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小兵

作品数:9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脑出血
  • 3篇出血
  • 2篇炎症
  • 2篇神经内镜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清除术
  • 2篇内镜
  • 2篇基底
  • 2篇高血压
  • 2篇灌注
  • 1篇地平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灌注
  • 1篇血泡样动脉瘤
  • 1篇血清
  • 1篇血清MMP-...

机构

  • 8篇惠州市第三人...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8篇魏小兵
  • 3篇龙青山
  • 2篇刘洋
  • 1篇任为国
  • 1篇苏艳玲
  • 1篇李强
  • 1篇余永强
  • 1篇郭旭利
  • 1篇叶晓云
  • 1篇文世宏
  • 1篇李雪松

传媒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心电图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微球囊辅助脑造通器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微球囊辅助脑造通器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行微球囊辅助脑造通器在神经内镜下清除血肿;对照组51例,行传统骨瓣(或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预后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1 d行常规CT检查以了解血肿清除情况。治疗组平均清除率为(90.5±5.3)%,对照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78.7±11.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治疗组ADLⅠ级4例,Ⅱ级15例,Ⅲ级14例,Ⅳ级13例,死亡0例;对照组ADLⅠ级5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25例,死亡0例。治疗组ADL效果良好33例(Ⅰ~Ⅲ级),效果不良13例(Ⅳ~Ⅴ级)。对照组ADL效果良好26例(Ⅰ~Ⅲ级),效果不良25例(Ⅳ~Ⅴ级);两组恢复良好率分别为71.7%(33/46)和51.0%(26/51),治疗组预后ADL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相比于显微镜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血肿清除率提高,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能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较高。微球囊辅助脑造通器提高了神经内镜手术的可视性及安全性,在保证降低手术人为创伤的条件下,达到了微侵袭神经外科所要求的以最小创伤取得最佳手术效果的目的,进一步扩大了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范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永珍文世宏张立阳龙青山谭杨劲温一奇魏小兵余永强李雪松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神经内镜外科
锁孔清除术与穿刺抽吸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NSE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采取不同微创术式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68例基核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穿刺组(n=34,采取穿刺抽吸术)与锁孔组(n=34,采取锁孔清除术),对疗效及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锁孔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穿刺组(P <0.05);锁孔组的血肿清除率、ADL评分高于穿刺组,引流管拔除时间较穿刺组明显要短(P <0.05);术后14天时,锁孔组的NIHSS评分及血清NSE水平均较穿刺组明显要低(P <0.05);两组的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基核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锁孔清除术早期血肿清除率高,患者的短期预后更好,值得推广。
魏小兵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穿刺抽吸术基底核区
外泌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和MAPK-Cx43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VECExo)。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HUVEC-Exo治疗MCAO (HUVEC-Exo+MCAO)组,各组均n=10。其中,HUVEC-Exo+MCAO组按HUVEC-Exo干预浓度不同设为3个亚组(分别为10、20和30μg·mL;亚组),经立体定向微量注射器注入大鼠脑部。体外建立星形胶质细胞糖氧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设为OGD/R组,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不进行处理。HUVEC-Exo+OGD/R组(HUVEC-Exo 10μg·mL^(-1)处理OGD/R星形胶质细胞24 h)。观察外泌体对I/R导致的大鼠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用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外泌体对OGD/R组的炎症因子和MAPK-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MCAO组比较,HUVEC-Exo+MCAO 10、20和30μg·mL^(-1)亚组的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OGD/R组比较,HUVEC-Exo+OGD/R组IL-6、IL-8、TNF-α表达下降(均P<0.05),MAPK-Cx43和磷酸化Cx43蛋白表达显著抑制(P<0.05)。结论 HUVEC-Exo可显著减少I/R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并且抑制OGD/R星形胶质细胞的炎症因子和MAPK-Cx43信号蛋白的表达。
魏小兵温一奇李素美胡永珍刘洋龙青山黄楚涛刘惜弟
关键词:炎症
显微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临床研究
2019年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11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及术后的经验教训。结果 11例患者均采用开颅手术的方式,术后恢复良好者共有8例,出现脑梗塞者共3例,2例发生瘤颈撕裂,再次调整动脉瘤夹后顺利夹闭;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6个月时患者的Rankin量表评分2分以下者6例,3分者3例,失访1例,复发1例。结论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患者可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同时需要在术前对患者的侧支循环情况进行准确评估,掌握显微技巧,且重视术后随访工作。
温一奇黄楚涛李素美魏小兵
关键词:显微手术颈内动脉动脉瘤
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辅用尼莫地平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辅用尼莫地平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辅用尼莫地平。比较2组患者疗效、NIHSS评分、SSS评分、血肿量、周围水肿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NIHSS评分、SSS评分、血肿量、周围水肿量显著优于对照组(χ2/t分别=17.115、8.591、7.227、18.611、13.885,P<0.001)。结论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辅用尼莫地平疗效确切,可有效地减轻血肿及改善神经缺损。
魏小兵
关键词:高血压尼莫地平
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患者一般临床特征调查表对15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数据采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154例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患者中有75例(48.7%)患有抑郁症。其中实体肿瘤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9.3%(70/142),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1.7%(5/12)。抑郁发生与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性别、患者自我健康关注度以及日常锻炼习惯等因素无关,而老龄、晚期、慢性癌痛及一般体力状况较差等相关因素群体的抑郁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中抑郁发生率较高。对于具有老龄、晚期、伴有慢性癌痛及一般体力较差等因素的患者,需要进行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肿瘤治疗依从性。
李强苏艳玲任为国郭旭利魏小兵
关键词:恶性肿瘤抑郁症
已防腐固定尸头标本的血管灌注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对已经进行防腐固定处理的尸头标本进行血管灌注的合理方法。方法于2017年5~7月对我院保存的已经用福尔马林进行过防腐固定处理的尸头标本共计20例进行血管灌注,观察灌注后标本的状态并分析影响灌注效果的因素。结果尸头标本经过合理的灌注操作以后,标本清晰完整,各组织以及血管有了明显的区分,而且血管通过灌注液的充盈,可以更加明显地显示重要的分支和血管发生的变异,有利于辨认与学习。结论灌注操作之前合理选择软化剂等进行软化浸泡、对要灌注的血管进行机械性冲洗对灌注完成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温一奇赖赞区叶晓云魏小兵
关键词:血管灌注防腐固定
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症因子、预后及血清MMP-9、GM-CSF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索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症因子、预后及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2017年2月-2022年2月收治,采用非随机对照法,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运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8例为对照组,运用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9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 d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MMP-9、GM-CSF水平及预后整体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血肿清除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
魏小兵温一奇李素美胡永珍刘洋龙青山黄楚涛刘惜弟
关键词:神经内镜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炎症因子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