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言 作品数:5 被引量:37 H指数:3 供职机构: 达州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BDT)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接受VTD方案治疗的73例MM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40例传统长春新碱+蒽环类+地塞米松+沙利度胺(VADT)方案化疗的MM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随访6月~2年,分析病情转归及不良反应。结果VTD用于初治和复发和(或)难治MM患者OR明显高于VADT组(P<0.05)。VTD组初治MM的OR也明显高于VADT组(P<0.05)。VTD治疗复发和(或)难治MM的有效率与VADT组无明显差异(P>0.05)。VTD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症状、感染、周围神经病变及血小板减少。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治疗MM缓解率高,副作用少且轻微,可首选用于治疗初治及复发和(或)难治MM患者。 陈思言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地塞米松 沙利度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优势。方法按照治疗方案将收治的96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分为实验组43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和对照组53例采用单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临床疗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3年生存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疗程结束时总有效率为74.4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1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改善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情况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陈思言 杨丽华 乔爱国 何洁琼 李小丽 周瑜关键词:利妥昔单抗 化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iR-34a、FOXP1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微小RNA(miR)-34a、叉头框蛋白P1(FOXP1)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经达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确诊的DLBCL组织79例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6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4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FOXP1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4a与FOXP1的相关性。随访并分析不同miR-34a、FOXP1表达的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DLBCL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低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FOXP1的表达水平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组织中miR-34a与FOXP1具有负相关关系(r=-0.528,P<0.05);与临床分期Ⅰ~Ⅱ期、LDH正常、IPI评分0~1分、GCB亚型DLBCL组织比较,临床分期Ⅲ~Ⅳ期、LDH升高、IPI评分≥2分、Nom-GCB亚型DLBCL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FOXP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表达水平≥中位数的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较miR-34a表达水平<中位数的DLB CL患者延长,FOXP1表达水平≥中位数的DLB CL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较FOXP1表达水平<中位数的DLBCL患者缩短。结论miR-34a低表达、FOXP1高表达与DLBCL的病理进展及预后恶化有关。 陈思言 杨丽华 张伶莉 董事 李亚琼 龚吉昌 罗河 魏中华 李先莉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miR-448和KDM2B的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448和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2B[lysine(K)-specific demethylase 2B,KDM2B]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3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DLBCL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5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lymph node hyperplasia,RHL)组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检测DLBCL组织与RHL组织中miR-448和KDM2B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KDM2B蛋白表达水平,分析miR-448和KDM2B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earson分析miR-448和KDM2B表达水平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miR-448和KDM2B表达与DLBCL患者生存率的关系以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DLBCL组织中miR-448表达水平为0.65±0.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73,P<0.001);DLBCL组织中KDM2B mRNA表达水平为2.89±0.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58,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LBCL组织中KDM2B蛋白阳性表达率(72.16%vs 22.0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61,P<0.001);miR-448和KDM2B表达与Ann Arbor分期、IPI评分、Hans分型有关(χ^(2)=4.227~12.960,均P<0.05);与年龄、性别、LDH水平、ECOG评分和有无B症状无关(χ^(2)=0.072~3.726,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iR-448和KDM2B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02,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iR-448高表达组DLBCL患者三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miR-448低表达组患者(55.53%vs 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4,P=0.006)。KDM2B阳性表达组DLBCL患者三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患者(31.73%vs 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7,P=0.006);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95%CI=1.567~4.012,P=0.005),miR-448(95%CI=2.213~4.478,P= 陈思言 张伶莉 杨丽华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