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吉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脉管Ⅱ号胶囊对大鼠后肢缺血后血管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21年
- 目的:探索脉管Ⅱ号胶囊对大鼠肢体缺血症的影响,为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60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0.2025 g·kg~(-1)复方丹参)、低剂量脉管Ⅱ号胶囊组(30 mg·kg~(-1))和高剂量脉管Ⅱ号胶囊组(90 mg·kg~(-1)),每组10只。采用结扎股动静脉近端、远端及其主要分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后肢肌肉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肌肉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和CD31阳性表达细胞数;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肌肉组织中Ang-1和Tie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手术侧后肢皮肤温度偏低,皮肤颜色呈现暗红色,后肢体出现紫绀和趾甲脱落等现象。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后肢肌肉细胞肿胀明显,出现横纹消失以及肌束膜内肌原纤维萎缩的现象;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低和高剂量脉管Ⅱ号胶囊组上述情况有所缓解。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肌肉组织中Ang-1和Tie2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高剂量脉管Ⅱ号组大鼠肌肉组织中Ang-1和Tie2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高剂量脉管Ⅱ号胶囊组大鼠后肢皮肤温度差明显减小(P<0.05),大鼠肌肉组织中Ang-1和Tie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脉管Ⅱ号胶囊可促进大鼠肢体缺血后血管的再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ng-1/Tie2通路有关。
- 王世军杨尾莲陈福伟张美吉杨旭
- 关键词:肢体缺血血管生成素1血管新生
- 脉管Ⅱ号胶囊对Ang-1/Tie2信号通路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脉管Ⅱ号胶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影响,探索其促进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血清组与低剂量血清组,每组10只,分别以90 mg·kg^-1·d^-1与30 mg·kg^-1·d^-1的剂量喂服脉管Ⅱ号胶囊,用于制备含药血清;将HUVECs随机分为空白组、空载组、低剂量组、低剂量+Ang-1干扰组、高剂量组及高剂量+Ang-1干扰组,其中空白组与空载组HUVECs置于含有10%胎牛血清、1%丙酮酸钠、0.1 mg/mL肝素和0.05 m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F12K培养基内,并分别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放在37℃、5%CO2环境内培养,每3d更换1次培养基,待HUVECs培养至融合度达到60%~80%时,按每孔102μL将空载质粒转染液加入空载组培养板中,充分混匀,放回培养箱中培养4h,去上清,再加入完全培养基,在37℃、5%CO2环境内继续培养;低剂量组与低剂量+Ang-1干扰组HUVECs培养时将空白组培养环境中的10%胎牛血清替换为10%低剂量含药血清(取自低剂量血清组大鼠),并于相同时间加入Ang-1-pReceiver-M98转染液培养;高剂量组与高剂量+Ang-1干扰组HUVECs培养时将空白组培养环境中的10%胎牛血清替换为10%高剂量含药血清(取自高剂量血清组大鼠),并于相同时间加入Ang-1-pReceiver-M98转染液培养。分别用MTT法检测HUVECs的增殖情况,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HUVECs形态,Elisa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酪氨酸激酶受体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2,Tie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对比,空载组HUVECs的相对增殖率及Ang-1、Tie2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HUVECs的相对增殖率及Ang-1、Tie2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均<0.05),且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均<0.05);高剂量+Ang-1干扰组和低剂量+Ang-1干扰组HUVECs的增殖率及Ang-1、Tie2表达水平均显著降�
- 王世军张美吉杨尾莲陈福伟林欣欣
-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细胞活力
- 脉管Ⅱ号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脉管Ⅱ号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空白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西洛他唑,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脉管Ⅱ号胶囊。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应用血管分析工作站进行脉搏体积容积描记(PvR),记录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并通过肢体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指标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空白组、对照组、治疗组的ABI及症状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4 d后,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的ABI及症状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对照组和治疗组的ABI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脉管Ⅱ号胶囊在提高患者ABI,改善肢体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肢体酸胀、麻木等症状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但与西洛他唑相比,两者在上述方面无明显差异。
