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展
- 作品数:20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表皮细胞与角膜上皮细胞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技术比较人表皮细胞与角膜上皮细胞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10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国家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完成。分别培养人表皮细胞与角膜上皮细胞,裂解原代细胞抽提总蛋白,精确定量后进行双向电泳,扫描电泳凝胶获得二维总蛋白图谱。图谱使用软件辅助比较分析,找出差异表达点,从凝胶中抠取差异点,胶内酶解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串级质谱法鉴定差异蛋白。结果:人表皮细胞与角膜上皮细胞蛋白质凝胶分析获得600余个清晰的蛋白质斑点,在比较分析出的26个差异点中初步鉴定出4个差异表达蛋白,分别是细胞内氯离子通道1、Psoriasin、乳酸脱氢酶B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结论:人表皮细胞与角膜上皮细胞在蛋白质表达上有较高的相似性以及较好的可比性,为探索表皮细胞横向分化成角膜上皮细胞的分子机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提供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法。
- 林永亮黄冰廖东江高楠葛坚林少春贾秀华罗挺彭展徐晓平
- 关键词:表皮细胞角膜上皮细胞蛋白质组
- 小鼠酪氨酸酶siRNA的体外有效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RNAi技术,筛选出针对小鼠酪氨酸酶的有效siRNA,为酪氨酸酶异常等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制作及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针对小鼠酪氨酸酶mRNA的不同干扰片段分别转染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系,同时采用阴性干扰片段转染作为阴性对照,单纯脂质体转染作为空白对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酪氨酸酶活性测定和黑色素含量测定3种方法分3个时间点于转染后24、48、72 h对不同组的细胞干扰结果进行检测。结果siNM-011661-001、siNM-011661-002、siNM-011661-003三个干扰片段均能在转染后发挥一定的干扰作用,其中siNM-011661-001在转染后发挥的干扰效果最强,在降低酪氨酸酶基因mRNA表达、酶活性、以及黑素含量三方面分别能起到82.81%、64.73%、52.53%的抑制作用。结论针对小鼠酪氨酸酶的siNM-011661-001序列能在转录后水平发挥高效、稳定的基因沉默作用,是发挥RNAi的优势序列。
- 贾秀华黄冰庄菁朱翔廖东江葛坚林少春徐晓平彭展
- 关键词:RNAI酪氨酸酶B16细胞
- SiRNA技术下调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SO-RB50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研究
- 目的:应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沉默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SO—RB50中凋亡抑制因子sur- vivin的表达,观察其干扰效果及对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化学法合成针对人survivi...
- 李永平聂莉彭展张卉颖张波
- 文献传递
- -70℃反复冻融对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70℃反复冻融对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 OCM—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OCM—1细胞经冻融处理后,使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的杀伤情况,采用克隆(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生长能力,用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
- 刘斌李永平张波张文忻李彦峰彭展
- 关键词: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
- 文献传递
- 猴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索猴表皮干细胞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方法:将猴皮肤标本剪成皮条,加入0.25%胰酶浸泡过夜;然后去除角质层,刮上皮面获取表皮细胞进行培养。取第2-4代的细胞,经消化后,用Ⅳ型胶原黏附法获得为快吸附的表皮细胞。对快吸附的表皮细胞行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快吸附细胞从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呈现表皮干细胞的特性:β1整合素、K15和α6整合素阳性,而CD71和K1/K10阴性。结论:所采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和培养条件适合猴表皮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及生长。
- 张可飞黄冰葛坚王智崇陈系古高楠彭展李彦峰
- 关键词:恒河猴表皮干细胞
