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俊
- 作品数:21 被引量:243H指数:8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与感染的影响被引量:5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肠道菌群及后期感染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自2015年2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SAP患者8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2)及对照组(n=43)。研究组给予早期EN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肠道黏膜损伤程度,肠道菌群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入院第14天,研究组血清白蛋白(34.87±5.32)g/L高于对照组(32.18±5.09)g/L,入院第7天及第14天,研究组血清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7天起,研究组血清内毒素、D-乳酸以及DAO均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7天起,研究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至第14天,研究组产气荚膜梭菌、肠杆菌及肠球菌低于对照组,拟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PN、ARDS及脓毒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研究组ICU天数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EN可以有效改善SAP患者营养状态,降低肠道黏膜损伤程度,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减少IPN发生率,改善预后。
- 曾小康胡炜朱英苏俊刘炳伟
- 关键词:肠内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黏膜肠道菌群
- ICU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8年
- ICU后综合征在经ICU治疗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会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ICU后综合征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很难通过单一的措施进行很好地干预。该文对ICU后综合征的相关原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工作参考。
- 张颖王锦权苏俊胡炜唐光政毛洪京
- 关键词:危重病人医疗
- 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液中TNF-α的表达及川芎嗪干预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脓毒症是细菌等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是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涉及到的分子机制极其复杂,心脏是最容易受累的器官。有研究表明心肌抑制和对儿茶酚胺耐药的低血压是严重脓毒症的主要死亡原因。
- 刘炳炜刘长文胡炜胡伟航朱英王剑荣曾小康苏俊
-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心肌抑制多器官功能衰竭川芎嗪伤患者主要死亡原因
- 戊酸雌二醇/雌二醇环丙孕酮致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 2015年
- 1例43岁女性因绝经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口服戊酸雌二醇/雌二醇环丙孕酮(克龄蒙,1片/d,连服21d,中断7d,周而复始)。服药前血清三酰甘油(TG)为1.55mmol/L。用药18个月时因献血行实验室检查显示TG为3.25mmol/L,仅行饮食控制。用药24个月时,某日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次日入院,实验室检查示血清TG23.00mmol/L、淀粉酶892U/L、脂肪酶560U/L,尿淀粉酶1020U/L;腹部超声检查示胰腺弥漫性增大,胰周可见明显渗出。诊断为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停用克龄蒙,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血浆置换、抗炎、抑酸、抑酶、液体复苏等支持对症治疗。共行血浆置换6次,置换后血清TG水平分别为18.50、15.00、11.70、9.20、5.20和2.20mmol/L。20d后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出院。
- 苏俊张颖胡炜
- 关键词:戊酸雌二醇环丙孕酮高脂血症胰腺炎
- 瑞能在老年卧床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探讨瑞能在老年卧床患者肠内营养(EN)支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能经鼻肠管注入进行EN,监测EN前后患者血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免疫指标(IgG、IgM、IgA)的变化.结果 EN治疗10 d后患者血清Alb、PA、LYM、IgG、IgM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b(g/L):30.29±1.65比28.31±1.72,PA(g/L):0.25±0.05比0.23±0.02,LYM(×109/L):1.69±0.28比1.47±0.32,IgG(g/L):11.54±0.96比10.69±0.70、IgM(g/L):1.21±0.19比0.95±0.13,均P〈0.05〕;治疗20 d后上述各指标与治疗10 d比较上升更加明显〔Alb(g/L):34.16±2.41比30.29±1.65,PA(g/L):0.28±0.03比0.25±0.05,LYM(×109/L):1.96±0.31比1.69±0.28,IgG(g/L):14.56±0.77比11.54±0.96,IgM(g/L):1.56±0.18比1.21±0.19,均P〈0.05〕,治疗后10 d、20 d IgA均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L:2.63±0.33、2.67±0.11比2.61±0.27,均P〉0.05).结论 瑞能对老年卧床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改善有重要临床意义.
- 刘炳炜胡炜胡伟航朱英王剑荣叶瑞苏俊
- 关键词:老年卧床患者肠内营养
- ICU精神障碍的易患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精神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入住ICU的患者568例,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酗酒史、手术史、机械通气、入ICU时间、护理质量、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电解质紊乱、射血分数、睡眠障碍、降钙素原、氧合指数、使用咪达唑仑、阿片类药物等与ICU精神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 568例患者中伴精神障碍157例,临床发生率为27.64%;男女比为1.55∶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酗酒史、手术史(特别是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入ICU时间、护理质量、APACHEⅡ评分、电解质紊乱、睡眠障碍、降钙素原、氧合指数、使用咪达唑仑、阿片类药物是ICU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ICU住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酗酒史,应用机械通气、咪达唑仑时,应该严密监测与评估,早期行精神障碍的筛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高护理质量可以明显减少ICU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
- 张颖苏俊毛洪京李晴宇
- 影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预后的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影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91例出现CL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3组:死亡组37例,治愈组132例,未愈组22例。将治愈组和死亡组患者在入院时、出现CLS时和出院前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探寻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治愈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P〈0.01),阴离子间隙、甘油三酯、压力调整心率、氧合指数也较低(P〈0.叭或P〈0.05),血糖、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明显增高(P〈0.01);人院时出现肾损伤的患者较多(P〈0.01)。在治疗方面,治愈组应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乌司他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者较多(P〈0.05)。结论发生CLS患者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严重低蛋白血症、内环境紊乱、营养状态较差、氧合指数低、肾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较重者,预后不良;应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乌司他丁、血液净化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CLS患者的预后。
- 苏俊王锦权陶晓根刘宝莫宝定张霖
- 关键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预后影响因素
- L-精氨酸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 莫宝定陶晓根王锦权刘宝张蕾苏俊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6
- 2018年
-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右佐匹克隆片与单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DSM-5失眠诊断标准、年龄18~55岁的5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服用右佐匹克隆片1~3mg/d;研究组加用4周认知行为疗法。入组患者均接受问卷调查,记录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存在疼痛、焦虑、失眠等不适经历,希望家属陪护,以及对机械通气、各种侵入性操作的疼痛记忆比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入睡时间、觉醒时间、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效率、Ⅲ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更优。
- 张颖苏俊王锦权唐光政胡炜毛洪京任婉文刘义余正和
-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睡眠障碍
- 孕29周小肠非何杰金淋巴瘤误诊1例
- 2016年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来源于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由于PGIL起源于胃肠壁淋巴组织内,且沿黏膜下生长逐步浸润胃肠壁,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最为常见,缺乏特异性,故误诊率高,临床上需与重症感染、伤寒、噬血细胞综合征等疾病加以鉴别。本文报道以高热、上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孕29周小肠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1例。
- 苏俊张颖胡炜
- 关键词:孕妇非霍奇金淋巴瘤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