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艳 作品数:18 被引量:90 H指数:6 供职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历史地理 文化科学 理学 更多>>
1961~2013年山东省极端低温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选取1961~2013年山东省15个气象站点的日最低气温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山东省极端低温事件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主要结论:(1)过去53年,受地理位置(海洋、地形、纬度等因素)影响,山东省极端低温事件的均温由东至西阶梯状降低,泰山地区为均温最低值区;极端低温事件频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2)山东省极端低温事件的均温呈升高趋势,且频数呈减少趋势,说明山东省平均温度具有升高趋势,其中山东省北部(惠民、龙口等地)升温较其他地区显著;1980s极端低温事件均温和频数均发生突变,1980s以后山东省平均温度显著升高,与IPCC报告的结果一致. 赵国永 韩艳 丁玲 江蕾蕾 向梅关键词:极端低温事件 突变分析 1951—2014年淮河流域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017年 以1951—2014年淮河流域29个站点月均温为研究对象,运用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距平、累积距平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均温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51—2014年,年和四季均温具有升高趋势,年、春、秋和冬季升温趋势较显著,夏季升温趋势不显著,响应了全球变暖大背景.(2)20世纪90年代中期,年、春和秋季均温发生暖化突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冬季均温发生暖化突变,1960年夏季均温发生降温突变.(3)空间上,流域内自南向北年均温逐渐降低,且各地具有暖化趋势.(4)受海洋影响,山东省和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春季和夏季均温低于流域内同纬度内陆地区,秋季和冬季均温高于流域内同纬度内陆地区.(5)山东省东部和江苏省年均温升高与年降水量显著减少有关,郑州和开封等地区年和四季均温升高与人类活动有关. 韩艳 赵国永 郭雪莲关键词:淮河流域 均温 1961—2013年河南省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2018年 以1961—2013年河南省17个站点逐日降水量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Sen′s倾向估计、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11个极端降水指数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过去53年,河南省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不显著。(2)河南省区域内,东南部极端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大于西北部。过去53年,商丘和西华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显著增加,而安阳、新乡、孟津、三门峡等地显著减少。(3)将河南省极端降水指数与其他区域进行了比较表明,极端降水指数存在区域性差异。(4)极端降水指数与纬度因素之间相关性强于经度和海拔因素。(5)除CDD指数外,其余指数与年总降水量均具有较高相关性。其中,极端降水量(R95p)、年降水日数降水量(R10,R20和R25)对年总降水量贡献最大。 赵国永 赵国永 刘明华 韩艳 时海萍 刘明华 郭伊利 乔强关键词:极端降水指数 1951—2014年淮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 2017年 以1951—2014年淮河流域29个站点月降水量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小波分析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降水量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51—2014年,年、春、夏和秋季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则具有不显著增加趋势.(2)春、秋和冬季易发生旱涝灾害,夏季降水量变化控制年降水量变化.(3)年降水量具有准2a和6a振荡周期.(4)东南部年和四季降水量多于西北部,这与我国年和四季降水量分布模式一致.(5)空间上,年和四季降水量变率中,年和夏季最大,降水量减少区域呈半环状包围降水量增加区域;整个流域冬季降水量几乎没有变化. 赵国永 韩艳 刘明华 郭雪莲 曹淑青关键词:淮河流域 降水量 最近150年气温升高的新认识 被引量:7 2016年 气象观测数据和地质记录数据显示最近150年气温呈升高趋势.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与太阳辐射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阳辐射量变化是控制地球上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根据地球轨道参数估算出来太阳辐射量变化,现今及未来约1万年太阳辐射量具有逐渐减少趋势,意味着气候逐渐变冷.最近150年气温升高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夸大了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结果.在万年时间尺度上,最近150年气温升高可以看作是逐渐变冷大背景下的次级波动,气候变暖是短暂的过程. 