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先锋 作品数:5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 潢川县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外周血TLR_(4)表达与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2021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_(4))表达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潢川县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PCI术后24 h检测外周血TLR_(4)及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后随访1 a,并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和预后不良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预后与外周血TLR_(4)、cTnⅠ、CK-MB的相关性;分析外周血TLR_(4)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97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中预后良好者72例,占74.23%,预后不良者25例,占25.77%;预后良好组患者外周血TLR_(4)、血清cTnⅠ、CK-MB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预后与外周血TLR_(4)、血清cTnⅠ、CK-MB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患者血清cTnⅠ、CK-MB预测急性心肌梗死PCI预后AUC>0.7,外周血TLR_(4)预测的AUC>0.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预后与外周血TLR_(4)表达密切相关,且可根据外周血TLR_(4)表达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 胡文 魏欣 彭先锋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清SP-D、KL-6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A,SP-D)与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潢川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30例发生ILD的RA患者,将其纳入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未发生ILD的RA患者,将其纳入B组。均在入组时测定其血清SP-D、KL-6水平,分析血清SP-D、KL-6水平与RA患者发生ILD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血清SP-D、KL-6水平均高于B组患者(P<0.05);随着RA患者病情活动度的加重,血清SP-D、KL-6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的tau-b(K)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SP-D、KL-6水平与RA患者病情活动度均呈正相关(r=0.863、0831,P均<0.001);经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SP-D、KL-6水平与RA患者发生ILD有关,血清SP-D、KL-6水平升高是RA患者发生ILD的风险因子(OR>1,P<0.05)。结论:血清SP-D、KL-6是RA患者发生ILD的风险因子,血清SP-D、KL-6高表达与RA患者发生ILD密切相关。 彭先锋 周加华 刘建磊 牛芹芹关键词:肺间质病变 肺表面活性蛋白A 血清cTn Ⅰ水平与病毒性心肌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水平与病毒性心肌炎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以指导后续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预后的改善。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8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前测定所有患者血清cTn Ⅰ水平,治疗完成后,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效果不佳组11例和良好组72例,比较两组血清cTn Ⅰ水平,分析血清cTnⅠ水平对病毒性心肌炎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与预测价值。结果 8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治疗效果不佳发生率为13.25%;治疗效果不佳组血清cTn Ⅰ水平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二元回归分析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显示,血清cTn Ⅰ过表达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cTn Ⅰ检测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预测的AUC为:0.893,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清cTn Ⅰ水平过表达将预测病毒性心肌炎抗病毒治疗效果,早期检测病毒性心肌炎血清cTn Ⅰ水平,可以预测治疗效果不佳风险,并指导早期治疗方案的合理调整。 胡文 魏欣 彭先锋关键词:抗病毒治疗 传统三联疗法与序贯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传统三联疗法与序贯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序贯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Hp根除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71.4%,两组患者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均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给予消化性溃疡患者序贯三联疗法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可提高Hp根除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陈劲松 许建琴 彭先锋关键词:传统三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损害发生的高危因素 2022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78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肾损害发生情况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可能影响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结果:78例SLE患者发生肾损害46例(58.97%),未发生肾损害32例(41.03%);发生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肥胖,高血压,血尿酸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肥胖,高血压,血尿酸水平高是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OR>1,P<0.05)。结论:肥胖、高血压、血尿酸水平是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 彭先锋 周加华 刘建磊 牛芹芹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损害 肥胖 血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