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海龙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催化
  • 3篇光催化
  • 3篇催化氧化
  • 3篇VOCS
  • 2篇动力学
  • 2篇双组分
  • 2篇微波
  • 2篇氯苯
  • 2篇甲苯
  • 2篇降解
  • 2篇光催化降解
  • 2篇反应动力学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筛
  • 2篇催化降解
  • 1篇絮凝
  • 1篇絮凝剂
  • 1篇医药类
  • 1篇砂滤
  • 1篇砂滤工艺

机构

  • 8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8篇卜龙利
  • 8篇孟海龙
  • 4篇梁欣欣
  • 4篇虎雪姣
  • 4篇谭娜
  • 4篇刘嘉栋
  • 3篇高波
  • 2篇杨力
  • 2篇孙剑宇
  • 1篇高宁
  • 1篇赵佩
  • 1篇谢帅

传媒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ZnIn_2S_4可见光催化降解水中的双氯芬酸被引量:8
2017年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可见光下响应的光催化剂ZnIn_2S_4,研究了水中痕量医药类物质双氯芬酸的光解和光催化降解效果与降解途径,同时对催化剂进行了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氮吸附和羟基自由基捕获的测试。结果表明,ZnIn_2S_4的比表面积为91.3 m2·g-1,且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良好光催化性能。以卤钨灯模拟太阳光,在双氯芬酸初始浓度100μg·L^(-1),ZnIn_2S_4投加浓度10 mg·L^(-1)条件下反应5 h可降解水中98%的双氯芬酸。卤钨灯直接光解5 h可降解91%的双氯芬酸。光解和光催化反应均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光催化反应速率是光解反应速率的1.5倍。双氯芬酸光解过程中主要发生光环化反应,生成了2-(1-氯-9H-咔吧唑-8-基)-乙酸;光催化过程则主要通过羟基自由基氧化降解双氯芬酸,中间产物主要有1-氯-8-甲基-9H-咔吧唑及2,6-二氯-N-邻甲苯基苯胺。
冯奇奇卜龙利高波刘嘉栋谭娜孟海龙何克博
关键词:可见光光解光催化双氯芬酸降解机理
混凝-沉淀-砂滤工艺对污水中典型医药类物质的去除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混凝-沉淀-砂滤装置,研究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和投加方式对污水中医药类物质降固醇酸(CA)、卡马西平(CBZ)、萘普生(NAP)和双氯芬酸(DCF)的去除特性.研究发现,针对医药类物质总进水浓度2 mg/L的污水厂二级出水,单独投加PAC 60 mg/L下混凝-沉淀-砂滤工艺对医药类目标物的去除效果最佳,总去除率为30.31%,去除顺序为CBZ>DCF>CA>NAP;PFS单独投加量100 mg/L下的去除效果最好,目标物总去除率为28.96%,去除率大小是DCF>CA>CBZ>NAP.PAC或PFS主要通过电性中和的方式来消除医药类物质所带电荷,从而使其吸附凝聚于脱稳胶体和细微悬浮物上而被分离除去.少量PAM与PAC同时投加时医药类物质的去除效果明显提高,PAM的吸附桥联作用促进了絮体的联结沉降和目标化合物的吸附去除.PAC和PFS的同时投加可增强NAP的有效去除,但两者的交互作用需通过投加量和配比的优化来实现.医药类物质主要是通过混凝-沉淀得以去除,砂滤的去除效果微小,有时甚至为零.
卜龙利赵佩高宁孟海龙冯奇奇谭娜
关键词:混凝剂絮凝剂投加量
双组分甲苯、氯苯的微波辅助催化氧化及机理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微波辅助氧化典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苯与氯苯的实验,探讨了TiO2-5A分子筛复合载体负载铜、锰、铈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存在形式及其与催化氧化活性的关联,研究采用SEM、EDS、BET、XRD、XPS以及FTI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双组分中甲苯的完全转化温度(T95)比单组分的要高出31℃,而单组分氯苯在双组分氯苯的T90温度下可被完全转化,催化剂上目标物的竞争吸附降低了其催化氧化效果。XRD和XPS分析表明,催化剂中的活性物质以多价态氧化物CuO/Cu2O、MnO2/MnO以及Cu1.5Mn1.5O4和CuMn2O4尖晶石形式均匀分散于载体表面,Cu2+/Cu+、Mn4+/Mn2+的相互转化促进了电子转移增强了甲苯氯苯被氧化的性能,以及有更高催化活性的CuMn2O4尖晶石的形成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CeO2/Ce2O3相互转化加强了催化剂表面储氧、输氧的能力并加快了氧化反应速率。FTIR与粉红色尾气吸收液检测结果推测:甲苯首先氧化成苯甲醛、苯甲酸类物质,而氯苯氧化成苯酚,210℃下可最终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杨力卜龙利孙剑宇梁欣欣虎雪姣孟海龙
关键词:甲苯氯苯微波催化氧化
分子筛负载型吸附剂对典型VOCs的吸附行为特性被引量:17
2016年