韩艳 赵国永 王义民 潘湘龙 江蕾蕾 向梅关键词:全球变暖 地质记录 我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分布及成因分析 2015年 运用数学统计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港澳台地区除外)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性,即"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侧名城数目较多,该线的西北侧名城数目较少,其中江苏省和山东省名城密度最大,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名城密度最小。这一空间分布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历史因素、经济发达程度、交通通达度的高低、政府的引导作用等因素有关。 刘明华 韩艳 闫燕飞关键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51-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极端气温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2017年 文中以1951-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34个站点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倾向估计、距平、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内蒙古极端气温事件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近64年,霜冻、结冰、冷昼日数具有显著降低趋势,其变化速率分别为:3.3d/10a、1.5d/10a、1.6d/10a;暖昼日数具有显著增加趋势,变化速率为1.7d/10a。(2)约以1980s中期为界,霜冻、结冰、冷昼日数距平和累计距平分为两段:前期大多数为正距平,累计距平具有升高趋势;后期变化特征与前期相反。约以1990s中期为界,暖昼日数距平和累计距平变化特征与霜冻日数相反。意味着极端低温事件指标(霜冻、结冰和冷昼日数)响应全球变暖时间早于极端高温事件指标(暖昼日数)。(3)结冰、冷昼和暖昼日数分别在1988年、1992年和1991年发生突变。(4)空间上,霜冻和结冰日数分布随纬度和海拔升高逐渐增多,体现地域分异规律。(5)冷昼和暖昼日数较大值主要集中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间地带。(6)全区各地霜冻、结冰和冷昼日数均具有减少趋势,暖昼日数具有增加趋势,与时间序列变化趋势一致。其中,人类活动程度较高地区,霜冻和结冰日数减少最显著,故人类活动对气温变化具有一定影响。 赵国永 赵国永 刘明华 韩艳 刘维真关键词:极端气温 信阳市地貌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首先,分析了信阳市地貌的基本特征,自南向北呈阶梯状分布,自西向东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其次,探讨了地貌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从农业的种植类型和生产规模两个方面进行直接分析,从地貌对气候、水文水系和水土流失等方面进行间接分析.最后,提出促进信阳市农业良性发展的根本措施:因地制宜发展小型农业类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赵国永 韩艳 于晓莉关键词:地貌 农业 生态农业 信阳市城区四季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2015年 以1951-2013年信阳市城区日均气温为研究对象,运用5日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对四季开始及持续时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过去63年,信阳市城区平均入春、入夏、入秋、入冬的时间分别为:3月26日、5月29日、9月19日和11月20日;(2)春季长度具有增加趋势,冬季长度具有缩短趋势,意味着1951-2013年信阳市城区年均温具有升高的趋势,与IPCC报告的结果相一致;(3)四季开始的时间及长度具有短的波动周期(10年内);(4)未来信阳市城区四季开始及持续时间变化趋势将延续过去63年变化. 赵国永 韩艳 闫军辉 江蕾蕾 向梅1961-2013年河南省气温要素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2015年 河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需要加强对河南气象要素研究,认识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本研究以1961—2013年河南省17个观测站月均温为研究对象,运用Mann-Kendall检验、R/S分析法和空间插值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2个方面分析气温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3年,年、春季、秋季、冬季和1月均温具有显著升高趋势,夏季和7月均温具有不显著降低趋势;(2)年、春季和秋季均温增温突变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冬季均温增温突变发生在1984年;21世纪初期以来,年、春季、秋季和冬季均温具有显著升高趋势;(3)通过R/S分析,未来河南省暖化的趋势将持续;(4)年和四季均温空间分布反映了地理学上2个重要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海拔较低的区域(东部、北部和南部)升温速率较高,海拔较高的区域(西部山区)升温速率较低;郑州、开封、新乡等地年和四季均温增温速率均是最大值,说明气温升高与人类活动有关;(5)近53年,不同时期的1月0℃等温线均位于淮河北侧,且具有较大的变幅,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今后运用1月0℃等温线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时需谨慎。 赵国永 韩艳 郭雪莲 闫军辉 向梅 江蕾蕾关键词: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