD26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结果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比率、血小板CD62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展组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比率、血小板CD62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中不稳定斑块患者血小板CD62p、MCP-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患者。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血小板CD62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脑梗死进展有关;血小板CD62p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的高低与斑块性质有关。
韩悦宋彦丁旭萌李旭
关键词: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进展性脑梗死颈动脉易损斑块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和血脂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癫痫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脂、认知功能改善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从我院2016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癫痫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对照组给予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LDL-C、TC、TG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接受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可显著控制其血脂、缓解神经损伤,改善认知功能,疗效突出。
韩悦
关键词:癫痫拉莫三嗪丙戊酸血脂
基于炎症因子水平和颅内动脉易损斑块参数构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模型
2024年
目的基于炎症因子水平和颅内动脉易损斑块参数构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模型,并完成预测价值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收治的老年TIA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的分配比例分为建模组210例和验证组90例;建模组患者根据住院7d随访记录进展为脑梗死与否分为非脑梗死组与脑梗死组;收集建模组患者包括炎症因子指标与颅内动脉易损斑块参数在内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非脑梗死组与脑梗死组的组间单因素分析以确定收集信息中影响患者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对相关因素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独立影响因素,并以独立影响因素为基础,结合验证组资料收集,通过R软件完成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验证与价值分析。结果建模组老年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47例,进展率为22.38%(47/210);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的占比、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颅内动脉易损斑块的重构、负荷、强化程度等均是影响患者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P均<0.05),其中血清IL-6,CRP水平与颅内动脉易损斑块的负性重构、负荷、强化程度等为影响患者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显示,校准图显示预测模型性能良好;建模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07;验证组ROC的AUC为0.950,校正曲线拟合度良好(P均<0.05)。结论基于炎症因子水平和颅内动脉易损斑块参数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老年TIA后进展为脑梗死风险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或可通过模型筛选脑梗死高风险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预防脑梗死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韩娟李旭韩悦陈博许超峰王民珩陈亚伦
关键词:脑梗死炎症因子易损斑块列线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