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敏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不同觉醒状态下高频振荡的分布及其对致痫区的定位作用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不同觉醒状态下高频振荡(HFO)的分布特点,明确其与致痫区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3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收治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立体脑电图(SEEG)监测,分别选取清醒期及非快速动眼睡眠期(NREM)的发作间期脑电图,通过自动检测算法进行HFO分析,分为涟波(R)和快速涟波(FR).对比分析发作起始区(SOZ)及非SOZ区清醒及睡眠状态的HFO发放频次和HFO高发放导联数目的差异,同时观察HFO的空间分布与致痫区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7例患者,置入电极数量为(11.6±0.5)根(8~14根),有效导联数量为(100.1±4.2)个,SOZ导联数量为(18.0±2.2)个.与非SOZ区比较,SOZ区R发放频次在清醒[分别为(6.93±1.35)次/min、(1.63±0.41)次/min]及睡眠[分别为(12.13±1.65)次/min、(3.52±0.75)次/min]状态下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OZ区FR发放频次在清醒[分别为(5.29±1.92)次/min、(0.14±0.03)次/min]及睡眠[分别为(6.05±1.71)次/min、(0.30±0.07)次/min]状态下,也均明显高于非SOZ区(均P<0.05).进一步分析上述数据显示,睡眠期HFO发放频次总体高于清醒期.在SOZ区,睡眠期R发放频次明显高于清醒期(P<0.001),而FR发放频次增加不明显(P=0.613);在非SOZ区,R及FR发放频次均为睡眠期高于清醒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清醒期比较,睡眠期R[分别为(13.06± 2.27)个、(4.59±0.21)个]及FR[分别为(9.88±1.70)个、(4.59±0.21)个]的高发放导联数量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OZ区导联R在清醒期有(67.4±5.5)%分布于HFO分布区,睡眠期为(69.8±5.8)%;FR则分别为(68.1±5.8)%、(71.1±5.6)%,清醒及睡眠状态下,SOZ区HFO稳定发放.结论 SEEG监测显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在睡眠期HFO发放频次明显高于清醒期,睡眠期HFO分布范围明显增加,清醒及睡眠状态下,SOZ区导联多为HFO高发放导联;清醒期与睡眠�
- 赵学敏赵宝田张凯张弨邵晓秋胡文瀚陶晓蓉张建国乔慧
- 关键词:耐药性癫痫高频振荡
- 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策略被引量:1
- 2015年
-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由RNA聚合酶Ⅱ转录而来的产物,在生物体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lncRNA认识的深入,IncRNA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但是,目前对lncRNA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对lncRNA的功能、作用机制及与疾病的关系还有待深入研究,现就目前所用到的lncRNA研究策略加以重点概括总结.
- 赵学敏韩春雷孟凡刚
- 关键词:非编码RNA长链生物体内可替代
- 癫痫大鼠海马组织长链非编码RNA差异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筛选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和mRNAs,分析lncRNAs在癫痫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建立癫痫大鼠模型,提取海马RNA,利用Rat Gene 2.0 ST微阵列芯片分别检测5例癫痫及5例健康大鼠海马组织的lncRNAs和mRNAs表达,对差异表达的mRNAs进行GO、Pathway分析,构建lncRNAs和mRNAs的共表达网络,预测lncRNAs的可能功能.结果 按癫痫组与对照组的基因转录产物表达倍数大于1.2并且统计量P <0.05为标准筛选,得到差异lncRNAs 198个(上调92个,下调106个),差异表达mRNAs 1 804个(上调983个,下调821个).差异表达的mRNAs涉及离子转运、缺氧反应、细胞粘附、炎性反应等功能.Pathway分析显示,差异表达mRNAs在MAPK信号通路、局部粘附、p53信号通路、凋亡等方面功能的基因有显著地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可初步预测差异lncRNAs可能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靶点.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mRNAs,lncRNAs可能通过调控mRNAs的表达参与癫痫的发病或发展.
- 韩春雷孟凡刚刘阳王开亮赵学敏张鑫张建国
- 关键词:癫痫基因表达谱长链非编码RNA
- 丘脑底核解剖学及相关研究的进展被引量:9
- 2016年
- 随着丘脑底核(subthalamic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手术治疗如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特发性震颤及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开展,许多患者已从中获益并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TN不同的分区存在不同的功能,刺激STN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效果。为了更好地提高手术效果并减少手术并发症,STN的解剖学研究,尤其是STN亚分区及其功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STN的大体解剖、纤维联系、功能解剖及影像学研究等角度,对STN的解剖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赵学敏刘阳孟凡刚
- 关键词:丘脑底核解剖学运动障碍性疾病脑深部电刺激STN特发性震颤
- 微小RNA let-7b通过结合STAT3抑制颞叶癫痫大鼠海马胶质细胞的活化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let-7b和STAT3在癫痫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及let-7b结合STAT3在颞叶癫痫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海人酸注射建立癫痫大鼠模型(模型组,40只)。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0只)。采用腺相关病毒载体制备let-7b过表达的大鼠。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et-7b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鉴定let-7b与其靶基因STAT3的靶向关系。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免疫印迹法检测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let-7b在模型组大鼠癫痫发生的潜伏期(造模后3d和7d)的表达降低(均P<0.01),而STAT3在大鼠癫痫发生潜伏期的表达升高(均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let-7b可结合STAT3并抑制其表达(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let-7b过表达可抑制潜伏期癫痫大鼠海马CA3区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均P<0.01)。免疫印迹法实验表明,let-7b过表达可抑制p-Stat3及其下游转录因子c-Myc的表达(均P<0.001)以及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释放(均P<0.01)。结论Let-7b可通过结合靶基因STAT3抑制癫痫大鼠海马胶质细胞的活化、增生。
- 刘云鹏孟凡刚韩春雷赵学敏王开亮张鑫张建国
- 关键词:神经胶质增生微小RNASTAT3转录因子
- 基于立体定向脑电图的耐药性癫痫致痫区脑网络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耐药性癫痫患者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数据,探讨致痫区与非受累区脑网络图论指标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的11例耐药性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的SEEG和结构影像数据,计算致痫指数并绘制致痫图,以此划分致痫区和非受累区;采用Granger因果分析分别计算两区域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功能连接矩阵,结合全局效率(E_(glob))、局部效率(E_(loc))、特征路径长度(Lp)、聚类系数(Cp)、标准化特征路径长度(λ)、标准化聚类系数(γ)和小世界标量(σ)图论指标,对比分析发作间期与发作期图论指标变化。结果与发作间期相比,非受累区发作期γ(t=-3.730,P=0.005)和λ(t=-6.436,P=0.001)降低;而致痫区发作间期与发作期γ和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网络效率方面,与发作间期相比,致痫区和非受累区发作期E_(glob)(t=5.360,P=0.002;t=5.577,P=0.001)和E_(loc)(t=4.450,P=0.003;t=4.038,P=0.005)均增高,Lp均降低(t=-5.127,P=0.002;t=-3.912,P=0.005)。结论 致痫区和非受累区在癫痫发作期存在全脑网络同步性增强,而图论指标的变化,特别是γ和λ可以作为区分癫痫患者致痫区与非受累区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 师家伟赵学敏柴奇张凯乔慧
- 关键词:耐药性癫痫立体定位技术脑电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