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燕玲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矽尘
  • 5篇矽肺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3篇蛋白
  • 3篇上皮
  • 3篇上皮细胞
  • 3篇鼠肺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分化
  • 3篇肺泡
  • 3篇肺泡上皮
  • 3篇肺泡上皮细胞
  • 3篇分化
  • 3篇大鼠肺泡上皮...
  • 2篇荧光
  • 2篇荧光蛋白

机构

  • 6篇广东省职业病...
  • 4篇贵阳医学院
  • 3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妇幼保...

作者

  • 8篇燕玲
  • 6篇黄明
  • 4篇梁伟辉
  • 4篇曾小菁
  • 3篇周永梅
  • 2篇吴奇峰
  • 2篇黄汉林
  • 2篇黄永顺
  • 1篇李瑞文
  • 1篇程樱
  • 1篇陆丰荣
  • 1篇李斌
  • 1篇赖关朝
  • 1篇曹丹燕
  • 1篇曾子芳
  • 1篇陈铿铿
  • 1篇赵娜
  • 1篇张宗军
  • 1篇宋向荣
  • 1篇王艳艳

传媒

  • 4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广东省职业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染矽尘大鼠体内示踪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在染矽尘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取7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MSC,经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LV-e GFP)转染后,采用台盼蓝染色和CCK-8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活力及增殖能力。取同批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尘组,每组4只。染尘组以1.0mL质量浓度为40 g/L的矽尘混悬液气管内注入染尘,对照组气管内注入1.0mL生理氯化钠溶液。以转染后的BMMSC经尾静脉注入2组大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第1、2、3和4周取肺、肝、脾、心、肾脏和脑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LV-e GFP的BMMSC植入后在上述脏器组织的荧光分布,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计算组织荧光强度。结果感染复数为50时,BMMSC转染率达80.00%,绿色荧光表达强烈、持续,转染后BMMSC形态无改变;转染与未转染LV-e GFP的BMMSC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7±0.60)%vs(98.03±0.56)%,P>0.05]。BMMSC增殖能力在LV-e GFP转染处理的主效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转染LV-e GFP的BMMSC后第1周,2组大鼠各脏器组织切片镜下均可见荧光分布,其中染尘组大鼠肺脏组织切片各视野均可见较强荧光,持续至植入后第4周,以气管、血管及其周围组织荧光明显,肺泡及肺间质荧光也分布较多。植入转染LV-e GFP的BMMSC后,染尘组大鼠肺脏组织4个观察时间点荧光强度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且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减弱(P<0.01);染尘组大鼠肝脏和心脏组织4个观察时间点以及肾脏组织第2、3和4周的荧光强度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染尘组大鼠脾脏组织第1和2周的荧光强度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第3和4周的荧光强度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染尘组大鼠脑组织第1周的荧光强度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染尘组大鼠肺脏组织第1和2周荧光强
周永梅黄明燕玲曾子芳吴奇峰梁伟辉曾小菁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矽肺绿色荧光蛋白示踪归巢
染矽尘大鼠肺泡上皮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染矽尘大鼠肺泡上皮细胞(AEC)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AEC。方法随机取6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SD大鼠,以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MSCs。随机取同批大鼠6只,其中3只以1.0 m L质量浓度为40 g/L的矽尘混悬液一次性气管内注入制作染矽尘模型,另3只注入0.9%氯化钠溶液1.0 m L,上述2种大鼠均采用免疫粘附纯化法培养AEC。设置实验组(BMMSCs与染矽尘大鼠AEC共培养)、对照A组(BMMSCs和正常大鼠AEC共培养)和对照B组(BMMSCs单独培养),于共培养第4和8天,以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BMMSCs形态变化,对BMMSCs进行水通道蛋白5(AQP5)和表面活性蛋白C(SP-C)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分别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IFM)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其荧光表达,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2种蛋白的荧光积分光密度(IOD)。结果细胞共培养后,实验组和对照A组的BMMSCs逐渐从长梭形向立方形和多边形转化,第8天时变化较第4天更明显,对照A组BMMSCs形态变化无实验组明显,对照B组BMMSCs的形态无明显变化。IFM和LSCM下,在共培养第4和8天,实验组、对照A组BMMSCs均可见呈绿色荧光的AQP5和红色荧光的SP-C表达,对照B组BMMSCs均可见少量AQP5绿色荧光表达,均无SP-C红色荧光表达。2种显微镜下均观察到,于共培养第4和8天,实验组BMMSCs的2种蛋白荧光IOD值均较同时间点对照A组和对照B组增强(P<0.01),对照A组BMMSCs的2种蛋白荧光IOD值均较同时间点对照B组增强(P<0.01);实验组和对照A组BMMSCs在共培养第8天时间点2种蛋白的荧光IOD值均较同组第4天时间点增强(P<0.01)。结论染矽尘大鼠AEC能有效诱导BMMSCs分化成AEC。
燕玲黄明张宗军曹丹燕赵娜张应洵曾小菁梁伟辉黄汉林黄永顺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共培养分化水通道蛋白5
染矽尘大鼠肺泡上皮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染矽尘大鼠肺泡上皮细胞(AEC)体外共培养后能否分化为AEC,并对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倒置荧光显微镜两种观察方法进行比较. 方法: 分别采...
黄明燕玲张宗军曹丹燕赵娜张应洵曾小菁梁伟辉
关键词:矽肺肺泡上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
文献传递
不同方式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染矽尘大鼠体内的归巢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染矽尘大鼠体内能归巢到受损肺部,但何种植入途径在体内的归巢效果更好尚不清楚。目的:动态比较观察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染矽尘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供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Lv-e GF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受体大鼠用气管内注入法染尘,再随机分为经静脉组和经气管组,将转染Lv-e GF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经静脉、气管途径注入大鼠体内,在移植后的第1,2,3,4周处死大鼠,取心、肝、脾、肺、肾、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图文分析软件计算荧光强度。结果与结论:两组大鼠肺组织均可见强烈、分布广泛且持续的绿色荧光,尤以气管、血管周围明显;两组荧光强度均随时间延长呈轻度减低趋势,但两组每周的荧光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大鼠其余各脏器早期也均可见荧光,其中肝、脾、心脏组织荧光强、分布广,肾、脑组织荧光相对较弱、分布较稀疏;随时间推移,各组织荧光均逐渐减弱,面积逐渐减少,到后期仅肝、脾组织可见到较弱、散在荧光分布,脑组织荧光几乎不可见。在同一时间点,两组除第1周脑组织荧光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和气管两种途径植入染矽尘大鼠体内归巢至受损肺部的效率相当。
