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清华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达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剖宫产
  • 2篇剖宫产产妇
  • 2篇护理
  • 2篇产妇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苯丙酮...
  • 1篇新生儿疾病
  • 1篇新生儿疾病筛...
  • 1篇抑郁
  • 1篇抑郁患者
  • 1篇筛查结果
  • 1篇筛查结果分析
  • 1篇社会功能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术后
  • 1篇先天
  • 1篇先天性
  • 1篇先天性甲状腺...
  • 1篇先天性甲状腺...
  • 1篇母乳

机构

  • 4篇达州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周清华
  • 2篇王英

传媒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外妇儿健康...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护理路径在剖宫产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剖宫产产妇健康教育中德应用。方法:将348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74例与观察组1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根据临床路径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产妇健康教育所掌握情况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产妇的康复,提高护理效果和产妇的满意度。
周清华王英
关键词:护理路径剖宫产健康教育
剖宫产产妇术后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体会
2016年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剖宫产术后的 180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母乳喂养的建立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第三天泌乳量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术后产后母乳喂养有良好的效果,不但促进产妇早期恢复与泌乳,还可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有利于母婴的健康。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一定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推广使用。
周清华
关键词:剖宫产护理干预
2008-2018年达州市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2008-2018年达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结果,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8年达州市中心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PKU筛查先后采用细菌抑制法、荧光法测定血苯丙胺(PHE)浓度,CH筛查先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甲状腺素(TSH)浓度。各年趋势变化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达州市2008-2018年新生儿疾病筛查数量逐年增加,而筛查率分别为17.89%、29.74%、37.77%、39.77%、45.51%、52.86%、68.31%、73.21%、75.08%、80.32%和82.61%,呈逐年增高趋势(χ2趋势=2.448 21,P<0.05),2018年筛查数量达3 725人,筛查率达82.61%;2008-2018年达州市检出PKU阳性89例,阳性检出率0.36%(89/24 777),其中高TSH血症44例(0.18%),检出CH阳性36例,阳性检出率0.15%(36/24 777),其中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HPA)17例(0.07%),2008-2018年达州市中心医院PKU与CH阳性检出率呈升高趋势(χ2趋势=4.459、6.698,P<0.05);达州市中心医院2008-2018年新生儿筛查阳性患儿召回率呈增加趋势。结论 2008-2018年达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疾病(PKU、CH)筛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可早发现新生儿疾病,为其早期干预提供有价值的医学数据,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
杨永兰廖亚玲周清华张业琼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以家庭支持为主的干预对城市产后抑郁患者社会功能、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以家庭支持为主的护理干预对城市产后抑郁患者社会功能、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50例城市产后抑郁妇女按妊娠时间编号,然后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支持为主的护理干预。采用相关常用量表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与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3项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干预组=14.33,34.94,38.73;t对照组=14.33,34.94,38.73;P〈0.05),且护理后干预组EPDS评分和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6.10,-4.57,-3.00;P〈0.01)。两组护理前社会支持度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干预组=11.25,28.62;t对照组=2.71,20.55,P〈0.05),且护理后干预组SSRS评分、SCS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35,9.18;P〈0.01)。护理结束时,干预组汉化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5.11,4.10,5.08,2.34,3.84;P〈0.05)。结论:对城市产后抑郁患者而言,以家庭支持为主的护理干预对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转变应对方式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突出作用。
王晓菊王英周清华杨永兰
关键词:城市产后抑郁家庭支持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