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建篪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子宫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宫内
  • 1篇调强
  • 1篇异位症
  • 1篇预后
  • 1篇孕酮
  • 1篇容积
  • 1篇术后
  • 1篇子宫内膜
  • 1篇子宫内膜异位
  • 1篇子宫内膜异位...
  • 1篇子宫腺
  • 1篇子宫腺肌
  • 1篇子宫腺肌症
  • 1篇左炔诺孕酮
  • 1篇左炔诺孕酮宫...
  • 1篇腺肌症
  • 1篇疗效

机构

  • 5篇郴州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吴建篪
  • 3篇邓婷
  • 1篇谭琛
  • 1篇于渊毅
  • 1篇李娜
  • 1篇邓婷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680例临床结果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680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80例患者中,年龄≤25岁77例(11.3%),年龄26~40岁者387例(56.9%),年龄41~55岁189例(27.8%),年龄≥56岁27例(4.0%),26~40岁的患者居多,相较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变情况比较,≤25岁组患者的病变主要为CINⅠ;26~40岁组患者的病变类型主要CINⅠ,同时也有CINⅡ、CINⅢ和浸润癌;41~55岁组患者的宫颈浸润癌发生率(26.98%)显著高于26~40岁组患者(2.58%),P<0.05。67例为宫颈浸润癌,其中有50例患者合并有中、重度宫颈糜烂。结论对年轻女性加强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有利于减少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降低宫颈浸润癌的发病风险。
吴建篪邓婷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发病情况
上皮膜蛋白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上皮膜蛋白1(EMP1)在浆液性卵巢癌(SO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MP1蛋白在306例SOC组织和8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χ^(2)检验比较不同EMP1蛋白表达水平的S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EMP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SOC组织EMP1蛋白高表达率为42.8%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12.9%(χ^(2)=25.661,P<0.001)。EMP1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14.251,P<0.001)和高FIGO分期(χ^(2)=6.954,P=0.008)呈正相关。EMP1蛋白高表达的SOC患者总生存率(χ^(2)=14.574,P<0.001)和无进展生存率(χ^(2)=4.683,P=0.031)均较低表达者降低。结论EMP1蛋白在SOC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上调与淋巴结转移和高FIGO分期相关,且可预测SOC患者预后不良。提示EMP1可能成为一个SOC早期诊断、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邓婷吴建篪谭琛于渊毅王茜李娜
关键词:卵巢癌浆液性预后
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2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可预测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指标。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确诊为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痛经、高泌乳素血症及黄体功能异常、韧带增粗或子宫骶结节、原发不孕、输卵管或卵巢粘连能够预测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得知能够作为预测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指标有痛经、韧带增粗或子宫骶结节、原发不孕。结论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测指标主要包括韧带增粗、原发不孕、子宫骶结节、痛经,观察这些指标并及早的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吴建篪邓婷
关键词: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并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其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纳入进行研究,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孕三烯酮口服治疗,观察组采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卵巢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均显著减少(P<0.05),而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促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在治疗后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其症状,且安全性可靠,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吴建篪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临床疗效
自动计划与人工计划在宫颈癌术后VMAT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自动计划与人工计划在宫颈癌术后患者容积弧形调强(VMAT)中的剂量学参数,对自动计划应用于临床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30例,将其作为对象展开临床分析与探究。采用Pinnacle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VMAT人工计划与自动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的D95、D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结果:人工计划与自动计划在D95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人工计划与自动计划在靶区Dmean、HI、CI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人工计划与自动计划在膀胱、骨、小肠、直肠、右侧股骨头及左侧股骨头的危及器官剂量体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VMAT自动计划与VMAT人工计划比较,自动计划的计划质量较高,可提高剂量参数合理性,应用Pinnacle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自动计划的宫颈癌术后VMAT计划,临床可行性较高,可将VMAT自动计划应用于临床宫颈癌术后放疗中。
吴建篪邓婷赵罂
关键词:宫颈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