黄明周永梅燕玲李斌吴奇峰梁伟辉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示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血友病基因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血浆中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功能缺陷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替代治疗和新型的基因治疗。替代治疗是通过输注外源性重组凝血因子以缓解其出血并发症,防止功能丧失。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编码凝血因子的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导入患者体内,并表达治疗水平的凝血因子,从而实现彻底治愈血友病的目的。载体因素、靶细胞因素、治疗时机的选择以及载体引起的免疫反应等均能影响血友病基因治疗的效果,本文对血友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燕玲曾小菁
关键词:血友病基因治疗影响因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式对染矽尘大鼠肺损伤修复作用比较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经静脉和经气管2种移植方式对染矽尘大鼠的肺损伤修复作用。方法取14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SD大鼠培养BMMSCs,另取48只同类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尘组、静脉组和气管组,每组12只。对照组大鼠气管内注入无菌生理氯化钠溶液1.0 m L,另3组大鼠均气管内注入质量浓度为40 g/L的无菌矽尘混悬液1.0 m L,静脉组、气管组再分别经鼠尾静脉和气管内注入细胞密度为5×109个/L的BMMSCs 0.5 m L。第28天放血处死大鼠,检测肺脏脏器系数;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进行肺泡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评分;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周围血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结果染尘组、静脉组和气管组大鼠肺脏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组和气管组大鼠肺脏脏器系数均低于染尘组(P<0.05),但静脉组和气管组大鼠肺脏脏器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正常;染尘组肺部炎症最严重,并可见大量矽结节和胶原纤维沉积;静脉组和气管组炎症、矽结节数量以及胶原纤维增生均较染尘组有改善。染尘组、静脉组和气管组大鼠的肺泡炎、肺间质纤维化评分以及肺组织TGF-β1、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组和气管组大鼠上述4个指标均低于染尘组(P<0.05),但静脉组和气管组大鼠上述4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尘组大鼠肺组织HYP水平高于其余3组(P<0.05);但静脉组、气管组和对照组HYP水平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尘组、静脉组和气管组大鼠周围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气管组大鼠血清尿素氮水平高于静脉组(P<0.05),染尘组大鼠血清铜蓝蛋白水平高于其余3组(P<0.
黄明周永梅程樱王艳艳陈铿铿燕玲赖关朝梁伟辉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二氧化硅矽肺肺损伤
PET-CT观察矽肺动物模型可行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体层扫描(CT)动态观察活体大鼠矽肺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一次性气管内注入质量浓度为30 g/L的矽尘混悬液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2组大鼠均于造模后第1、2、3、4、6、8和12周分别随机选取6只,以小动物PET-CT进行肺部CT检查并检测CT值,同时进行PET检查并检测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标准化摄取值(SUV)。扫描后处死大鼠,检测肺脏脏器系数,进行肺脏病理组织学观察,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IL-1)和肺组织羟脯氨酸(HYP)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肺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在早期表现为肺组织炎症性渗出,随着时间延长,炎症反应逐渐减轻,而肺间质纤维化逐渐明显;PET-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改变基本一致。模型组大鼠肺部SUV在第1~3周3个时间点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且在第1~4周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肺部CT值在7个时间点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且在第1~6周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在第6~12周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肺脏脏器系数和肺组织HYP水平在7个时间点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且在第1~4周肺脏脏器系数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在第6~12周肺组织HYP水平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5)。除第3和4周外,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水平在其余5个时间点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且在第1~4周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在第4~8周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1水平在第1~4周4个时间点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且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小动物PET-CT可有效观察活体矽肺模型大鼠肺部早期炎症和晚期纤维化,�
黄明张应洵陆丰荣宋向荣燕玲李瑞文黄永顺曾小菁黄汉林
关键词:矽肺动物模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标准化摄取值
染矽尘大鼠肺泡上皮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与染矽尘大鼠肺泡上皮细胞(AEC)共培养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MSCs)分化为AEC。  方法:1、随机取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MSCs。2、随机取...
燕玲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矽肺肺泡上皮细胞共培养细胞分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