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丽 作品数:6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宝鸡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用于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阑尾炎的小儿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5人。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放式开腹手术,实验组则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下的小儿阑尾炎患者术中及术后功能指征、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结果发现,实验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创伤程度最小化的基础上,增强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艳丽 郝毅关键词:小儿 阑尾炎 腹腔镜手术 微创 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手术在小儿鞘膜积液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手术在小儿鞘膜积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的132例鞘膜积液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66例。A组患儿采用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手术进行治疗,B组患儿采用常规的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A组患儿术后复发率低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A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B组,且住院费用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效果显著,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刘艳丽 郝毅关键词:鞘膜积液 小儿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效果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5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阵发性干咳、咳痰、喉头痰鸣、气促。实验室检查显示大部分患儿血白细胞升高,部分患儿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乳酸脱氢酶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B超检查发现部分患儿存在胸腔积液;胸部X线检查发现部分患儿存在肺不张。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咳痰等,需积极通过实验室检查、B超、胸部X线等检查确诊,并给予抗病毒、抗感染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王燕妮 刘艳丽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不同时间窗一期根治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不同时机行一期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长段型巨结肠新生儿70例,均行一期根治术治疗,根据手术时机分成A组(n=36)与B组(n=34)。其中A组在3个月龄内行一期手术,B组在3个月龄后行一期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肠道准备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入院复查时采血测定血清CD3^+、CD4^+、CD8^+、CD4^+/CD8^+水平,并检测直肠肛门压力,包括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以及肛管高压区长度,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前肠道准备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9、3.255、8.880、8.522,P<0.05)。A组术后6个月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8、2.781、4.732,P<0.05)。A组术后6个月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4、2.302、2.173,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与B组的8.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004,P=0.947)。结论与3个月龄后行一期手术相比,在3个月龄内行一期手术能缩短术前肠道准备及手术时间,促进术后肠道功能、肛门功能恢复,进一步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与直肠肛门压力,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郝毅 刘艳丽 徐珂 高勇关键词:长段型巨结肠 新生儿 一期根治术 肛门功能 259例巨大儿高危因素分析及并发症的探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方法将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巨大儿259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收集同期正常分娩的单胎正常体重的新生儿259例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孕前体重、产前体重、身高、宫高、腹围、胎儿性别、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指标、胎儿双顶径及母婴并发症等情况,对比分析巨大儿的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结果两组产妇孕周均在36~43周,观察组的妊娠天数、分娩前宫高、孕妇腹围、妊娠合并症,妊高症、GDM、胎膜早破、巨大儿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产后出血、产道损伤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高+腹围≥140 cm 147例,占56.76%(147/259);胎儿双顶径≥9.5 cm 214例,占82.63%(214/259);胎儿股骨长≥7.5 cm217例,占83.78%(217/259)。结论妊娠天数、分娩前宫高、孕妇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是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巨大儿较正常体重儿的并发症明显增加,掌握巨大儿高危因素及并发症对产前诊断和围产期预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刘艳丽 王燕妮 郝毅关键词:巨大儿 高危因素 并发症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