- 张美吉张勇王世军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西洛他唑疗效
-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足采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及血流变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采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维持血液流变学的稳定性,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沈芳华杨尾莲张美吉
- 关键词:糖尿病足黄芪桂枝五物汤二甲双胍
- 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治疗竹叶青蛇咬伤致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究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治疗竹叶青蛇咬伤致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竹叶青蛇咬伤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治疗。比较两组PLT、凝血功能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LT、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7 d,两组FIB、PT、TT、APTT、P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100%(31/31),高于对照组的70.97%(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治疗竹叶青蛇咬伤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效果确切,可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沈芳华张勇张美吉杨尾莲
- 关键词:竹叶青蛇咬伤凝血功能障碍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
- 福建黄氏蛇伤学术流派论治毒蛇咬伤经验
- 2023年
- 文章探讨福建黄氏蛇伤学术流派论治毒蛇咬伤经验。福建黄氏蛇伤学术流派开河于清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近百年已传四代,是我国当代中医蛇伤科最为重要的分支之一。福建黄氏蛇伤医家结合现代技术,弥补不足,继承创新,验于临床,凝练出独具特色的用药经验:重视泻火清心、清肝疏风、利肾通浊、益气扶正。临证中善用药对:山慈菇、重楼、黄连,鬼针草、车前草、白茅根,大黄、半边莲、鱼腥草等。福建黄氏蛇伤流派医家尤为重视内外兼治,内服验方有黄氏蛇药汤、蛇伤胶囊、三草汤,外治三法有排毒、解毒、治溃等独到的特色治法,临床中疗效颇佳。
- 黄玮杰王世军王志斌庄鸿志张勇张美吉刘思宇
- 关键词:毒蛇咬伤内外兼治
- 基于miR-155/TLR4/MyD88信号通路探讨蛇伤胶囊对竹叶青蛇伤的抗炎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蛇伤胶囊对竹叶青蛇伤miR-155/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及炎症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蛇伤胶囊组,每组6只。对照组正常饮食饮水,另两组注射7.5 mg/kg竹叶青蛇毒液6 h后,模型组灌胃348 mg/(kg·d)生理盐水,蛇伤胶囊组灌胃348 mg/(kg·d)蛇伤胶囊,均连续灌胃1周。观察实验兔的一般行为学,qRT-PCR检测外周血中miR-155a-5p、TLR4和MyD88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精神和食欲变差,排便稀软带血,伤口溃烂,miR-155-5p、TLR4 mRNA、MyD88 mRNA、IL-6和TNF-α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IFN-γ和IL-4表达显著下降(均P<0.01)。蛇伤胶囊组较模型组情况明显好转,miR-155a-5p、TLR4 mRNA、MyD88 mRNA、IL-6和TNF-α表达显著下降(均P<0.01),IFN-γ和IL-4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蛇伤胶囊抑制竹叶青蛇伤造成的炎症反应,维持Th1/Th2细胞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R-155/TLR4/MyD88轴的表达有关。
- 王世军沈芳华张美吉詹雪晶王友前蔡佳清林奕丽
- 关键词: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
- 郑则敏教授治疗脉管病学验初探被引量:2
- 2015年
- 郑则敏教授系福建省名老中医,中医世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致力于脉管病的防治研究,著有《郑则敏学术经验集》、《中医外科心得·临床经验》等专著,临床治疗脉管病擅用凉血化瘀,利湿消肿法,提出痛须用虫药的观点,具有从肝脾论治,形与神俱,合病与并病,药对成方的特点,中医特色明显,疗效显著,深受海内外患者好评。
- 李文豪施婉玲杨旭王世军张美吉
- 关键词:脉管病
- 美宝治疗中华眼镜蛇咬伤创面的疗效分析
- 2019年
- 目的观察美宝治疗中华眼镜蛇咬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眼镜蛇咬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及对照组(n=42),根据眼镜蛇咬伤治疗原则对所有患者实施创面处理,对照组患者彻底清创后于创面覆盖凡士林纱条,治疗组联合应用美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IL-6及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L-6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美宝治疗能促进福建眼镜蛇咬伤创面愈合,加快炎症吸收,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 陈冬荣杨尾莲张美吉沈芳华
- 关键词:美宝蛇咬伤创面
- 毒蛇咬伤专病数据库的建设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
- 2024年
- 我院在实时对接医院系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标准化、结构化、归一化等数据治理,形成对医疗全量数据的汇集,构建毒蛇咬伤专病数据库。累计完成2012年以来的2427例患者的临床数据有效整合,可实现智能病例检索、数据填充、数据导出、统计分析和患者随访等功能,有效支撑医生的临床研究工作,为福建省毒蛇伤咬伤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平台,更好地指导各地市二级工作站的蛇伤救治,同时助力科研成果转化。建设毒蛇咬伤专病数据库,为提升医生的科研效率,实现诊疗流程的数据标准化,以及后续开展二级作站的多中心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 施婉玲张美吉李凡珂谢文明
- 关键词:毒蛇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