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晓梅

作品数:20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8篇新生儿
  • 5篇早产
  • 5篇早产儿
  • 5篇护理
  • 5篇产儿
  • 4篇教学
  • 3篇新生儿呼吸
  • 3篇新生儿呼吸窘...
  • 3篇新生儿重症
  • 3篇新生儿重症监...
  • 3篇痛性
  • 3篇重症
  • 3篇重症监护
  • 3篇综合征
  • 3篇窘迫综合征
  • 3篇呼吸窘迫
  • 3篇呼吸窘迫综合...
  • 3篇基因
  • 3篇监护
  • 3篇汉族

机构

  • 18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8篇曹晓梅
  • 11篇梅花
  • 8篇许莉
  • 5篇闫菲
  • 4篇刘春枝
  • 4篇张艳波
  • 3篇刘春丽
  • 2篇胡亚楠
  • 2篇李惠贤
  • 1篇田建梅
  • 1篇张艳
  • 1篇李佳
  • 1篇王晓磊
  • 1篇于迪
  • 1篇李叶荣
  • 1篇赵艳琼
  • 1篇贾昕
  • 1篇任海燕
  • 1篇刘静

传媒

  • 4篇中国小儿急救...
  • 3篇内蒙古医学杂...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共185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等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有效利用率,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外渗、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堵管,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
张艳许莉曹晓梅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新生儿护理干预
修订版早产儿疼痛量表对早产儿重复致痛性操作信效度及临床适用性的探讨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 探讨修订版早产儿疼痛评估量表(premature infant pain profile-revised,PIPP-R)的信效度和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ICU住院接受治疗,外周静脉留置针1次穿刺未成功的早产儿45例,用早产儿疼痛评估量表(premature infant pain profile,PIPP)和PIPP-R两个量表分别对同一患儿测血糖、第1次静脉留置针穿刺、第2次静脉留置针穿刺所致疼痛的评分进行评估.比较PIPP-R识别疼痛、识别重复致痛性操作所致疼痛的能力,评估所需时间,复本信度,Cronbach′s系数,评定者间的信度.结果 PIPP-R第1次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评估分数高于测血糖疼痛评估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79,P=0.00),第1次静脉留置针穿刺与第2次静脉留置针穿刺PIPP 与PIPP-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78,P=0.08),第1次静脉穿刺PIPP-R疼痛评分所需时间较PIPP疼痛评分所需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9,P=0.00), PIPP-R与PIPP有较好的复本信度(r=0.96),PIPP-R量表Cronbach′s为0.91,评定者间信度为0.80.结论 PIPP-R适用于早产儿致痛性操作所致疼痛的评估,有较高的信效度.在临床疼痛评估方面省时、较灵活,但PIPP-R对早产儿重复致痛性操作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闫菲梅花张钰恒曹晓梅刘静祁朋许莉
关键词:疼痛评估信效度
早产儿致痛性操作的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调查内蒙古地区早产儿经历的致痛性操作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法对106例早产儿入院后第1~3天经历的致痛性操作进行调查。结果106例早产儿在住院前3d共经历16种共8167次致痛性操作,平均每例患儿在3d期间经历77次,每人每天经历约26次,致痛性操作最多的前7位分别是移除胶布1661次(20.3%)、经口鼻吸痰1416次(17.3%)、测血糖982次(12.0%)、移除贴膜833次(10.2%)、静脉留置针穿刺806次(9.9%)、拔除套管针803次(9.8%)、动脉采血696次(8.5%);一次性未成功的操作为640次(7.8%),平均每人每天经历2次。动脉采血与穿刺静脉留置针是失败率最高的两种致痛性操作,分别为274次(42.8%)与235次(36.7%);呼吸机有创通气、呼吸机无创通气、第一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低体重为早产儿致痛性操作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在入院后第1~3天经历大量的致痛性操作,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疼痛管理方案。
许莉任海燕曹晓梅梅花姜婷史丽伟闫菲
关键词:早产儿疼痛镇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母乳中微小RNA与新生儿免疫研究进展
2021年
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RNA)是一组细胞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的特定序列互补或不完全互补结合,诱导靶mRNA剪切或阻止其翻译,从而进行基因调控。目前母乳中已发现多种与免疫发育及免疫调节相关的miRNA,为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对母乳中miRNA与新生儿免疫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母乳的免疫成分及功能。
赵蒙天曹晓梅梅花
关键词:微小RNA母乳喂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实习阶段是巩固学校所学理论知识的最佳阶段,理论结合实践,实践反馈理论,是学生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岗位的关键时期[1]。对于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更是如此,临床带教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护理教育的最终效果。然而临床带教不管对于学生还是临床带教教师都是困难重重的,对于学生而言,与临床时间脱节的旧理论知识、实践机会少、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
许莉曹晓梅曹万利孙康牛秀峰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临床带教本科护生护理教育
修订版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R)对早产儿重复致痛性操作信效度及临床适用性的探讨
闫菲梅花张钰恒曹晓梅许莉
内蒙地区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在NICU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介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应用效果和存在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1例PICC置管术的患儿的资料,回顾性分析置管的一般情况、留置时间、并发症。
许莉曹晓梅
不同氧疗方式在NRDS撤机后呼吸支持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撤机后的NRDS患儿予不同氧疗方式:即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时呼吸及TcSO2情况的不同,进而比较不同氧疗方式护理的优缺点,对以后的护理工作起指导作用。方法对75例撤机后NRDS患儿分别予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并给予及时安全的护理,进而对患儿呼吸及TcSO2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鼻导管吸氧组与头罩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50.98及24.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导管吸氧组与暖箱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27.184及17.429,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罩吸氧组与暖箱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1.279及0.047,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生儿氧疗方式中以鼻导管吸氧效果最佳,而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李惠贤曹晓梅梅花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
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研究
2019年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在高校中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学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高校护理课程教学模式需适应临床岗位需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研究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本科护生《儿科护理学》课程,从而提高了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张裴纹赵艳琼李叶荣曹晓梅田建梅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
全身运动评估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发育结局的早期预测被引量:6
2017年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较易发生脑损伤,导致神经运动发育障碍。许多研究证实,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可早期预测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可作为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发育结局的工具。早期预测、适时干预,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致残率。
贾昕梅花曹晓梅
关键词: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极低出生体重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