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永军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庭阵发症临床分析与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诊断为前庭阵发症(VP)的17例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及药物治疗效果,了解VP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药物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VP的认识。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收集的17例临床确诊的VP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17例VP患者的临床特点为:(1)均存在反复发作的头晕或眩晕;(2)在头位突然变动时出现短暂头晕或眩晕是最突出的症状;(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脑MRI血管检查可能发现异常改变;(4)经卡马西平治疗可使发作减轻、消失。结论 PVP的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脑MRI血管检查可有明显改变对于前庭阵发症的诊断提供帮助,卡马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效果显著。
- 马琳毛永军仝秀清
-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卡马西平
- 青年性卒中诊治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脑卒中是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是多发于老年人群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但近年来,青年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逐年增多,北京宣武医院25年的卒中患者回顾分析发现卒中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 仝秀清魏芳毛永军
- 关键词:青年卒中诊治
- 一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后循环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后循环缺血(PCI)或椎一基底动脉缺血(VBI)是椎动脉供血区域血流量降低导致脑干或小脑缺血的综合性神经系统病变。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前循环。椎动脉闭塞性病变是诱发PCI及后循环系统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病情轻重不一,容易发生变化,预后差。有报道,椎一基底动脉闭塞约占脑梗死的20%.但有很高的病死率。经早期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血管再通后部分患者可脱离生命危险。但血管再通后部分患者可出现再次闭塞、各种感染、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脏器衰竭等,
- 仝秀清毛永军魏芳张哲林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病变椎动脉狭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神经系统病变基底动脉闭塞
- 药物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于脑卒中复发的临床研究
- 张哲林赵世刚仝秀清毛永军魏芳杨佳
- 脑血管病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每年新发病例大于150万例。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且治疗方法有限。各种危险因素在疾病的预防中极其重要,该区为脑血管病高发地区,中青年卒中发病率...
- 关键词:
- 关键词:半胱氨酸血症脑卒中脑血管病药物治疗
- 睡眠和记忆的巩固的研究与梦的形成机制探讨
- 毛永军
- 青年缺血性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根据TOAST分型标准,观察青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11~2014-06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入研究,记录他们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饮酒史等,完善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检查,并与同期住院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相同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引起青年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组相比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无明显差异,但是青年组以血脂异常者为最常见因素,而老年组则以高血压为最常见因素;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较老年组发病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仍然为大动脉粥样硬化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大动脉粥样硬化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 仝秀清马琳毛永军
- 关键词:青年大动脉粥样硬化TOAST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