以浸渍法制备的分子筛负载铜锰铈(Cu-Mn-Ce/ZSM)为吸附剂,以甲苯、乙酸乙酯和丙酮作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典型代表,考察了单组分和混合组分VOCs在吸附剂固定床上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Cu-Mn-Ce/ZSM吸附单组分VOCs时,甲苯的吸附穿透时间与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10 min和32.47 mg/g,乙酸乙酯为150 min和52.29 mg/g,丙酮为210 min和86.40 mg/g,可见Cu-Mn-Ce/ZSM对单组分VOCs的吸附能力大小为:丙酮>乙酸乙酯>甲苯。Cu-Mn-Ce/ZSM吸附混合组分VOCs时,在甲苯与乙酸乙酯的穿透曲线上出现了明显的"驼峰",吸附穿透过程中存在共吸附和竞争吸附行为,甲苯的吸附穿透时间与饱和吸附量降至50 min、10.42 mg/g,乙酸乙酯为95 min、15.12 mg/g,丙酮为105 min、44.37 mg/g。通过Yoon-Nelson模型对单组分VOCs吸附穿透曲线的拟合,表明吸附模型参数可以准确地预测吸附质在固定床上的穿透行为。速率参数k'值计算表明,不同VOCs在固定床上的吸附速率大小为丙酮<乙酸乙酯<甲苯。
梁欣欣卜龙利刘嘉栋虎雪姣孟海龙
关键词:VOCS
ZnIn_2S_4光催化降解水中痕量药物卡马西平的特性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光催化剂Zn In2S4,考察其光催化降解水中痕量医药类物质卡马西平的特性。研究表明,卡马西平初始浓度100μg·L^(-1)、溶液pH 5~9、Zn In2S4投加量50 mg·L^(-1)与碘镓灯(350~450 nm)光照反应3 h后,卡马西平的去除率为90%。动力学分析表明,卡马西平的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添加催化剂时的反应速率常数是不加催化剂的2.85倍,催化剂明显提高了降解反应速率。催化剂循环使用2个周期后,卡马西平的去除率由90%降至70%并保持稳定,表明催化剂结构趋稳后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羟基自由基(·OH)实验证实了卡马西平降解过程中·OH为主要活性物种,但卡马西平的矿化率却只有3%,由于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因此推测光催化过程中卡马西平与·OH作用后大都转化为酸性中间产物而未被彻底氧化。
谭娜卜龙利高波刘嘉栋冯奇奇孟海龙何克博
关键词:卡马西平ZN光催化降解特性
Cu-Mn-Ce/分子筛催化剂吸附甲苯后的微波原位再生及床层温度分布探究被引量:4
2015年
实验考察了Cu-Mn-Ce/分子筛催化剂吸附甲苯后的微波原位再生效果,分析了固定床温度场分布及催化剂多次再生后的吸附穿透曲线,并对Cu-Mn-Ce/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比表面积和表面形貌的表征测试.研究表明,微波功率117 W、空气流速0.5 m3·h-1和催化剂用量800 g下,吸附催化剂的微波再生效果良好,脱附甲苯在催化剂表面被氧化降解并使催化剂恢复吸附能力.再生时床层温度水平截面上由内向外缓慢降低,垂直方向从下而上逐渐升高,并在床层中上部达到最高的250~350℃.6次吸附穿透曲线和催化剂表征证实,微波原位再生时催化剂表面存在烧结与团聚现象,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有所减少,从而缩短了催化剂的穿透时间;微波再生2次后,催化剂结构趋于稳定,吸附穿透时间维持在70 min左右.研究发现,催化剂表面形貌和孔径的变化与床层温度场的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虎雪姣卜龙利梁欣欣孟海龙
CoCuMnO_x光催化氧化多组分VOCs特性及其动力学被引量:3
2016年
实验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太阳能吸收涂料Co Cu Mn O_x,探究可见光下甲苯、乙酸乙酯和丙酮混合3组分VOCs的光催化氧化性能,并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各自的反应速率变化.结果表明,单组分VOCs初始浓度400 mg·m^(-3)、光照距离120 mm,350cm^2镜面载体负载1 g Co Cu Mn O_x下用100 W卤钨灯照射6 h后,甲苯转化率为57%、乙酸乙酯为62%、丙酮为58%;由于3组分VOCs之间相互竞争,甲苯、乙酸乙酯和丙酮的转化率较单组分下降了5%~26%.单组分与3组分VOCs的光催化均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单组分甲苯、乙酸乙酯和丙酮的反应速率分别为0.002、0.002 8和0.002 33 min^(-1);混合3组分中其反应速率为单组分的0.49~0.88倍.
孟海龙卜龙利刘嘉栋高波冯奇奇谭娜谢帅
关键词:光催化氧化VOCS反应动力学
双组分VOCs的催化氧化及动力学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考察了微波加热与管式炉加热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甲苯与氯苯的催化氧化性能,并对双组分VOCs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OCs的竞争吸附使得双组分中甲苯和氯苯的转化率比单组分降低3%~12%;微波的'热点效应'与'非热效应'使得VOCs转化效率明显优于管式炉加热,尤其是氯苯的转化率提高了31%~38%;微波加热降低了氧化反应温度和处理能耗.动力学分析表明,微波加热下甲苯和氯苯的反应活化能比管式炉加热下减少了2146 J·mol-1和1450J·mol-1,微波加热下氯苯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是管式炉加热的35倍,甲苯的反应速率常数提高了6倍.
卜龙利杨力孙剑宇梁欣欣虎雪姣孟海龙
关键词:氯苯管式炉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