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贵君
- 作品数:9 被引量:96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MIPPSF)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科收治的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11~L2)患者21例,平均年龄38.7岁。其中高处坠落伤18例,重物压砸伤1例,交通车祸伤2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手术前后VAS评分,ODI指数,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等进行统计。[结果]切口长度平均(1.2±0.3)cm,手术时间平均(50.3±14.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6±8.5)ml;术前术后VAS评分、ODI指数、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近期优点,且具有与开放手术相同的疗效,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孔祥清孟纯阳张卫红曹贵君王叶新陈筱
- 关键词:后路椎间融合术胸腰椎骨折微创技术
- 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胸腰椎骨折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3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合并PLC损伤胸腰椎屈曲分离型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3—62岁,平均39岁。所有患者病情稳定后,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根据骨折移位的程度及韧带损伤的类型行后外侧和(或)椎体间自体植骨。观察术前、术后3d、随访末期的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矫正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5~51个月(平均26.5个月)。骨折复位满意,分离的后部结构闭合。椎体前缘高度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善20.6%(P〈0.01);Cobb角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善10.60°(P〈0.01)。术前有神经损伤的8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感觉评分较术前平均改善20.7%(P〈0.05),运动功能评分较术前改善30.9%(P〈0.01)。CT三维重建示植骨全部骨性愈合;患者无局部疼痛及内固定物断裂。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合并PLC损伤的胸腰椎屈曲分离型骨折短期疗效满意,钉棒固定可以达到满意复位、骨折失稳脊柱的三柱即刻稳定;充分植骨是获得永久性稳定的保障。
- 曹贵君孟纯阳张卫红孔祥清高峰吴同申陈国武
-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
- 高位肛周脓肿切除术中高位虚挂线引流与减压引流法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高位肛周脓肿切除术中高位虚挂线引流与减压引流法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收治60例行高位肛周脓肿切除术患者,按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高位虚挂线引流)和B组(减压引流),各30例。对比A、B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时间指标情况,肛门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患者手术2、7 d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89、9.757,P<0.05);B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8、3.513、2.504,P<0.05);B组患者肠管功能正常率为86.67%,高于A组的60.00%,肠管功能失禁率为13.33%低于A组患者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5.455,P<0.05);B组复发率、肛瘘发生率分别为3.33%、6.67%,低于A组患者13.33%、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3、0.646,P>0.05)。结论高位肛周脓肿切除术中使用减压引流法更加利于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实现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 孙尚锋杨秀秀曹贵君
- 关键词:高位肛周脓肿
- 颈前路减压并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并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内固定术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14例行颈前路ROI-C置入治疗的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22~46岁,平均26.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9例,坠落伤4例,砸伤1例。按照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9例,Ⅱa型5例。所有患者入院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MRI检查。术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均为E级。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创伤后颈椎临床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枢椎移位及成角数据;观察椎间节段融合情况,有无椎间隙塌陷、融合器移位及畸形愈合。结果14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为61min(45-116min)。术中无喉上神经、舌下神经、咽喉壁及血管损伤;术后无喉头水肿、吞咽困难、舌肌瘫痪、血肿形成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平均随访24.2个月(4~32个月),手术融合节段及骨折部位平均于术后3个月时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融合器无下沉、移位,椎间无塌陷,未见畸形愈合。创伤后颈椎临床评分:术前(53.1±7.2)分,末次随访时(91.1±5.0)分(P〈0.05);颈部疼痛VAS:术前3.38(2.43,4.33)分,末次随访时0.58(0,1.29)分(P〈0.05);枢椎移位:术前(4.0±1.5)mln,末次随访时(1.3±1.2)mm(P〈0.05);枢椎成角:术前(9.2±4.7)°,末次随访时(2.14-1.9)°(P〈0.01)。结论应用ROI-C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 曹贵君孟纯阳张卫红孔祥清张聪
- 关键词:HANGMAN骨折
- BMP-2/VEGF基因修饰MSCs转染多孔n-HA/PA66修复骨缺损
- 孟纯阳刘洪美李庆伟曹贵君陈国武袁硕
- 外伤、肿瘤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大块骨缺损的修复,始终是困扰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骨缺损的传统治疗包括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移植等,但每种治疗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全满足临床需要。近10年来,随着组织工程三大支柱...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缺损修复
- 小胶质细胞极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8年
-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直以来是困扰人类的难题。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小胶质细胞活化以及随之发生的促炎反应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神经炎症过程中经常发生小胶质细胞极化为促炎的M1型或抗炎的M2型,并在神经系统中发挥有害或有益作用。本文从小胶质细胞极化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方面展开探讨,探寻如何利用M2型小胶质细胞的保护性、抗炎特性来开发控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向药物,进而寻找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新途径。
- 高龙飞曹贵君孟纯阳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极化神经病理性疼痛
- 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胸腰椎骨折早期疗效观察
-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一2013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合并PLC损伤胸腰椎屈曲分离型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
- 曹贵君孟纯阳张卫红孔祥清高峰吴同申陈国武
-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
- 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8年
-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慢性疼痛,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均具有极大的影响。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其表面P2X4受体表达上调。P2X4受体是ATP受体的离子型亚型,在神经损伤的病理条件下受多种因素调节,而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其P2X4受体的高表达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文章主要就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祥曹贵君孟纯阳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神经病理性疼痛
- 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fixation,MIPPSF)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 孔祥清孟纯阳张卫红曹贵君王叶新陈筱
- 关键词:后路椎间融合术胸腰椎骨折微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