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乐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孔结构调控组分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通过复合引气剂调控混凝土的性能,研究不同调控组分对掺入引气剂H的混凝土含气量、强度、流动性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图像分析方法对硬化混凝土的气孔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调控组分b、c、j、k的掺入对引气剂H的影响作用没有明显的...
- 张晓乐张雄
- 关键词:引气剂孔径分布
- 文献传递
- 颗粒整形后粗骨料特征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以小型球磨机为模拟整形动力来源,研究了颗粒整形后粗骨料基本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与其应用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整形过程根据粗骨料颗粒变化情况分为三个阶段:针片状颗粒转换阶段,棱角消除阶段以及颗粒破碎阶段;适当的颗粒整形使粗骨料配制混凝土的流动度有较大提升同时不降低强度,但是过度整形会对流动度和强度产生不利影响;在整形前期,针片状转换造成的堆积密度增加是影响混凝土流动性的关键参数,整形后期,粗骨料颗粒形貌的圆形化是影响混凝土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堆积休止角作为综合评价粗骨料颗粒间内摩擦力的参数对于整形后粗骨料与流动性的关联性最为紧密.
- 赵明张雄张晓乐李仰根
- 关键词:粗骨料堆积密度圆度
- 硅灰调控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关键界面参数研究被引量:17
- 2019年
- 研究了硅灰分别掺加到混凝土基相和界面中对混凝土界面特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界面调控对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行优化,提出了调控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关键界面参数——界面区域硅灰质量浓度G.结果表明:界面中的硅灰在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混凝土脆性,在掺量较低时对混凝土强度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基相中的硅灰;参数G能够统一基相和界面中的硅灰作用效果,建立硅灰界面强度的关联关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张雄张恒张晓乐何燕
- 关键词:混凝土
- 塑性阶段胶凝材料体系复合效应研究
- 参考土力学中有关塑限液限的方法,以塑限、液限表征复合胶凝体系结构特征,研究了不同胶凝材料及复合体系塑性阶段结构特征,并与浆体流动性能关联分析,探讨矿物外加剂-水泥体系在塑性阶段的复合效应。建立胶凝材料塑性阶段的基本评价体...
- 赵明张雄张晓乐
- 关键词:矿物外加剂塑性阶段吸附水
- 文献传递
- 混凝土流动性调控关键参数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通过对比增加用水、增加浆体用量两种方式对混凝土流动性的不同调节规律,结合流变学深入研究组成砂浆性能及其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规律,揭示混凝土流动性调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用水量、增加水泥浆能够分别实现对混凝土坍落度的指数增加和线性增加;砂浆流动度、微坍落度分别是其塑性粘度、屈服应力的宏观表现;砂浆流动度与混凝土坍落度的关联性密切,砂浆塑性粘度是调控混凝土的坍落度的关键参数。
- 赵明李仰根张晓乐
- 关键词:混凝土流动度
- 复合引气剂对砂浆性能调控分析
- 2015年
- 通过复合引气剂来调控砂浆的性能,研究调控组分c对掺入引气剂H的砂浆含气量、强度、流动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图像分析法对硬化砂浆的孔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c调控组分对掺入引气剂H的砂浆含气量没有明显影响;c调控组分可以有效改善砂浆性能,当H:c=3:25时,砂浆的性能达到最佳;在保持总体含气量不变的条件下,调控组分的含量增加有利于增加小孔(100μm^200μm)所占的百分比,减少大孔(800μm^1600μm)所占的百分比;小孔孔隙率的增加有利改善砂浆的孔结构,降低强度损失率,提高流动性。
- 张晓乐张雄郇坤
- 关键词:孔结构
- 砂浆层厚度的计算与测定及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调控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通过从理论模型及图像法后验性校准给出砂浆层厚度的计算及测定方法,研究砂浆层厚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与调控规律。结果表明:基于Samir E.Chidiac等人提出的计算模型与图像法分析获得的砂浆层厚度参数具有良好的关联性;利用所获得的砂浆层厚度参数能够显著调控混凝土力学性能,为后续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与性能调控奠定基础。
- 王啸夫张雄赵明张晓乐
- 关键词: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