- 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OCM-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的分离纯化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分离及纯化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中的肿瘤干细胞。方法将OCM-1细胞复苏,使用Dubecco标准改良Eagle培养基(DMEM/F12)培养后,改用无血清化学限定培养基(SFM),并分离纯化培养肿瘤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133的表达比率,并对第六代细胞进行神经RNA结合蛋白(musashi-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比率。结果在标准DMEM/F12培养基中贴壁生长的OCM-1细胞用SFM培养基培养后,贴壁细胞显著减少,至第6代时细胞均为悬浮团状集落生长,呈现典型的干细胞生长方式。在不同代的细胞中,CD133均有阳性,未经过分离的OCM-1细胞、经过SFM培养并分离的第1、2代OCM-1细胞的阳性比率分别是2.5%、21.7%、57.8%,第6代的细胞CD133阳性比率达到79.8%,musashi-1强阳性表达。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存在肿瘤干细胞。使用干细胞培养液培养,并通过限制分化、连续传代的方法,可分离纯化出悬浮克隆集落生长的干细胞。
- 刘斌李永平彭展
- 关键词:脉络膜肿瘤
- 体外培养鉴定恒河猴结膜上皮细胞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通过在体外培养鉴定恒河猴结膜上皮细胞,探讨结膜上皮细胞的正常的生长环境,为深入研究眼表疾病的发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取健康恒河猴结膜上皮在体外进行分离培养,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后进行鉴定。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免疫化学,以及RT-PCR技术进行鉴定。【结果】恒河猴结膜上皮细胞在24 h内从组织块爬出,上皮细胞成层状向周边铺展,平均7 d左右细胞可以融合成单层。原代培养生长的细胞以结膜上皮细胞为主,混杂有少许的成纤维细胞。传至第3代细胞,基本纯化为上皮细胞,无成纤维细胞混杂。原代和第1、2、3代的结膜上皮细胞,皆呈现细胞胞浆粘蛋白4和角蛋白4阳性。但是,原代的部分细胞呈现MUC5AC和角蛋白7染色阳性,第1代少数细胞染色阳性,而第3代细胞基本上未见阳性细胞。原代培养的细胞进行RT-PCR检测,显示421 bp和632 bp明亮的特异性条带。【结论】对恒河猴结膜上皮体外取材培养,可以获取纯度较高的结膜上皮细胞,其生理特征与体内相同,可以在体外模拟类似的眼表环境。
- 卢蓉张新春黄丹平黄冰彭展
- 关键词:结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恒河猴
- SiRNA技术下调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SO—RB50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研究
- 目的:应用 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沉默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 SO-RB50中凋亡抑制因子 sur- vivin 的表达,观察其干扰效果及对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化学法合成针对人 s...
- 聂莉李永平彭展张卉颖张波
- 文献传递
- 反复-70℃冻融对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OCM-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的杀伤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反复-70℃冻融对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OCM-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复苏OCM-1细胞,使用标准DMEM/F12培养基培养后,改用无血清化学限定培养基(serum-freemedium,SFM)培养,并分离纯化肿瘤干细胞(choroidalmelanomastemcells,CMSCs)。分别对OCM-1和纯化的CMSCs反复-70℃冻融后,MTT比较杀伤比率的差异。光镜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在标准DMEM/F12培养基中贴壁生长的OCM-1细胞,使用SFM培养基培养后,贴壁细胞明显减少,第6代的CMSCs细胞,均为悬浮团状集落生长,呈现典型的干细胞生长方式,CD133阳性比率达到79.8%,Musashi-1强阳性表达。MTT比色法显示,反复-70℃冻融对OCM-1和CMSCs的杀伤比率存在显著差异。光镜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冻融后OCM-1细胞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而CMSCs则以坏死为主,凋亡细胞少见。结论:反复-70℃冻融对分化良好的OCM-1细胞主要是诱导其凋亡。而OCM-1中存在的肿瘤干细胞CMSCs对冷冻更加敏感,冻融后大量死亡,这是肿瘤在冷冻治疗后发生退变消失的根本原因。
- 刘斌李永平张文忻彭展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
- 猴表皮干细胞横向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表皮干细胞可以作为角膜上皮细胞的替代物,在自体眼表修复及组织工程生物角膜的构建中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将体外分离培养的2~4代猴表皮干细胞和人角膜缘基质组织及角膜上皮细胞进行共培养Crranswell法),于共培养前后使用流式细胞仪、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其分化情况进行检测和鉴定.并于第2,4,6,8和10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皮干细胞转分化的比率.实验采用条件培养基诱导法作为对照.表皮干细胞在共培养前表达表皮干细胞标志,K15和整合素β1阳性,K3/K12阴性;共培养后转为表达K3/K12,从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现出角膜上皮细胞的特征,但是条件培养基诱导法阳性率较低.可见,表皮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在角膜缘基质组织及角膜上皮细胞的调控下,可以横向分化为类角膜上皮细胞,有可能重建角膜上皮,进行自体生物角膜的构建.
- 高楠王智崇黄冰葛坚陈系古卢蓉张可飞范志刚卢丽彭展崔光辉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角膜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