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娟娟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磷酸钙
  • 3篇磷酸钙骨水泥
  • 3篇骨水泥
  • 1篇单核
  • 1篇单核巨噬细胞
  • 1篇电喷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炎症因子表达
  • 1篇造孔剂
  • 1篇增殖
  • 1篇增殖能力
  • 1篇喷雾
  • 1篇喷雾法
  • 1篇羟基乙酸
  • 1篇微胶囊
  • 1篇微球
  • 1篇细胞
  • 1篇粒径
  • 1篇聚甲基丙烯酸

机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廖红兵
  • 4篇陈娟娟
  • 3篇李文良
  • 2篇覃媛
  • 1篇张天
  • 1篇陆建志

传媒

  • 2篇口腔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微创医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两种粒径微球造孔剂粒径比和质量比对磷酸钙骨水泥孔隙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利用两种粒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作为微球工具以不同的粒径比和质量比加入磷酸钙骨水泥(CPC)后观察其对复合物孔隙率的影响。方法使用50μm/15μm PMMA微球、100μm/50μm PMMA微球和20μm/15μm PMMA微球三种粒径组合方式(微球占复合物的体积比均为50%),每种组合中微球的质量比分别为2∶8、3∶7、4∶6、5∶5、6∶4、7∶3和8∶2,高温煅烧后用密度法计算磷酸钙骨水泥的孔隙率。结果 50μm/15μm PMMA微球质量比为2∶8、3∶7、4∶6、5∶5、6∶4、7∶3和8∶2时CPC复合物孔隙率分别为(70.9±1.2)%、(70.0±0.6)%、(67.9±0.7)%、(71.2±0.9)%、(68.4±0.8)%、(70.5±0.8)%、(71.2±1.8)%;100μm/50μm PMMA微球质量比为2∶8、3∶7、4∶6、5∶5、6∶4、7∶3和8∶2时CPC复合物孔隙率分别为(70.9±1.2)%、(71.3±2.6)%、(69.6±2.4)%、(71.1±1.5)%、(68.8±0.9)%、(69.1±1.5)%、(69.9±1.9)%;20μm/15μm PMMA微球质量比为2∶8、3∶7、4∶6、5∶5、6∶4、7∶3和8∶2时CPC复合物孔隙率分别为(76.7±2.9)%、(72.7±1.2)%、(70.7±0.7)%、(69.7±1.1)%、(70.8±2.1)%、(72.5±2.5)%、(66.9±1.4)%。结论在磷酸钙骨水泥中添加相同体积的两种不同粒径微球,孔隙率会随着粒径比和质量比的变化而变化。
叶财敏陈娟娟梁翠薇吴修团李文良谢柳蓉廖红兵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微球孔隙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磷酸钙骨水泥凝固初期的钙磷降解规律探索及对RAW264.7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索磷酸钙骨水泥(CPC)凝固初期的钙磷降解规律及其浸提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CPC初凝块浸置于DMEM培养液中浸提,在1 h、2 h、3 h、6 h、12 h、1d、2 d、3 d时进行换液并收集液体,用全谱直读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浸提液中钙、磷的含量。将RAW264.7单核巨噬细胞分别培养于DMEM培养液、DEME培养液+CPC初凝块(CPC组),通过甲基四唑基噻唑法检测浸提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在DMEM完全培养基浸提实验中,磷离子浓度在1h内达到析出高峰,其浓度为(4.380±0.019)mmol/L,随后析出量显著降低,2 h磷离子浓度为(1.944±0.109)mmol/L(P<0.05)。钙离子析出呈现缓慢增加的过程,6 h时达到高峰,浓度为(1.590±0.064)mmol/L,随后逐渐降低。在细胞增殖实验中,CPC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在1 d时最低,为67.23%,在7 d时达到最高值95.93%。结论 CPC凝固初期周围离子浓度波动较大,随着换液以及固化完成,离子浓度逐渐稳定。CPC浸提液在第1天时细胞相对增殖率较低,随后逐渐恢复,与空白对照组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覃媛陆建志张天梁翠薇陈娟娟叶财敏廖红兵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单核巨噬细胞增殖能力
高压静电喷雾法制备海藻酸钠微囊的工艺优选
2016年
目的:探索高压静电喷雾技术制备特定粒径分布范围海藻酸钠微囊的工艺参数。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100~200μm海藻酸钠微囊粒径的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使用高压静电喷雾装置制备海藻酸钠微囊,样品使用激光测粒仪测量微囊的粒径分布,以100~200μm微囊的百分比作为指标,同时使用光学显微镜自带的测量系统测量微囊的粒径。结果:频率、气压、液距、Tween20含量、电压和温度等6个因素中,Tween20含量对海藻酸钠微囊粒径有显著影响,其余因素影响不显著。海藻酸钠微囊的粒径分布集中于100~200μm区间段的优化参数为Tween20含量0、电压2 000V、频率1 500Hz、气压50kPa、液距7cm和温度30℃。结论:通过对参数的优化设定,可获得单分散性好的海藻酸钠微囊。
叶财敏陈娟娟梁翠薇吴修团李文良谢柳蓉廖红兵
关键词:微胶囊海藻酸钠
磷酸钙/聚乳酸羟基乙酸复合骨水泥对破骨前体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磷酸钙/聚乳酸羟基乙酸复合骨水泥(CPC/PLGA)对破骨前体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IL-6表达的影响,了解PLGA促进CPC降解的机理。方法 1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的乳酸、羟基乙酸浓度配置CPC/PLGA替代液。2将RAW264.7细胞分别培养在DMEM培养基(对照组),第6小时CPC初凝块浸提液(A组)及CPC/PLGA替代液(B组)。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变化,并通过RT-PCR法检测各组中TNF-α、IL-1、IL-6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增殖实验结果示,A组细胞的增殖率在5 d时达到最高值(1.01±0.02),而B组细胞的增殖率在5 d时达到最高值(1.07±0.02),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示A组和B组细胞TNF-αmRNA、IL-1 mRNA在6 h时表达最高,IL-6mRNA在12 h时表达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磷酸钙/聚乳酸羟基乙酸复合骨水泥调控破骨前体细胞炎症因子增高。
陈娟娟梁翠薇叶财敏覃媛吴修团谢柳蓉李文良廖红兵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聚乳酸-羟基乙酸炎症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